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三、古文阅读(一)
10.(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公孙朝①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叔孙武叔②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节选自《论语•子张》)
【注】①公孙朝:卫国大夫。②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B.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C.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D.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武之道,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国之道,现泛指宽严相济、张弛有致的治国和处事方法。
B.宫墙,指王宫的围墙,如王宫之内的柳树就被称为“宫墙柳”。
C.仞,古代度量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文中用“数仞墙”比喻学问高深。
D.日月,子贡把孔子比作日月,后世甚至有人称孔子为代天发令的天铎,极尽美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大道,没有随着他们的死亡而被埋在地下,是不是流传下来,要看人的力量。
B.子贡说自己是远不及孔子的。他说的这个语言非常的善巧,耐人寻味。
C.子贡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如果不是亲身受到过孔子的长期熏陶,是不可能对孔子有如此确切的比喻和心理感受的。
D.孔子在生前就受到了弟子们非常崇高的评价与景仰,所以当有人诋毁孔子的时候,弟子们就会自觉地站出来为老师辩护。
答案:
三、古文阅读(一)
10.【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解答】(1)句意:拿房屋的围墙作比方吧,我家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人们可以直接望见墙内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高达数丈,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到宗庙的华美和房舍的富丽。
“赐之墙”是“及肩”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应在“赐”前面断开,排除AB;“夫子之墙”是“数仞”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
故选D。
(2)B.“宫墙,指王宫的围墙”错误,“宫墙”也指普通的围墙,并非专指王宫的围墙。
故选B。
(3)A.“没有随着他们的死亡而被埋在地下,是不是流传下来,要看人的力量”错误。由“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可知,子贡的意思是说文武之道没有随着他们的死亡而被埋在地下,仍然在人间流传着。
故选A。
答案:
(1)D
(2)B
(3)A
参考译文:
子贡说:“文王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就存在人间。贤能的人能够认识到它的大旨,不贤能的人只能知道它的枝节。没有地方不存有文王武王之道。我的老师何处不能学习?哪里有固定的传授之师呀?”
叔孙武叔在朝中对官员们说:“子贡比他老师仲尼贤能。”子服景伯便把这话告诉子贡。子贡道:“拿房屋的围墙作比方吧,我家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人们可以直接望见墙内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高达数丈,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到宗庙的华美和房舍的富丽。能够找着大门的人或许不多吧。那么,武叔先生的话,不也是合乎情理的吗?”
叔孙武叔毁谤仲尼。子贡说:“不要这样做!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其他贤者,好比山丘,还可以超越过去。仲尼,就像太阳和月亮,不可能超越。即使有人要与太阳和月亮决绝,那对太阳、月亮有什么损害呢?只不过显示他自不量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