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汉士择所从》《原臣》阅读练习及答案
容斋随笔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吾徒也。”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选自《容斋随笔》卷十二·汉士择所从)
材料二 臣道如何而后可?日: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况于无形无声乎!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
(节选自黄宗羲《原臣》)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所以A俱来者B欲全身C以待D时耳E子若见F能不已G非H吾徒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友,用作动词,指亲近友爱,与现在的常用义“亲戚朋友”并不相同。
B.适,指往、到,与《孔雀东南飞》“始适还家门”中的“适”词义相同。
C.见,通“现”,与《答司马谏议书》“冀君实或见恕”中的“见”用法不同
D.诣,指到,造访,与《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中的“诣”词义相同。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彧年轻时率族人离开易受攻击的颍川前往冀州,受到袁绍优待,但他认为袁绍不能成就大业,于是投奔曹操。而留在颍川的同乡大多被杀。
B.郭嘉初见袁绍时就对辛评等人说,袁绍好谋无断,难以共渡大难,打算另觅主公并劝辛评一起离开,但辛评并未跟从。后来郭嘉依附了曹操。
C.孙策平定丹阳,吕范请求暂兼都督,孙策认为他已拥有大批人马,不宜担任小官:吕范表示两人同舟共济,一损俱损,这样做也是为自己着想。
D.周瑜先是结交孙策,孙策死后才不得已事奉孙权,但是心有不甘:诸葛亮在襄阳时,不为刘表所用,但他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为其效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4分)
(2)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4分)
14,关于君臣关系,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0.BEG(标点如下: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
11.B(两者词义不同。“始适还家门”中的“适”是“出嫁”的意思。)
12.D(“孙策死后才不得已事奉孙权,但是心有不甘”不正确。原文说“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意为: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与之共成大业的人,于是全心事奉他。)
13.(1)唯独高柔认为张邈一定会趁机发动叛变,众人都认为曹操和张邈相互亲近,不认为他的话正确。(句意通顺2分,“乘间”“然”各1分。)
(2)如果不合乎道义,即使在朝为官,我也不会答应他,何况要牺牲自己生命呢!(句意通顺2分,“未之敢许”宾语前置、“杀”各1分。)
14.①材料一认为,在乱世中臣子要善于选择君主,从而保全自己远离祸患;
②材料二认为,臣子是为了天下、万民而出仕,而非为了某一姓君主。(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汉朝自中平年间黄巾军之乱起,天下动荡不宁,士大夫没有人不选择跟随的对象的,以此作为保全自身远避祸害的策略,然而不是英豪俊杰不能做到这一点。荀彧年轻的时候,认为颖川是四面开阔易受攻击的地方,劝乡中父老赶快避开此地,乡里的人多怀念故土不能离去,荀彧独自带领同族的人前往冀州,袁绍以对待上等宾客的礼节对待他。荀彧思量袁绍最终不能成就大业,就离开他而跟随了曹操。荀彧的同乡人留下来的,多被乱军杀了。曹操在兖州为兖州牧时,陈留太守张邈跟他亲近友爱。高柔却认为张邈一定会趁机会发动叛乱,众人都认为曹操和张邈相互亲近,对他的话不以为然。高柔全家到了河北,张邈果然反叛曹操。郭嘉初次见到袁绍,对他的谋臣辛评等人说:“聪明的人对衡量他的主人是慎重的,袁绍喜欢图谋,却不能决断,很难跟他一起度过大难,我打算再次行动另找主人,你们怎么不离去呢?”辛评等人说:“袁氏现在是最强大的,离开他将往哪儿去呢?”郭嘉不再说话,于是离开,依附了曹操。曹操召见了他,跟他谈论天下大事。郭嘉出来后说:“这才真正是我的主子。”杜袭、赵俨和繁钦在荆州躲避战乱,繁钦多次在刘表面前表现出奇特之处,杜袭说:“我们一起来的原因,是想保全自身好等待时机而已,您如果不停地表现才能,就不是我们这一类人”等到天子在许昌定都,赵俨说:“曹操一定能成就天下大事,我知道归顺谁了”于是投奔了曹操。孙策平定了丹阳,吕范请求暂时兼任都督,孙策说;“您已经有了大批人马,哪能再让您屈任小职位呢!”吕范说:“我现在舍弃故土而投靠您的原因,是想济助社会。就如同同乘一条船渡海,有一件事不牢靠,就会共同受到它的破坏,这也是为了我自己打算,不仅仅是为了您”孙策听从了他。周瑜听说孙策的名望,就以诚结交;等到孙策死后孙权即位,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跟他共同成就大业的人,就一心为他服务了。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起用他,但他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为他效劳。这些人有这样的卓识远见,怎么会在乱世中遭到困厄呢?
材料二:为臣之道究竟要怎样才算可以了呢?答:由于天下太大了,一个人是无法进行治理的,只能由百官们分担着治理。因此,我之所以出来当官,是为了天下,而不是为了国君;是为了万民,而不是为了某一姓之人。我是为天下和万民的缘故才当官的,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即使国君以明确的方式强迫我,我也不能服从,更何况没有明确表示呢!如果不合乎道义,即使在朝为官,我也不会答应他,何况要牺牲自己生命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汉士择所从》《原臣》阅读练习及答案
《管子·轻重》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公孙丑上》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陈子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张栻《拙斋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王岩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王岩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史稿·伊秉绶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李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江万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曹瞒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杨文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陶庵记》《与潘子实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苑·政理》《川渊深而鱼鳖归之》阅读练习及答案
戴表元《清华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浦阳人物记·吴直方》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九成《竹轩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陈驭虚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诗经《心悦诚服》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吕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天锡为凉州刺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谢公泛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戴表元《寒光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阅读练习及答案
《容斋随笔·韩文公佚事》《潮州韩文公庙碑》阅读练习及答案
《帝范崇俭第八》《容斋随笔·帝王训俭》阅读练习及答案
《容斋随笔·诸葛孔明千载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徙木偾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容斋随笔》之《野史不可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容斋随笔·谈丛失实》阅读练习及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楚昭王遭阖庐之祸》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彦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萧颖士风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容斋随笔·邳彤郦商》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