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故事
商鞅立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注释】
①《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③令既具: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准备就绪。既:已经。具:完备。既具:这里指制定完备。④布:公布,颁布。⑤恐:恐怕,担心。⑤已乃:不久。国都市南门:都城市场的南门。⑥募:招募,广泛征求。徙:搬。置:到。予:给予。⑦怪:感到奇怪。⑧金:古代货币单位。⑨辄:就。以:用来。明:表明。⑩卒:最终。
【参考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终颁布了法令。
【启发】
信用的力量是强大的。说明了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
【课后练习】
⒈解释下列句子中标红的字。
(1)恐民之不信己( )(2)莫敢徙( )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答: 。
⒊商鞅做了怎样一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 。
4.关于商鞅这样做的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明自己不会欺骗别人。
B.他想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
C.他想通过这种方法来取得百姓信任。
D.为他变法法令的实施做准备。
【参考答案】
1.(1)担心 (2)搬迁
2.(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
3.他立一根木头在南门,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给五十金,有人搬了,他就给了五十金。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