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宋史·吴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性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至大理丞,监京东排岸。庆历宿卫之变,奎上疏曰:“涉春以来,连阴不解。今卫士之变,起于肘腋,流传四方,惊骇群听。闻皇城司官六人,其五已受责,独杨怀敏尚留。人谓陛下私近幸而公法,且获贼之际,传令勿杀,而左右辄屠之。此必其党欲以灭口,不然,何以不奉诏?”遂乞召对面论,仁宗深器之。
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奎劾开封府尹魏瓘,出瓘越州。彭思永论事,诏诘所从受。奎言:“御史法许风闻,若穷核主名,则后谁敢来告以事?是自涂其耳目也。”上为罢不问。
至和三年,大水,诏中外言得失。奎上疏曰:“陛下在位三十四年,而储嗣未立。陛下勿听奸人邪谋,以误大事。若仓卒之际,柄有所归,书之史册,为万世叹愤。臣不愿以圣明之资,当危亡之比。此事不宜优游,愿蚤裁定。”帝感其言,拜翰林学士,权开封府。
奎达于从政,应事敏捷,吏不敢欺。富人孙氏辜榷①财利,负其息者,至评取②物产及妇女。奎发孙宿恶,徙其兄弟于淮、闽,豪猾畏敛。治平中,丁父忧,居丧毁瘠,庐于墓侧,岁时洁严祭祀,不为浮屠事③。
神宗初立,奎终制,以故职还朝。逾月,参知政事。时已召王安石,辞不至。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辽阔。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乃命知江宁。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文德不押班事④诋韩琦,奎状其过。诏除陶翰林学士,奎执不可。陶又疏奎阿附。陶既出,奎亦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司马光谏曰:“奎名望清重,今为陶奎,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陛下新即位,于四方观听非宜。”帝乃召奎归中书。及琦罢相,竟出知青州。明年薨,年五十八。赠兵部尚书,谥曰文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注】 ①辜榷,垄断。②评取:评,凭,仗势;取,拿走,抢走。③浮屠事,佛教礼仪。④文德不押班事:文德殿,皇帝主要政务活动场所;押班,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宋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  屈:弯曲,扭曲。此处指违逆,不遵从。
B.此事不宜优游优游:犹豫。
C.奎适终制适:刚好。
D.今为陶绌奎绌:通“黜”,揭发……短处。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表现吴奎“忠君而谏”的一组是(  )
①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 ②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③岁时洁严祭祀,不为浮屠事 
④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 ⑤诏除陶翰林学士,奎执不可 ⑥恐人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奎博览群书,通过科考担任了大理寺丞,并在庆历年间御前侍卫兵变时,向仁宗皇帝上书解读了引起兵变的天气征兆,皇帝对此深信不疑,也非常器重他。
B.开封府尹被吴奎弹劾后就被外调到越州,皇帝也想知道有关举报信息的来源,却被吴奎拒绝了,理由就是如果查到报信人的名字恐怕再没有人敢提供举报信息了。
C.至和三年的时候,皇帝想了解朝廷内外的意见,此时吴奎提出不能因为确定皇太子的事而影响到君主的圣明资质。
D.虽然经过司马光的劝谏,吴奎没有立刻被皇帝外调到青州,可最终还是因韩琦被免去相位而出任青州。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仓卒之际,柄有所归,书之史册,为万世叹愤。
(2)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1)如果在匆忙急促的时候,大权旁落,记录在史册上,也为万代后人所叹惜愤恨。(2)我曾与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长官(领管州郡,或是:同时担任牧守),看到他常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且自以为是,所做之事迂腐不切合实际。

小题1:
试题分析:绌:通“黜”,贬谪。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后面有“帝乃召奎归中书”句可知此句应为贬谪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没有“直接”对象是“吴奎”性格特征是“忠君而谏”,①不是吴奎的话,③是守孝时候的事情,④是司马光的话。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A“对此深信不疑”不当,因为仁宗和为此召集面议了。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重点词语:(1)若——如果,柄——大权,书——记录,为——表被动,叹愤——叹惜愤恨。(2)尝——曾,领——兼任,自用——自以为是,迂阔——迂腐不切合实际。
【参考译文】
吴奎, 字长文, 潍州北海人。记忆力强, 博览群书。通过《五经》科贡举考试,官至大理寺丞, 监管京东排岸司的工作。仁宗庆历年间御前侍卫政变后, 吴奎上书说:“开春以来, 阴雨连绵, 气候反常。如今的兵变,发生在重要部门,流传到四面八方,让所有人惊骇不已。听说皇城司官六人中已处罚五人, 只有杨怀敏还留用。人们说皇上任人唯亲, 以情枉法。活捉反贼后, 您下令留活口, 可有人擅自杀掉了他们。这些人必然是反贼的同党想要灭口, 否则,为什么不听从皇命?”于是请求仁宗召见面议, 深受仁宗器重。
后调回京城任右司谏, 又改任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专给皇上提建议)。每次极言进谏, 都是劝仁宗约束近侍佞媚拍马之辈。吴奎于是上书弹劾开封府尹魏瓘, 结果魏瓘被调到越州。彭思永论事时, 仁宗追问其中一些消息来源, 吴奎代答说:“按照法律, 御史有权保护其消息的来源, 如果追问告密之人,那以后还有谁敢为我们提供情况? 这岂不是自己遮掩自己的耳目吗?”仁宗于是不再追问了。
至和三年,天下大闹水灾, 诏令朝野议论朝政得失。吴奎上书说: “皇上在位三十四年了, 还未确定皇位继承人。皇上不要听小人的鬼话, 误了大事。如果在匆忙急促的时候,大权旁落, 记录在史册上, 也为万代后人所叹惜愤恨。我不愿意皇上以如此贤明的资质而抵挡危险存亡的较量(遇到不测)。这件事不能犹豫, 希望您早日决定。” 皇帝被他的话感动了,授他翰林学士一职,管理开封府。
吴奎通晓从政之道, 遇事灵敏迅速, 下吏不敢欺瞒。富人孙氏垄断了财务, 有亏欠他利息的人, 直至被夺家产、妻女。吴奎收集了孙氏的历年罪恶, 发配孙氏兄弟到淮、闽, 有声势的不法之徒从此害怕、收敛了。英宗治平年中, 赶上父亲离世, 悲痛伤身, 在墓旁搭棚守墓, 逢年过节时以洁净、庄严地祭奠, 不举行佛教礼仪。
神宗刚即位时, 吴奎刚守满孝, 官复原职。一月后, 升任参知政事。当时神宗已经召见王安石, 王推辞不来。吴奎说:“我曾与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长官(领管州郡,或是:同时担任牧守),看到他常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且自以为是,所做之事迂远不切合实际。万一受重用, 必然扰乱朝纲。”于是命王安石任江宁知府。
御史中丞王陶, 因为韩琦不去文德殿押班而诋毁韩琦, 吴奎陈述王陶的过失。皇上下令改任王陶为翰林学士, 吴奎仍坚决说不可以, 王陶又上奏吴奎迎合依附韩琦。王陶被调出京城后, 吴奎也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任青州知州。司马光劝皇帝说: “吴奎名望清正显重,现在因为王陶而贬谪吴奎, 恐怕大臣们会感到不安,都要求辞官。皇上刚即位, 这样做对于天下的议论不合适。”神宗于是召回吴奎去中书省任职。等到韩琦罢相后, 吴奎最终出任青州知州, 第二年逝世, 享年五十八岁。被追认为兵部尚书, 谥号文肃。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赵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刘文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史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倪思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韩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宋史·胡寅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陈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宋史·赵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王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晏敦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张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姚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张枃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任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汪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项安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刘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曾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薛季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王安石传》《宋史论》《王荆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王安石传》《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谢方叔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欧阳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宋史·范仲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宋史· 赵子崧传》阅读练习衣答案(二)
《宋史·欧阳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宋史·程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郑獬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黎州诸蛮》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陈若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宋偓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王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陈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洪迈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刘承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彭思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晏敦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廖德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张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太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张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陈尧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石公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陆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高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王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刘安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赵与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