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 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 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道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
(节选自唐·韩愈《争臣论》准,有删改)
材料二: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贽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有删改)
[注]争臣,后写作“诤臣”,也叫谏官,唐代谏官有左右拾遗、左右补阙、左右谏议大夫。作者韩愈与阳城同朝为官。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居于位A五年矣B视C其德D如在E野F彼G岂以富贵移H易其心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鄙,边境、边远之地。与《烛之武退秦师》的“越国以鄙远”的“鄙”字意思不同。
B.恶,怎么,哪里。与《齐桓晋文之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的“恶”意思不同。
C.诣,动词,前往,到。与《促织》中“执图诣寺后”的“诣”意义与用法都相同。
D.相,以……为相。与《师说》里的“不耻相师”的“相”字的意义与用法都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认为阳城暂时不算是个有道德的人,因为他担任谏官五年来从没进献过一言。
B.韩愈认为君子有官位,就要时刻有为职位牺牲的准备,否则就要修饰文辞来阐明道理。
C.阳城为人谦虚恭敬,无论老幼一视同仁,远近仰慕他的人遵循他的足迹来向他学习。
D.阳城就任谏议大夫一职后,其他谏官都就纷繁琐细的政事频频进谏,皇上不胜其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2)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
14.韩愈在《争臣论》中认为阳城不是合格的争臣,请结合材料二的具体事实予以反驳。(5分)
答案:
10. (3 分 ) B、 D、 F
解析:“居于位五年矣 ,视其德 ,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
11.(3 分)B
12.( 3 分 ) C
13.(8 分)
(1) 像阳先生的品级俸禄 ,不算低下和微薄,那是明明白白的了,可是( 他的行事)却
是这个样子 , 难道可以吗 (“若”, 像 , 1 分;“贫”, 微薄, 1 分;“其”, 难道 1
分; 句意 1 分。)
(2) 阳城扬言说:“如果让裴延龄做宰相,我一定身批白麻在朝廷上哭来破坏这件
事。”(“显”, 显扬、传扬,1 分;“坏”, 使动 , 使 坏 , 破坏, 1 分 ;“哭于
廷”, 状语后置, 1 分 ;句意 1 分 )
14.(5 分)
① 依据《阳城传》的记载 ,在陆贽被诬告惹怒皇帝无人敢进言的时候,他大胆直言 ;
②在皇帝想任命裴延龄为丞相时 ,他不怕得罪皇上而进言。所以阳城可以算得上争
臣。
( 第一点、第二点各 2 分 ,反驳的语言表述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