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明史·王英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赐祭葬,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栖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B.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C.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D.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宣宗为庙号,它是后人在帝王死后于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B.迁,一般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有时也有贬谪、放逐之意,文中指晋升官职。
C.起复,封建时代官吏守丧未满或降职、革职官员重被起用,文中是指后者。
D.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制度化,后多沿袭。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召王英去查看石碑,发现碑上有蒙古名,担心日后起争端,命王英击碎沉河。
B.皇帝询问王英北伐之事,王英认为皇帝亲征,敌人定会远逃,希望皇帝不要穷追。
C.宣宗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曾勉励王英钻研,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
D.王英一生经历四朝、颇受重用,如宣宗时他总裁《宣宗实录》,曾任礼部侍郎和理部事。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16.王英七十岁时向皇帝请求辞官,皇帝“不许”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2.D
13.C
14.A
15.(1)十二年,王英的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因犯罪入狱,王英上奏等待治罪,(皇上)宽恕了他不再问罪。(2)希望陛下能怜恤我愚拙的诚心,应许我微不足道的心愿,希望祖母刘氏能够幸运地(蒙您恩典),(得以)终其余年。
16.王英才华出众,政绩突出;皇帝器重他。
【分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
此句大意:王英端庄稳重,历仕四朝。他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多次担任会试考官,朝廷制度多出于他之手,四方前来向他求铭文碑记的人接连不断。他个性正直宽容,也好规劝别人的过错,三杨都不喜欢他,所以不能被信任而掌管大权。
从结构和断句标志看,文句中的“端凝”“持重”是两个并列短语,作“王英”的谓语,故“英端凝持重”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句中的“直谅”形容词,“正直诚信”之意,在句中作“性”的谓语,故“性直谅”是一完整句意,应独立成句,故排除C项。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古文化常识的能力。
C.“文中是指后者”表述有误。依据“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分析可知,文中是指“封建时代官吏守丧未满”,故文中是指前者,非后者。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皇帝召王英去查看石碑,发现碑上有蒙古名”理解有误。依据原文“召英往视。……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中的“召英往视,发之”分析可知,“发现碑上有蒙古名”不是皇帝发现的,是王英发现的。
故选A。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坐事下狱”,因犯罪入狱;“上疏待罪”,上奏等待治罪;“宥”,宽恕;“宥不问”是一省略句,省略主语“皇上”,译时要补出。
(2)得分点:“愿”,希望;“矜悯”,怜恤;“听”,准许,成全;1分,“庶”,或许;1分,“卒”,终。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题干要求考生回答“王英七十岁时向皇帝请求辞官,皇帝‘不许’的原因”?
(1)从百姓的角度探究(侧面烘托),从文中“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可知,王英深受百姓爱戴,民间需要他,信赖他。
(2)从皇帝的角度:从文中,“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分析可知,皇帝重用他,如宣宗时他总裁《宣宗实录》。
(3)从王英自身的角度:他有文学修养,才华出众;能够和皇帝谈论文艺、赏花赋诗;在政绩上,他恪尽职守,无论是在《实录》的编修上,还是在治理百姓上,都展示了他的才能,即他本身的能力决定了他的去留。
考生可结合文本内容呈现自己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文渊阁读书。皇上看他谨慎周密,让他和王直抄写机密文书。他参与修撰了《太祖实录》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职务,升迁为侍读。
二十年, 王英随从皇上北征。 军队回来时,经过李陵城。皇上听说城中有石碑,召王英前往查看。王英到后,不知道石碑在哪里,李陵城北有一块石头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来,发现是元朝时李陵台(在元朝时元上都至元大都间的主要干线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即今正蓝旗黑城子)驿令(驿站的行政长官)谢某的德政碑,碑上阴刻(刻文为凹形)有达鲁花赤等姓名。王英回来把情况详细地奏报皇上。皇上说:“碑上有蒙古人名,将来会说是他们的土地,引起争端。”便命王英再去把碑击碎。王英击碎石碑后还把它沉入河中,回来奏报皇上,皇上很高兴他能如此细心,说:“你是二十八人中真正读书的人,朕将重用你。”于是问他北伐的事。王英说:“皇上亲征,他们一定会远逃,希望您不要入险穷追。”皇上笑道:“秀才是说朕穷兵黩武吗?”于是对他说道:“如果军中有什么动静,你听到了就入朝奏报。”还传令中官不要阻拦他。一些立过功的军人有过失,皇上下令不分配给他们粮食,他们相聚,哭泣。因为王英上奏替他们说情,才又给他们分配口粮。仁宗登上王位后,王英多次升迁为右春坊大学士,请求回乡探亲。
宣宗即位后,王英回朝。这时天下太平,天子雅兴喜好文章,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对他们的礼遇非常优厚。皇上曾对王英说:“洪武年间,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年,则有解缙、胡广。你要自勉,不要使前人独自专有美名。”太宗和仁宗《实录》修成以后,王英被提拔为少詹事,皇上赐给他麒麟带。王英的母亲去世时,皇上特地(特意,破例)赐予葬祭,派遣中官护送他回乡。不久又起用他让他官复原职。正统元年,命他侍奉经筵(机构名,正统初年,上开经筵,王英为讲官),总编《宣宗实录》,升迁为礼部侍郎。八年,奉旨代理礼部尚书。浙江百姓染上瘟疫,皇上派他到南镇祝祭。当时久旱,王英到后,下起大雨,百姓欢呼,称之为“侍郎雨”。他七十岁时,两次上书请求退休,皇上不许。十二年,王英的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因犯罪入狱,王英上奏等待治罪,皇上宽恕了他不再问罪。第二年提拔他为南京礼部尚书,使他能有闲逸。过了两年,王英去世,终年七十五岁。皇帝赐给祭葬,谥号文安。
王英端庄稳重,历仕四朝。他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多次担任会试考官,朝廷制度多出于他之手,四方前来向他求铭文碑记的人接连不断。他个性正直宽容,也好规劝别人的过错,三杨都不喜欢他,所以不能被信任而掌管大权。王裕后来多次升迁为四川按察使。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崔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叶伯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西番诸卫》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刘体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吕大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费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明史·李文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刘球传》《明史纪事本末·麓川之役》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徐光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嵩盟九日次井泉百户韵》《程本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黄孔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王彰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杨继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张居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本纪九》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开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俞大猷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戚继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明史·马孟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马孟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明史·金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马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万元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李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胡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周忱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徐九思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王世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杨守陈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林俊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熊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明史·太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邹维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纪事本末·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纪事本末·仁宜致治》《明史·本纪九》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周敬心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诈疾平叛》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戚继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明史·刘熙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金兴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朱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李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任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俞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魏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齐之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于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明史·秦良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赵南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翁大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