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天下分争之余,兵戈乍息》阅读练习及答案
读通鉴论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天下分争之余,兵戈乍息,则人民之生必。此往来之数,不之几也。当其未定,人习于乱,而偷以生,以人之不足,食地之有余,民之不勤于自养也,且习以为常。治其乱定而生齿蕃,后生者且无以图存,于斯时而为之君者将如之何?蕃庶而无以之则乱,然则人民之乍然而蕃育也,抑有天下者之忧也。虽然,王者又岂能他为之赐哉?抑岂容作聪明、制法令以为所哉?唯轻徭薄赋,择良有司以与之休息,渐久而自得其生,以相忘而辑宁尔
五代南北之战争,民之存者仅矣。周灭齐而河北定,隋灭陈而天下一,于是户口岁增。京辅、三河地少人众,且无以自给。隋乃遣使均田,以谓各得有其田以赡生也。唯然而民困愈三矣
人则未有不自谋其生者也,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上为谋之,且弛其自谋之,而后生计愈盛,故勿忧人之无以自给也。若其终不可给,必将改图而求所以生。上唯无以夺其治生之力,宽之于公,而天地之大,山泽之富,有余力以营之,而无不可以养人。今隋之所谓户口岁增者,岂徒民之自增邪?盖上精察于其数以敛赋役者之增之也。人方骤蕃,地未尽辟,效职力于为工为贾以易布粟、园林畜牧以广生殖者未遑,而亟登之版籍,则衣食不充。非民之数盈,地之力欠,而实籍其户口者之无余,而役其户口者不酌其已盈而减其赋也。乃欲夺人之田以与人,使相倾相怨以成乎大乱哉!故不十年而盗贼竟起以亡隋。民之不辑也久矣!其时,北筑长城,东巡泰岳,作仁寿宫,而丁夫死者万计。别宫十二,相因营造,则其剔丁庄以供土木也,不待炀帝之骄淫,而民已无余地以求生矣。乃姑为均田以塞其丐免之口,故曰唯然而民困愈亟也。
夫王者之有其土若无其土也,而后疆圉以不荒;有其民若无其民也,而后御众而不乱;夫岂患京辅、三河地少而人贫哉?邓、禹之多男子也,各授以业,不夺此子之余以给彼子也。宽之恤之,使自赡之,数十年而生类亦有序,而不忧人满。汉文、景得此道也,故天下安而汉祚以长。隋之速亡也,不亦宜乎?均田令行,狭乡十亩而籍一户,其虐民可知矣。则为均田之说者,王者所必诛而不赦,明矣。
(取材于《读通鉴论》)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人民之生必蕃             蕃:增多
B.不爽之几也                 爽:清爽
C.蕃庶而无以绥之则乱         绥:安抚
D.考其时                     考:考察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人之不足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B.民之不勤于自养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
C.虽然                       然居吾乡
D.而民已无余地以求生矣       徐而察之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相忘而辑宁尔
就会舍弃(叛乱)而(渴望)安宁了
B.唯然而民困愈三矣
正因为这样(隋搞均田制),百姓陷入困境的更多了
C.而亟登之版籍
却急忙地登录在户籍上
D.则为均田之说者,王者所必诛而不赦
为均田制度辩解的人,君王必定诛杀不予赦免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久经战乱之后人口的增加、会给国家带来动荡。
B.允许百姓自谋生计,可以让百姓实现自给自足。
C.京辅、三河地少人多,因而不应当推行均田制。
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观点。
10.请结合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概括作者认为“民困”的原因。(6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6.(3分)B[“爽”意思为“差错”。]
7.(3分)A[A项两句中的“以”都是介词,“因为”。B项第一句中的“之”是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句中的“之”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第一句中的“然”是代词,“这样”;第二句中的“然”是连词,表转折。D项第一句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第二句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
8.(3分)D[应为“那么鼓吹(宣扬)均田制度的臣子”。]
9.(3分)A[如果不加以安抚就会引起统治者的忧虑。]
10.(6分)答案示例:
(1)五代南北方的战争,百姓大量减少,没有让百姓休养生息。
(2)地少人多,推行均田制,剥夺一户人家的土地给与另一家,造成民怨沸腾。
(3)隋文帝增加百姓户籍,大兴土木,增添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
【共6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附文言文译文:
天下纷争刚刚结束,战争刚刚平息,那么百姓必定增多,这是古往今来的规律,没有丝毫差错啊。当天下还未安定,百姓习惯于战乱,苟且偷生,因为百姓不多,土地富余,百姓不必以勤苦劳作养活自己,也都习以为常了。治理天下的动乱,走向安定,人口就会增多,后来增加的人口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君王怎么办呢?人口增多却没有办法加以安抚就会发生叛乱,既然这样,那么百姓的突然增多,还会成为君王的忧虑。如果这样,君王是想其他的办法给予百姓恩惠?还是故作聪明制定严刑峻法加以处置?只有减轻徭役赋税,选择优秀的官员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经过一段时间,百姓就能自给自足,就会舍弃叛乱而渴望和平安宁了。
经过五代南北方战争,幸存的百姓不多。北周消灭北齐而黄河以北得以安定,隋朝消灭陈朝而天下统一,于是百姓的户数每年都在增加。京辅、三河两地土地不足而人口众多,没有办法让百姓自给自足。于是隋文带派遣官员推行均田制,说是让百姓能够有自己的田地来养活自己。正因为隋搞均田制而百姓陷入困境的更多了。
百姓没有不自己谋划自己生计的,朝廷为他们谋划,不如让百姓自己谋划生计;朝廷为百姓谋划生计,并且放松限制让他们自谋生计,百姓的生计就会更多。所以不用担忧百姓不能够自给自足,如果他们最终不能够自给,必定会改变谋划而求取可以用来维持生计的方式。朝延只要不剥夺百姓自谋生计的力量,在朝廷政策上宽容,广大的天地,富余的山川水泽,百姓有多余的力量用来经营它们,就不会不能养活自己。隋朝所说的户籍人口增多,难道仅仅是百姓人口自然增加的吗?大概由于朝廷对于户籍的数量专心审察以便用来增加缴纳赋税和服徭役的人数。人口正在迅速增多,土地没有全部开垦,手工业者、商人还没来得及交易布匹和粮食,从事园林畜牧的百姓还没时间扩大种植和蓄养,却急忙地登录在户籍上,百姓就会衣食不足。不是百姓的数量增加了,地力贫瘠了,而是实际登记入册的百姓增多,役使百姓的官员没有考虑百姓已经增多因而减轻百姓的赋税,却想要剥夺一户人家的土地给子另一人家,使得彼此怨恨而造成大乱啊!所以不到十年而乱贼竞相产生,使得隋朝灭亡。百姓经历不安定的局面已经很久了!考察当时的情况,在北面修筑长城,向东巡视泰山,建造仁寿宫,死亡的百姓数以万计。十二座别宫,相继建造,隋文帝挑选壮丁来供应土石木材,不用等到隋炀帝骄奢淫逸,百姓就已经没有土地来生存了。却暂时实施均田制来应付百姓乞求减免赋税的要求,所以说正因为这样,百姓陷入困境更快了。
君王拥有土地好像没有土地,之后设置边界就不会荒芜;拥有百姓好像没有百姓,之后治理百姓就不会动乱;难道还会担忧京城、三河地少人穷吗?邓州、禹州有很多男丁,授予田地,不剥夺这个人富余的土地给予另一个人。宽容百姓,抚恤百姓,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数十年后百姓就会生活有序,不用担忧人多。汉文帝、汉景帝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天下安定而汉朝统治时间长久。隋朝快速灭亡,不是很应该吗?均田制推行,使得狭小的地方拥有十亩土地就登记为一户来缴纳赋税和服徭役,其残害百姓的情况由此可知。那么鼓吹(宣扬)均田制度的臣子,君王必定诛杀不加赦免,清楚了啊。
 


相关文言文练习
《天下分争之余,兵戈乍息》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求谏》《田表圣奏议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甲寅,魏人百道攻城》《读通鉴论·梁元帝》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樊知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姜士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骆宾王传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煌》阅读练习及答案
《越绝书·荆平王内传第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孔守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海陵许氏南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公会》阅读练习及答案
《曹太守》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娄敬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有贵公子驾车出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太宗罢朝》阅读练习及答案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权书·子贡》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黄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赵襄主学御》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蓝田性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汤鹏机智》阅读练习及答案
《晋书·张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杨嗣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记·大学之道》《大学·第七章》《大学·第九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