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英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刘理顺,字复礼。万历中举于乡。十赴会试,至崇祯七年始中式。及廷对,帝亲擢①第一,还宫喜曰:“朕今日得一者硕②矣。”拜修撰③。益勤学,非其人不与交。
十二年春,畿辅告警,疏陈④作士气、矜穷民、简良吏、定师期、信赏罚、招胁从六事。历南京司业、左中允、右谕德,入侍经筵兼东宫讲官。杨嗣昌夺情入阁,理顺昌言于朝,嗣昌夺其讲官。开封垂陷,理顺建议河北设重臣练敢死士为后图疏格不行。嗣昌、薛国观、周延儒迭用事,理顺一无所附丽。出温体仁门,言论不少徇。
贼犯京师,守卒缺的,阴雨饥冻。理顺诣朝房⑤语诸执政⑥,急请帑②,众唯唯。理顺太息归,捐家赀⑧搞守城卒。僚友问进止,正色曰:“存亡视国,尚须商酌耶!”城破,理顺大书曰:“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⑨践之,吾何不然!”书毕投缳③,年六十三。
(节选自《明史·刘理顺传》,有删改)
【注】①擢:选拔,提拔。②耆硕:年高而有德望的人。③修撰:古代官职名。④疏陈:上疏陈述。⑤朝房:古代官吏上朝前休息的房子。⑥执政:古代官职名,明代对于内阁首辅的称呼。⑦帑(tǎng):收藏钱财的库房,此处指国库。⑧赀:同“资”,钱财。⑨文信:指文天祥。①投缳:上吊自杀。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B.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C.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得到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B.所恶有甚于死者 战于长勺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吾何不然 然则何时而乐耶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编著,和《论语》《大学》《礼记》称为“四书”。
B.甲文由“舍鱼而取熊掌”的例子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又道理论证,呼吁人们要坚守本心,坚守正义。
C.乙文中刘理顺在“城破”后“投缳”而死,誓与国家共存亡,体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也是甲文中所说的“是心”的具体体现。
D.甲乙两文都是写舍生取义,都对“义”进行了阐释,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甲文以叙事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理顺建议河北设重臣练敢死士为后图疏格不行。
答案:
6.D
7.A
8.C
9.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10.理顺建议河北设重臣/练敢死士为后图/疏格不行。
参考译文:
(一)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二)刘理顺,字复礼。万历年间乡试得中。十年参加会试,到崇祯七年才考中。到(殿试)廷对时,崇祯皇帝亲自提拔(他)为第一,回宫后高兴地说:“朕今日得到了一位年高而有德望的人。”授予修撰之职。(刘理顺)更加勤于学问,不是好人就不与他们交往。
崇祯十二年春,京城告急,(刘理顺)上疏陈述振作士气、抚恤穷苦百姓、选拔良吏、确定出师的日期、诚信赏罚制度、招服受胁迫跟从叛军等六件事。历任南京司业、左中允、右谕德,进用为侍经筵兼东官讲官。杨嗣昌丧服未满(被迫)强令出仕入阁理政,刘理顺在朝廷畅所欲言,杨嗣昌罢免了他经筵讲官和太子讲官的职务。开封将要沦陷,刘理顺建议在河北安排重臣把守,训练敢死士作为以后图谋之策,(他的)奏疏被搁置没有施行。杨嗣昌、薛国观、周延儒相继执政,刘理顺丝毫不依附他们。他出于温体仁门下,(但是)言论没有一点徇私。
贼兵侵犯京师很急,守城的士卒缺军饷,阴雨连绵受饥受冻。刘理顺拜访朝房的诸位执政说,赶紧请求库银,众人(只是嘴上)恭敬应答。刘理顺长叹回家,捐出家资犒劳守城士卒。同僚问他如何进退,(刘理顺)正色说:“(我的)生死视乎国家的存亡,(这个)还需要商量吗!”城被攻破,他的妻子万氏、侍妾李氏请求先死。(她俩)气绝身亡以后,刘理顺写了一行大字:“成仁取义,孔子、孟子所流传(下来的)。文信实践了,我为什么不这样!”写完后就上吊自杀了,年龄六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