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昔者秦之攻宜阳,韩氏急。公仲朋谓韩君曰:“与国不可恃也,岂如因张仪为和于秦哉!因赂以名都而南与伐楚,是患解于秦而害交于楚也”。公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和秦。楚王闻之,惧,召陈轸而告之曰:“韩朋将西和秦,今将奈何?”陈轸曰:“秦得韩之都一,驱其练甲,秦、韩为一以南乡楚,此秦王所以庙祠而求也,其为楚害必矣。王其趣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以奉韩曰:‘不谷之国虽小,卒已悉起,愿大国之信意于秦也。因愿大国令使者入境视楚之起卒也。’”韩使人之楚,楚王因发车骑,陈之下路,谓韩使者曰:“报韩君,言弊邑之兵今将入境矣。”使者还报韩君,韩君大悦,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害我者,秦也;以名救我者,楚也。听楚之虚言而轻强秦之实祸,则危国之本也”。韩君弗听公仲怒而归十日不朝宜阳益急。韩君令使者趣卒于楚,冠盖相望而卒无至者。宜阳果拔,为诸侯笑。故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者,则国削之患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材料二:
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大说,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邑将以楚殉韩。”
(节选自《战国策•韩一》)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君弗A听B公仲C怒D而归E十日F不朝G宜阳H益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指结盟的,与《六国论》中“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的“与”的词义不相同。
B.不谷,是先秦诸侯之长的谦称,本为周天子所用,周室衰落,诸侯霸主也僭用了。
C.听,是听从、听取的意思,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的“听”词义相同。
D.四境,意为四方疆界之内,与《六国论》中“起视四境”中“四境”的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攻打韩国宜阳,公仲朋向韩国国君提出了通过张仪联合秦国,共同讨伐楚国,来缓解危机的建议,韩国国君听从其建议,并派他出使秦国。
B.楚王向陈轸问计,陈轸认为秦国攻打韩国的目的就是要和韩国联合起来攻打楚国,这必定会给楚国造成伤害,建议楚王主动联合韩国对抗秦国。
C.韩国派使者到楚国,楚国做出已经准备好军队的假象,并对使者说楚国准备带军队进入韩国,使者报告韩君,韩君中止公仲去秦国讲和的计划。
D.公仲认为秦国对韩国造成了实际伤害,楚国只是在名义上帮助韩国,不能听楚国的虚言而轻视秦国带来的实际祸患,这样韩国的危机不能解除。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者,则国削之患也。
②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邑将以楚殉韩。
(5)材料二中,陈轸就韩国能否听从楚国建议一事做了分析,请简要概括两种情况。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古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及词语含义,再判断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信息点,再对其进行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概括分析。
【解答】(1)句意:韩君不听。公仲生气回家了,十天不上朝。宜阳更加危急。
“听”是“韩君”的谓语动词,应断在“听”后;“公仲”是“怒而归”的主语,同时表意完整,应断在“归”后;“十日”是“不朝”的状语,应断在“朝”后。
故选BEG。
(2)C.“词义相同”错误,文中“听”是“听从、听取”之意,《出师表》中“听”是“听力;听闻”之意,两个意思不同。
故选C。
(3)B.“陈轸认为秦国攻打韩国的目的就是要和韩国联合起来攻打楚国”错,由“不谷之国虽小,卒已悉起,愿大国之信意于秦也。因愿大国令使者入境视楚之起卒也”可知,秦国攻打韩国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攻打楚国。
故选B。
(4)①内,在内部;量,估量;恃,依靠;削,削弱。译文:所以说,在内部不估量自己实力,在外部依靠诸侯,是削弱国家的祸患。
②敝邑,我国;起,动员;肆意,任意;殉,为……牺牲。译文:我国虽小,已经全部动员起来了。希望贵国对秦国任意而为,我们楚国将为韩国牺牲一切。
(5)由“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可知,不听从,韩王也会感激楚王,不会派兵攻打楚国,导致韩、秦不和,楚国不会受到大的伤害;
由“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可知,听从,韩国与秦国断绝联系,秦国怨恨韩国,韩国轻视秦国,导致两国不和,楚国危机解除。
答案:
(1)BEG
(2)C
(3)B
(4)①所以说,在内部不估量自己实力,在外部依靠诸侯,是削弱国家的祸患。
②我国虽小,已经全部动员起来了。希望贵国对秦国任意而为,我们楚国将为韩国牺牲一切。
(5)①不听从,韩王也会感激楚王,不会派兵攻打楚国,导致韩、秦不和,楚国不会受到大的伤害;②听从,韩国与秦国断绝联系,秦国怨恨韩国,韩国轻视秦国,导致两国不和,楚国危机解除。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过去秦国攻打宜阳时,韩国危急。公仲朋对韩君说:“盟国是不可靠的,还不如通过张仪去和秦国讲和呢!就用一个著名的大城去贿赂秦国,和秦一道向南讨伐楚国,这样就解除了秦对韩的祸患,把祸害转嫁给楚国了。”韩君说:“好。”于是命令公仲出使,将西去与秦讲和。楚王听说后,感到害怕,召来陈轸告诉说:“韩国的公仲朋将西去与秦讲和,现在怎么办?”陈轸说:“秦得到韩的一座名城,驱使它的精锐军队,秦国与韩国联合起来向南攻楚,这是秦王庙祭时所祈求的,这必将成为楚国的祸害。大王最好赶快派遣可靠的使臣,多带些车辆,载上厚礼,来献给韩国,说:‘楚国虽小,士卒已经全都发动起来了,希望贵国向秦申明不屈的意图。为此希望贵国派使者前来观察楚国动员起来的士卒。’”韩派人到楚,楚王便征发车骑,排列在大路上,对韩国使者说:“请报告韩君,说我国军队现在就要进入韩国国境了。”使者回去报告韩君,韩君非常高兴,中止了公仲去秦讲和。公仲说:“不行。在实际上危害我们的,是秦国;在名义上援救我们的,是楚国。听从楚国的空头承诺而忽视强秦的实际危害,那是危害国家的祸根。”韩君不听。公仲生气回家了,十天不上朝。宜阳更加危急,韩君派使者到楚催兵求援,使者去了一批又一批,但楚军却没有一个到来的。宜阳果然被攻克,楚国被诸侯嘲笑。所以说,在内部不估量自己实力,在外部依靠诸侯,是削弱国家的祸患。
材料二:
挑选军队,声言援救韩国,让战车布满道路;派遣使者,增加使者的车辆,加重使者的礼物,使韩国相信大王是在救它。韩国如果不能听从我们,一定会感激大王,绝不会联兵而来。这样秦韩两国不和,秦兵虽然来到,楚国不会遭受大的损失。韩国如果能够听从我们,同秦国决裂,秦国必然大怒,因而特别痛恨韩国。韩国得到楚国的援救,一定会轻视秦国;轻视秦国,它应付秦国一定不恭敬。这样我们便可以使秦韩两国的军队疲惫不堪,从而解除楚国的忧患。”楚王非常高兴,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戒严,挑选军队,声言援救韩国,派遣使者,增加使者的车辆,增加使者的礼物。让使者对韩王说:“我国虽小,已经全部动员起来了。希望贵国对秦国任意而为,我们楚国将为韩国牺牲一切。”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