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子墨子曰:“和氏之璧、隋候之珠,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曰;不可。所为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而和氏之壁、隋候之珠,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宝也。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
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治徒娱、县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①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
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子墨子使管黔游高石子于卫。只君致禄甚厚设之于卿高石子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者。去而之齐,见子墨子曰:“卫君以夫子之故厚我,今去之,卫君无乃以石为狂乎?”子墨子曰:“去之苟道,受狂何伤!古者周公旦非关叔②,辞三公,东处于商盖③,人皆谓之狂,后世称其德,扬其名,至今不息。且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去之苟道,受狂何伤!”高石子曰:“石去之,焉敢不道也!昔者夫子有言曰:‘天下无道,仁士不处厚焉。’今卫君无道,而贪其禄爵,则是我为苟啖人粮也。”子墨子说,而召子禽子曰:“姑听此乎!夫倍义而乡禄者,我常闻之矣;倍禄而乡义者,于高石子焉见之也。”
(摘编自《墨子·耕柱》)
材料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注]①欣:动词,指挖土。②关叔:即管叔,周武王的弟弟。③商盖:古国名。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括号
内。(3分)
卫君致A禄B甚厚C设之D于卿E高石子三朝F必尽言G而言H无行者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墨子,墨子弟子对墨子的尊称,其中第一个“子”和材料二中的“叟”都表敬称。
B.贵,是看重的意思,与《〈老子》四章》中“不贵难得之货”中“贵”字的用法不同。
C.倍义,文中与“乡禄”相对,具体意思分别指的是“违背道义”和“向往俸禄”。超然客公众号
D.家,指卿大夫的封地,与《兼爱》中“虽至大夫之相乱家”中的“家”意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认为诸侯所说的和氏璧、隋侯珠等都不是良宝,只有使人口增多、社稷安定的“义”才能称得上良宝。
B.墨子在回答“为义孰为大务”这一问题时,以筑墙为喻说理,阐明“为义”就是要根据个人特长尽其所能。
C.高石子离开卫国后被卫君指责为狂妄,墨子却称赞他符合道的原则,认为行义不能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
D.梁惠王认为孟子会有对国家有利的高见,孟子却用重义和重利的不同结果回应,告诉他如何正确对待义和利。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卫君无道,而贪其禄爵,则是我为苟啖人粮也。(4分)
(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四章》)(4分)
14.请根据两则材料和《<论语>十二章》,分别概括墨子、孟子和孔子对“义利”的看法。(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
10. CEC(卫君致禄甚厚,设之于卿。高石子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者。)
11. B(用法相同)
12. C(“被卫君指责为狂妄” 曲解文意)
13.(1) 现在卫君不行德政,如果我贪图他的俸禄和爵位,那么这就是我无原则地吃人家的米粮了。(4 分。“无道”“贪”“苟”各1分,句意通顺1 分)
(2) 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4 分。“从事”“几”“慎”各1分,句意通顺1 分)
14.①墨子主张向义背禄。②孟子认为要以义治国,不能只谈利。③孔子强调重义轻利。(3 分。每点1 分,意思对即可)
材料一:
墨子说:“和氏壁、隋侯珠,这是诸侯所说的良宝。它们可以使国家富裕,使人口增多,使刑法政令得到整顿,使国家安定吗? 回答说:不能。之所以看重良宝,是因为它们可以使人得到利益。而和氏壁、隋侯珠不能给人利益,所以这些都不是天下的良宝。现在用义在国家施政,人口必然增多,刑法政令必然得到整顿,社稷必然安定。之所以看重良宝,是因为它们能使百姓得利,而义可以使百姓得利,所以说:义是天下的良宝”。
治徒娱、县子硕两个人问墨子说:“行义,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呢?”墨子答道:“就像筑墙一样,能筑的人筑,能填土的人填土,能挖土的人挖土,这样墙就可以筑成。行义就是这样,能演说的人演说,能解说典籍的人解说典籍,能做事的人做事,这样就可以做成义事。”
墨子让管黔到卫国称扬高石子,使高石子在卫国做官。卫国国君给他的体禄很优厚安排他在卿的爵位上。高石子三次朝见卫君,都竭尽其言,卫君却毫不采纳实行。于是高石子离开卫国到了齐国,见了墨子说:“卫国国君因为老师的缘故优厚地对待我,如今我离开卫国,卫君恐怕会以为我太狂妄了吧?”墨子说:“离开卫国,假如符合道的原则承受狂妄的指责有什么不好!古时候周公旦驳斥关叔,辞去三公的职位,到东方的商奄生活,别人都说他发狂,但是后世的人却称誉他的德行,颂扬他的美名,到今天还不停止。况且我听说过:“行义不能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 离开卫国,假如符合道的原则承受狂妄的指责有什么不好!”高石子说:“我离开卫国,何敢不遵循道的原则!以前老师说过:“天下无道,仁义之士不应该处在厚禄的位置上。’ 现在卫君不行德政,如果我贪图他的俸禄和爵位,那么这就是我无原则地吃人家的来粮了。” 墨子听了很高兴,就把子禽子召来,说:“还是听听高石子的这话吧,违背道义而向往俸禄,我常常听到; 拒绝俸操而向往义,从高石子这里我见到了。”
材料二: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超然客公众号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对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对我的封地有利?’士人和百姓说,‘怎样对我自己有利?’ 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也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