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明史·唐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唐胄,字平侯,琼山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以忧归。刘瑾斥诸服除久不赴官者,坐夺职。瑾诛,召用,以母老不出。嘉靖初,起故官,请为宋死节臣赵与珞追谥立祠。进员外郎,迁广西提学佥事。令土官及瑶、蛮悉遣子入学。土酋莽信虐,计擒之。木邦、孟养构兵,胄遣使宣谕,木邦遂献地。屡迁广西左布政使。官军讨古田贼,久无功。胄遣使抚之,其魁曰:“是前唐使君令吾子入学者。”即解甲。十五年进左侍郎。
帝以安南久不贡将致讨郭勋复赞之诏遣锦衣官问状中外严兵待发胄上疏谏曰若谓中国近境宜乘乱取之臣考马援南征,深历浪泊,士卒死亡几半,所立铜柱为汉极界,乃近在今思明府耳。先朝虽尝平之,然屡服屡叛,中国士马物故者以数十万计,竭二十余年之财力,仅得数十郡县之虚名而止。况又有征之不克,如宋太宗、神宗,元宪宗、世祖朝故事乎?此可为殷鉴。今四川有采木之役,贵州有凯口之师,而两广积储数十万,率耗于田州岑猛之役。兴师数十万,何以给之?今北寇日强,据我河套。边卒屡叛,毁我籓篱。北顾方殷,更启南征之议,脱有不测,谁任其咎?”章下兵部,请从其议。得旨,待勘官还更议。明年四月,帝决计征讨。侍郎潘珍、两广总督潘旦、巡按御史余光相继谏,皆不纳。后遣毛伯温往,卒抚降之。
郭勋为祖英请配享,胄疏争。帝欲祀献皇帝明堂,配上帝,胄力言不可。帝大怒,下诏狱拷掠,削籍归。遇赦复冠带,卒。隆庆初,赠右都御史。胄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士之冠。
(选自《明史•唐胄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以安南久不贡/将致讨/郭勋复赞之/诏遣锦衣官/问状中外/严兵待发/胄上疏谏曰/若谓中国/近境宜乘乱取之/
B.帝以安南久不贡/将致讨/郭勋复赞之/诏遣锦衣官问状/中外严兵待发/胄上疏谏曰/若谓中国/近境宜乘乱取之/
C.帝以安南久不贡/将致讨/郭勋复赞之/诏遣锦衣官/问状中外/严兵待发/胄上疏谏曰/若谓中国近境/宜乘乱取之/
D.帝以安南久不贡/将致讨/郭勋复赞之/诏遣锦衣官问状/中外严兵待发/胄上疏谏曰/若谓中国近境/宜乘乱取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祠,即祠堂。封建制度下供奉鬼神、祖宗或先贤的房屋,相当于现在修建的纪念堂。
B.蛮,对东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古人把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称为蛮、夷、狄、戎。
C.故事,有多种含义。既可指旧事,以往的事情;也可指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
D.役,指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从事的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造桥、铺路、戍守边疆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胄孝顺友爱,侍奉双亲至孝。唐胄在父亲去世后,按丁忧制度离职回乡守丧;后来朝廷征召任用时,又因母亲年迈而不出任官职。
B.唐胄任职地方,治政颇有成绩。当地土酋莽信暴虐,唐胄用计将他擒获;木邦、孟养交战,唐胄派遣使者前往宣示自己意图,木邦便献地归服。
C.唐胄尽心国事,处事勇于求实。唐胄既通过列举前朝事例,强调以史为鉴;又指出国内筹集军饷困难且又有外患的实际情况,劝阻出兵安南。
D.唐胄耿介敢言,执政坚持原则。郭勋请求祖父郭英入功臣庙同受祭飨,唐胄上疏反对;皇上欲明堂祭祀天帝时附祭献皇帝,唐胄力言不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胄遣使抚之,其魁曰:“是前唐使君令吾子入学者。”即解甲。(5分)

(2)帝大怒,下诏狱拷掠,削籍归。遇赦复冠带,卒。(5分)

 
答案:
10.D
11.B
12.B
13.(1)唐胄派遣使者前往安抚,贼寇首领说:“是前唐使君让我的孩子入学的。”于是自动解除了武装。
(2)皇帝大怒,将他下诏狱进行拷问,削去他的官籍后让他回到家乡。后遇赦复官,不久死去。
 
【参考译文】
唐胄,字平侯,琼山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官户部主事。因父丧回家乡。刘瑾指斥诸位服丧期满而不赴任者,因此剥夺他的官职。刘瑾被诛,朝廷召用唐胄,唐胄因母亲老衰而不出任官职。嘉靖初年,唐胄以故官起用。他疏谏内官织造事,请求为宋朝死节臣赵与珞追封谥号并为他立祠。进而升为员外郎,又升任广西提学佥事。命令土官和瑶、蛮等都送子入学。升为金腾副使。土著莽信残暴,唐胄用计将他擒获。木邦、孟养交兵,唐胄遣派使者前往宣谕,贼寇首领说:“是前唐使君让我的孩子入学的。”于是自动解除了武装。他升为右副都御使,巡抚南、赣,转到山东。迁为南京户部右侍郎。十五年(1536)改派到北部,升为左侍郎。
皇帝因为安南长久不进贡,准备对它进行讨伐。郭勋又很赞成。皇上下诏派遣锦衣官询问情况,中央和地方都整兵待发。唐胄上疏劝谏说:有人说中国的近境,应当乘其混乱而取之。我考察了马援的南征,深入浪泊(山名)地方,士兵死亡将近一半,所立的铜柱作为汉的边界,乃近在现在的思明府。先朝虽然尝试平安它,却屡服屡叛,中国消耗的士、马、物计有数十万,竭尽近二十多年的财力,仅仅只得到数十郡县的虚名而结束。何况还有讨伐而没有攻克的,像宋太宗、神宗、元宪宗、世祖朝就有这样的故事。这可以作为借鉴。现在四川为采集木料动用了大批兵力,贵州有凯口兵事,而两广积储数十万,一概都耗费在田州岑猛战役上。又屡次兴办大工程,积储都用在这上面,现在兴师十万,用什么来供给呢?现在北方贼寇逐渐强盛,占据我河套。边关兵士屡次叛乱,毁坏我籓篱。北方忧患正多,又启南征之议,倘若遇有不测,谁能担任这个罪过呢?奏章下到兵部讨论,兵部请求听从他的建议。圣旨说:等勘官回来再重新议论。第二年四月,皇帝决计征讨。侍郎潘珍、潘旦、巡按御史余光相继阻谏,都没有被采纳。然后派遣毛伯温前往,终于抚降了他们。
郭勋请求让他的祖父郭英入功臣庙同受祭飨,唐胄上疏力争。皇上意欲在明堂祭祀天帝时附祭献皇帝,唐胄极力谏言不可行。皇帝大怒,将他下诏狱进行拷问,削去他的官籍后让他回到家乡。后遇赦复官,不久死去。隆庆初年,赠右都御史。唐胄忠直有孝义之心,好学而著述丰富,在朝执政有原则,是来自岭南的最优秀人士。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崔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叶伯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西番诸卫》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刘体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吕大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费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明史·李文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刘球传》《明史纪事本末·麓川之役》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徐光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嵩盟九日次井泉百户韵》《程本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黄孔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王彰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杨继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张居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本纪九》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开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俞大猷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戚继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明史·马孟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马孟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明史·金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马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万元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李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胡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周忱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徐九思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王世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杨守陈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林俊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熊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明史·太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邹维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纪事本末·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纪事本末·仁宜致治》《明史·本纪九》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周敬心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诈疾平叛》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戚继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明史·刘熙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金兴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朱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李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任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俞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魏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齐之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于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明史·秦良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赵南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翁大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