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资治通鉴·唐纪·上将幸东都》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
上将幸东都,以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令驰驿诣阙,遣内侍、将军杨思勖迎之。璟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涂竟不与思勖交言。思勖素贵幸,归,诉于上,上嗟叹良久, 益重璟。璟为相,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无私,敢犯颜直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广州吏民为宋璟立遗爱碑。璟上言:“臣在州无它异迹,今以 臣光宠,成彼谄谀;欲革此风,望自臣始,请敕下禁止。”上从之。于是它州皆不敢立。有荐山人范知璿文学者,并献其所为文,宋璟判之曰:“观其《良宰论》,颇涉佞谀。山人当极言谠议,岂宜偷合苟容!文章若高,自宜从选举求试,不可别奏。”乙丑朔,日有食之。上素服以俟变,彻乐减膳,命中书、门下察系囚,赈饥乏,劝农功。宋璟等奏曰:“陛下勤恤人隐,此诚苍生之福。然臣闻日食修德,月食修刑;亲君子,远小人,绝女谒,除谗慝, 所谓修德也。君子耻言浮于行,苟推至诚而行之,不必数下制书也。”选人宋元超于吏部自言侍中璟之叔父,冀得优假。璟闻之,牒吏部云:“元超璟之三从叔常在洛城不多参见既不敢缘尊辄隐又不愿以私害公向者无言自依大例既有声听事须矫枉请放”宁王宪奏选人薛嗣先请授微官,事下中书、门下。璟奏:“嗣先两选斋郎,虽非灼然应留,以懿亲之故,固应微假官资。在景龙中,常有墨敕处分,谓之斜封。自大明临御,兹事杜绝,行一赏,命一官,必是缘功与才,皆历中书、门下。至公之道,唯圣能行。嗣先幸预姻戚,不为屈法,许臣等商量,望付吏部知,不出正敕。”从之。先是,朝集使往往赍货入京师,及春将还,多迁官;宋璟奏一切勒还,以革其弊。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元超 / 璟之三从叔常在洛城 / 不多参见 / 既不敢缘尊辄隐 / 又不愿以私害公 / 向者 /无言自依大例 / 既有声听 / 事须矫枉 / 请放 /
B. 元超/ 璟之三从叔/ 常在洛城/ 不多参见/ 既不敢缘尊辄隐/ 又不愿以私害公/ 向者无言/ 自依大例 / 既有声听 / 事须矫枉 / 请放 /
C. 元超 / 璟之三从叔常在洛城 / 不多参见 / 既不敢缘尊辄隐 / 又不愿以私害公 / 向者无言 / 自依大例 / 既有声听事 / 须矫枉 / 请放 /
D. 元超 / 璟之三从叔 / 常在洛城 / 不多参见 / 既不敢缘尊辄隐 / 又不愿以私害公 / 向者 /无言自依大例 / 既有声听事 / 须矫枉 / 请放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山人,一般指隐居山中的士人,也可指山野之人或山里之人,文中指后者。
B.中书,文中指中书省,中国古代中枢官署名,是封建政权执政的中枢部门。
C.墨敕,亦作“墨勅”,是皇帝亲笔书写、不经外廷盖印而直接下达的命令。
D.朝集使,是唐朝时每年各道派往京城朝觐皇帝并报告政务、财务情况的官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宋璟在广州执政期间,深受爱戴,离任后,当地吏民要为他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他上书皇上请求禁止这种做法,以革除阿谀奉承的不良风气。
B. 对于皇上在日食时的种种做法,宋璟认为多是造福百姓的善行,并进一步指出君主应亲近君子,疏远小人,堵塞后宫请托之途,斥退邪恶之人。
C. 宋璟认为范知璿的《良宰论》颇有讨好奉承之嫌,缺少公正无私的议论,如果他文章真作得好,自然应通过科举出仕,不能苟且迎合以求官职。
D. 皇上将薛嗣先的授官一事交给中书省和门下省处理,宋璟认为这是皇上利用姻亲关系而法外施恩,而真正的至公之道,只有圣明君主才能做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刑赏无私,敢犯颜直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
(2) 君子耻言浮于行,苟推至诚而行之,不必数下制书也。
14. 文中皇上为什么“嗟叹良久”?请简要说明。(3 分)

答案:
10.【文言断句】(3分)
B(元超,璟之三从叔,常在洛城,不多参见,既不敢缘尊辄隐,又不愿以私害公.向者无言,自依大例,既有声听,事须矫枉,请放.)
11.【文言词语】(3分)
A(文中指前者,即“隐居山中的士人”。)
12.【文意理解】(3分)
D(宋璟认为皇上没有因姻亲关系而法外施恩。)
13.【文言翻译】(8分)
(1)宋璟行赏施罚不徇私情,敢于冒犯皇帝直言功谏,玄宗十分敬畏他,即使不合乎自己的意愿,玄宗也委曲己意听从宋璟的意见.
[4分,大意2分,“无私”“惮”各1分,意思对即可.]
(2)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倘若陛下以最大的诚心来实施,就不必多次颁发诏令文书了。
[4分.大意2分,“耻”“苟”各1分.意思对即可.]
14.【文意分析】(3分)
①感叹宋璟为人内敛沉稳,可堪大任;②宋璟不主动与宠臣结交,品行端方。
[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唐玄宗要到东都洛阳去,任命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下诏让宋璟驾乘驿马疾赴京城,唐玄宗派内侍、将军杨思勖前去迎接。宋璟风度凝重深沉,令人难测,在赴京途中始终没有与杨思勤交谈,杨思勋一向深得玄宗宠幸,回京后便把这个情况告诉玄宗,唐玄宗慨叹了很久,越发敬重宋璟.宋璟做宰相,致力于选拔人才,根据才能的不同授予相应的官职,使文武百官与各自的职位相符;宋璟行赏施罚不徇私情,敢于冒犯皇帝直言劝谏,玄宗十分敬畏他,即使不合乎自己的意愿,玄宗也委曲己意听从宋璟的意见。广州的官吏百姓为宋璟修建遗爱碑.宋璟向玄宗进言说:“臣任广州都督期间并无优异的政绩,现在由于臣地位显耀,才造成那些人的阿谀奉承:要革除这种恶劣的风气,希望从我这里开始,请陛下颁发诏书,禁止为我立碑。”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其他各州都不敢再干立碑的事,有人推荐隐士范知琮精于文学.并且进献了他所作的文章.宋璟评价他说:“我看他的《良宰论》,颇有佞谀之嫌.隐士应当尽情说出公正无私的议论,怎么能苟且迎合以求容身呢!如果他的文章真写得好,自然应该通过科举出仕,因此不必单独推荐他。”乙丑朔日,出现日食.唐玄宗身着素服,以等待太阳恢复常态,并让人停止娱乐,降低膳食的规格,又责令中书。门下两省审查在押囚犯,开仓赈济饥民,勉励百姓勤于农事.宋璟等人上奏道:“陛下勤于抚恤百姓的痛苦,这实在是天下苍生的福分.但是臣还听说天子在出现日食时应当修德,在出现月食时则应当整饬刑罚;亲近君子,疏远小人,堵塞后宫请托之途,斥退邪恶之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修德。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倘若陛下以最大的诚心来实施,就不必多次颁发诏令文书了。”候选的官员宋元超在吏部自称是侍中宋璟的叔父,希望因此能得到关照。宋璟得知此事后,发文书给吏部说:“宋元超是我同高祖的叔父,他定居在洛城,我不能常去拜见他.我既不敢因为他是长辈就有所隐瞒,又不愿以私害公,以往他没有提出这层关系,吏部自然可以照章办事,既然他已经把我们的关系说出来,那么就必须矫正偏差,请放弃录用他。”宁王李宪奏请授给候选官员薛嗣先一个小官,唐玄宗将此事交给中书省和门下省处理,宋璟上奏道:“薛嗣先曾两次被任命为斋郎,虽说他并非明显应该留任,因为是皇帝至亲的缘故,本来应当就应当给他一个职位,景龙年间,皇帝经常直接下令授予官职,这些人被称为斜封官。自从陛下登基以来,所有这些弊端均已革除,朝廷每施行一次封赏,每任命一个官职,一定是根据这些人的功劳的和才能,都通过中书省、门下省两个部门。至公之道,唯有圣明君主才能真正实施.薛嗣先是陛下的姻亲,陛下并未法外施恩,将这个问题交由臣等商议,臣希望您允许我将此事交由吏部具体处理,不要直接任命。”唐玄宗同意。在此之前,来自各州的朝集使往往携带很多礼物进京,等到来年春天将要返回时,大多得到升迁;宋璟奏请玄宗将这些人一律原职遣还,以此革除这一弊端。 

相关文言文练习
《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佑》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齐纪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周纪一》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资治通鉴《乙亥,庞勋引兵北渡濉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后周纪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隋纪·义宁元年六月,己卯》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房玄龄明达吏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邓骘欲弃凉州》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哀帝建平四年秋八月,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周世宗征伐淮南》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冬,先零、沈氏羌与诸种羌寇并、凉二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唐武宗践祚,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入朝》阅读练习及答案
《西域诸胡多至张掖交市》《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唐纪·长孙皇后》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帝欲诛樊爱能等以肃军政》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唐纪八·上神采英毅》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高祖游华林园》阅读练习及答案
《匦》(太后欲周知人间事,鱼保家上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祐》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初,刘备在荆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邓骘欲弃凉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唐初,士大夫以乱离之后,不乐仕进,官员不充》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二月,戊寅,以房玄龄为左仆射》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延熹元年十二月,南匈奴诸部并叛》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秦之始伐赵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虞寄与宝应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周纪·吴起才识》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汉纪·建武二年二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魏纪五·魏明帝》《三国志·魏书·明帝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唐初,士大夫以乱离之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魏纪一·正月,武王至洛阳》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魏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吐蕃自恃其强》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休为相》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参狼羌与诸种寇武都》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刘黑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王欲伐齐》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敬玄之西征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预向江陵,王浑出横江》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春,三月,乐成》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张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