周书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敻字敬远,志尚夷简,澹于荣利。弱冠,被召拜雍州中从事,非其好也,遂谢疾去职。前后十见征辟,皆不应命。属太祖经纶王业,侧席求贤,闻敻养高不仕,虚心敬悦,遣使辟之,备加礼命。虽情谕甚至,而竟不能屈,弥以重之,亦弗之夺也。明帝即位,礼敬逾厚。乃为诗以贻之曰:“六爻贞遁世,三辰光少微。颍阳让逾远,沧州去不归。香动秋兰佩,风飘莲叶衣。聊登平乐观,远望首阳薇。证能同四隐,来参余万机。”夐答帝诗,愿时朝谒。帝大悦,敕有司日给河东酒一斗,号之曰逍遥公。陈遣其尚书周弘正来聘,素闻敻名,请与相见。朝廷许之。弘正乃造敻,谈谑盈日,恨相遇之晚。后请敻至宾馆,敻不时赴。弘正仍赠诗曰:“德星犹未动,真车讵肯来。”其为时所钦挹如此。武帝尝与敻夜宴,大赐之帛,令侍臣数人负以送出。敻唯取一匹,示承恩旨而已。帝以此益重之。又以佛、道、儒三教不同,诏敻辨其优劣。敻以三教虽殊同归于善其迹似有深浅其致理殆无等级乃著三教序奏之帝览而称善。敻子瓘行随州刺史,因疾物故,弟孝宽子总复于并州战殁。一日之中,凶问俱至。家人相对悲恸,而敻神色自若。谓之曰:“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建德中,敻以年老,预戒其子等曰:“吾死之日,可敛旧衣,勿更新造。使棺足周尸,牛车载枢,坟高四尺,扩深一丈。其余烦杂,悉无用也。朝晡奠食,于事弥烦。吾不能顿绝汝辈之情,可朔望一奠而已,仍荐素蔬,勿设牲牢。亲友欲以物吊祭者,并不得为受。吾常恐临终恍惚,故以此言预戒汝辈。瞑目之日,勿违吾志也。”宣政元年二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七。武帝遣使祭,赙赗有加。其丧制葬礼,诸子等并遵其遗戒。
(节选自《周书·韦夐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夐以三教虽殊同归/于善其迹似有深浅/其致理殆/无等级/乃著三教序奏之/帝览而称善/
B.复以三教虽殊同归/于善其迹似有深浅/其致理殆/无等级/乃著三教序/奏之帝览/而称善/
C.复以三教虽殊/同归于善/其迹似有深浅/其致理殆无等级/乃著三教序奏之/帝览而称善/
D.敻以三教虽殊/同归于善/其迹似有深浅/其致理殆无等级/乃著三教序/奏之帝览/而称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爻,爻是《易经》组卦的长短符号,长为阴,短为阳,三爻成一卦,共八卦,又以两卦相重,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
B.首阳,山名。相传周武王灭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以做周的臣民为耻,义不食周粮,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C.朝晡,文中是指一日两餐。朝时,是古人吃早饭的时间,也就是辰时;晡时,是古人下午吃饭的时间,也就是申时。
D.赙赗,指送给死者的布帛、车马等财物。古人云:送终者布帛曰赙,车马曰赗。赙赗可以泛指以财物助丧家办丧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夐深得赏识。太祖倾心求贤,派使者征召他,但他不为所动;明帝写诗用秋兰莲叶比喻他的美德,邀他参政,他才愿意入朝为官。
B.韦夐德名远播。陈朝尚书周弘正聘问时特地拜访韦复,后来邀请韦夐到宾馆,韦夐没有按时赴约,周弘正认为是自己德行不够。
C.韦敻看淡生死。儿子和侄子的死讯同一天传到家中,他神色如故,并以天命的思想劝解家人;还在生前交代身后事,要求丧事从简。
D.韦夐淡泊名利。十次被征召他都不接受;武帝夜宴时赏赐的诸多缣帛,他也只接受一匹;临终遗言,不许接受亲友吊唁祭奠的物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情谕甚至,而竟不能屈,弥以重之,亦弗之夺也。
(2)吾不能顿绝汝辈之情,可朔望一奠而已,仍荐素蔬,勿设牲牢。
14.韦夐要俭办丧事有哪些原因?请用原文语句简要概括。
答案:
10.C
11.A
12.A
13.(1)尽管情感表达感人至深,但最终不能使韦夐屈服/屈就,(太祖)因此更加敬重他,也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
(2)我不能立即断绝你们的思念之情,可以每月的初一、十五祭奠一次就算了,照旧献上素食蔬菜,不要摆设猪牛羊。
14.①志尚夷简,澹于荣利②死生命也,去来常事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敻以三教虽殊”,“敻”主语,“以”谓语,“三教”兼语,既作“以”的宾语,又作“殊”的主语,与“虽殊”构成主谓结构,结构完整,应在“虽殊”后断开,排除AB;“帝”是“览而称善”的主语,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本句句意为:韦敻认为三教虽然不同,但是一同归于善道,三教的踪迹似有深浅之分,但是使国家安定清平几乎没有等级之分。于是著《三教序》向皇帝上奏。皇帝看了称道写得好。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A.“长为阴,短为阳”理解错误。《易经》组卦的长短符号中,长为阳,短为阴。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他才愿意入朝为官”理解错误。原文“夐答帝诗,愿时朝谒”,韦敻回答皇帝的诗,愿意时常入朝拜谒。所以并不是“入朝为官”。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谕”,明白,告诉,引申为表达;“屈”,使……屈服(屈身、屈就);“弥”,更加;“夺”,改变。
(2)“顿”,立即;“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荐”,献上;“素蔬”,素食蔬菜;“牲牢”,猪牛羊等祭品。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原文“志尚夷简,澹于荣利”可知,韦敻志向崇尚平易质朴,对名利很淡泊。这种性格特点使得韦敻要俭办丧事。
依据原文“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在一天之内,噩耗一起传来时,韦敻却说“死和生,都有天命,死去生来都是人间常事,哪里值得悲痛呢”,韦敻这种对生死的看法,使得韦敻要俭办丧事。
参考译文:
韦敻,字敬远,志向崇尚平易质朴,对名利很淡泊。二十岁时,被征召为雍州中从事,这不是他的爱好,就托病离职。先后有十次被征召为官,都不接受任命。适逢太祖立志筹划大业,倾心求贤,听说韦負修养高洁,不求仕宦,太祖心中非常敬佩,派遣使者征召他,周到地加以礼聘与任命。尽管情感表达感人至深,但最终不能使韦敻屈服(屈身、屈就),(太祖)因此更加敬重他,也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
明帝登基后,礼遇尊敬更加优厚。就写诗赠给他。诗曰:“六爻占卜避世,日月星少光明。颖阳退让超越远古,沧州一去不再回来。清香由摇动的秋兰配饰传来,清风飘起了莲叶做成的衣服。姑且登上平乐观,遥望首阳山上的薇菜。怎么能够等同四位隐士,请来辅助我处理政务。”韦敻回答皇帝的诗,愿意时常入朝拜谒。皇帝非常高兴,下令官府每日供应河东酒一斗,称他为逍遥公。
陈朝派遣尚书周弘正前来访问,一向听说韦敻的名声,请求与他相见。朝廷答应了。周弘正就造访韦敻,两人谈笑终日,遗憾相遇太晚了。后来请韦敻来到宾馆,韦敻不按时前往。周弘正于是赠诗说:“德星还没有出动,真车怎么背来。”他被当时的人佩服到这样的地步。
武帝曾经与韦敻在夜晚宴饮,大量赏赐细绢丝绸给他,令数名侍臣背着送出。韦敻只拿取一匹,表示接受皇恩心意而已。皇帝因此更加尊重他。武帝又认为佛、道、儒三教不同,下诏让韦敻分辨它们的优劣。韦敻认为三教虽然不同,但是一同归于善道,三教的踪迹似有深浅之分,但是使国家安定清平几乎没有等级之分。于是著《三教序》向皇帝上奏。皇帝看了称道写得好。
韦敻之子韦瓘,代理随州刺史,因病而死,弟弟韦孝宽之子韦总又在并州阵亡。一天之内,噩耗一起传来。家里人相对悲哀恸哭,而韦敻神色如常。他对家人们说:“死和生,都有天命,死去生来都是人间常事,哪里值得悲痛呢?”取琴抚奏如同往常一样。
建德年间,韦敻由于年老,预先告诫儿子们说:“我死的那一天,可穿上旧衣收殓,不要另制新衣。只要使棺材能够放下尸体,用牛车载运灵柩,坟高四尺,墓穴深一丈,其余繁杂之物,完全没有用处。早晚祭奠食物,更加麻烦,我不能立即断绝你们的思念之情,可以每月的初一、十五祭奠一次就算了。照旧献上素食蔬菜,不要摆设猪牛羊。亲友想用物品来祭奠的,都不要接受。我常常担心临终时精神恍惚,所以预先把这话告诫你们。我瞑目之日,你们不要违背我的心志。”宣政元年二月,在家中去世,当时七十七岁。武帝派遣使者祭奠,赠送助葬的财物、车马很多。他的治丧制度和葬礼,儿子们都遵照他的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