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屩,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
B.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
C.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
D.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大王之贤”与“尊贤而重士”(《过秦论》)两句中的“贤”字含义相同。
B. “愿以异日”与“异日图将美景”(《望海潮》)两句中的“异日”字含义相同。
C. “乃夜发书”与“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两句中的“发”字含义不同。
D. “以抑强秦”与“抑本其成败之迹”(《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抑”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秦不仅面见,而且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最终失意而归,潜心研读,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好学的精神值得赞扬。
B. 苏秦远赴秦国游说秦王连横而受挫,最主要的原因是苏秦此时还没有掌握《太公阴符》,使秦王觉得他只会夸夸其谈。
C. 苏秦精研《太公阴符》一整年,得其精要,这大大增强了他游说诸侯的信心;他成功游说赵王而为赵相,合纵而抗秦。
D. 苏秦游说秦王高谈阔论,颇显辩士口若悬河之才;游说赵王,则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纵横家形象跃然纸上。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2)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14. 本文评说苏秦“约从散横”的效果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
10. D 句意:但苏秦当初只不过是一个极端贫穷、挖墙当门、用桑做窗、用弯曲的木头做门框的人罢了,而此时他却常常扬鞭跃马,(苏秦)纵横游历天下,在各诸侯国的朝廷上游说君王,使各诸侯君王的亲信不敢开口,天下没有谁能与他相抗衡了。
“穷巷掘门”为并列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C。
“诸侯之王”为“廷说”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王”后断开,排除AB。故选D。
11. A A.“含义相同”错。前者是形容词,“贤能”的意思,后者是名词,“贤士”的意思。句意:凭着大王的贤明/尊敬贤才而又重视士人。故选A。
12. B B.“最主要的原因是苏秦此时还没有掌握《太公阴符》,使秦王觉得他只会夸夸其谈”错,从原文看,秦王没有接受苏秦谋略的主要原因是秦王觉得“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即秦国还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实现连横之策的条件还不具备。故选B。
13. (1)国家众多士卒和百姓,战车、骑兵的强大力量,兵法和谋略的运用,(贵国)可以吞并其他诸侯,统一天下,号称皇帝来统治全国。
(2)只要能够运用政治手段解决的问题,就不必用武力来征服;只要在朝廷上能够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到对方的国家境内作战。
14. 评说苏秦“约从散横”的效果:①苏秦本人地位大大提升;②压制强秦,提高赵国地位;③使六国和平相处、人民生活安定。
参考译文:
苏秦开始用连横的主张去游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面有巴、蜀和汉中等地丰富物产的便利,北面有胡、貉、代郡、马邑提供的物资费用,南面有巫山、黔中作为天然的屏障,东面有崤山、函谷关这两个牢固的关塞。国家田地肥沃,百姓殷实富裕,战车万辆,兵甲百万,沃野千里,各种资源富饶,积蓄充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真是天府之国,因此秦国可以称得上是能够称霸天下的强国。凭借着大王的贤能,国家众多的士卒和百姓,战车、骑兵的强大力量,兵法和谋略的运用,(贵国)可以吞并其他诸侯,统一天下,号称皇帝来统治全国。希望大王稍加留意,让我向您陈述如何可以取得重大效果。”秦惠王说:“寡人听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法令文不完备的,不可以奖惩刑罚;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以统治万民;政策教化不顺天意的君主不可以拿战争来劳烦大臣。如今先生不远千里来当面登庭指教,军国大计还是希望等将来再说吧。”
苏秦游说秦王,一连十多次上表奏章,但他的建议始终都没能得到采纳。(他穿的)黑色貂皮衣服破旧了,百斤的黄金花光了,财物全部用尽,(只好)离开秦国回到老家。他腿上缠着绑腿布,脚上穿着草鞋,背着书籍,担着行囊,神情枯槁,面容憔悴,脸色黄黑,显得非常失意。回到了家里,于是,他晚上翻出他的藏书,打开了数十个书箱,找到了一本《太公阴符》的讲谋略的书,埋头攻读,找那些简练精要的地方反复揣摩。读书到了困倦的时候想要睡觉,他就拿来锥子自己刺自己的大腿,致使鲜血顺着腿流到脚底,他自言自语地说:“怎么可能游说各国的国君却不能使他们拿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这样的尊位的呢?”过了一年终于揣摩成功,又自言自语地说:“这样一来就可以游说当世在位的各国国君了!”于是苏秦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非常高兴,于是封苏秦为武安君,并授予他相印,一百辆马车,一千匹锦绣,一百双白璧,一万镒黄金,长长的车队尾随在他的身后,到各国去约定合纵,拆散连横,以此来压制强秦。
因此,当苏秦在赵国做宰相时,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就在这个时候,广大的天下、所有的老百姓、威武的王侯、掌握大权的谋臣,都想让苏秦出谋划策。因此,没有浪费一斗粮食,没有劳烦一个战士作战,没有折断一支箭,就使得各国诸侯和睦相处,甚至比亲兄弟之间还要亲近。所以说,只要有贤能的人掌握政权,天下就能够服从安定,只要有一个这样的人得到任用,老百姓就会顺从。因此说,只要能够运用政治手段解决的问题,就不必用武力来征服;只要在朝廷上能够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到对方的国家境内作战。当苏秦权势逐渐上升的时候,黄金万镒供他使用,而他所指挥的战车和骑兵接连不断,在道路上走路都显得权势显赫,崤山以东的各个诸侯国,都听从他的号令,这使赵国的地位得到提高。但苏秦当初只不过是一个极端贫穷、挖墙当门、用桑做窗、用弯曲的木头做门框的人罢了,而此时他却常常扬鞭跃马,(苏秦)纵横游历天下,在各诸侯国的朝廷上游说君王,使各诸侯君王的亲信不敢开口,天下没有谁能与他相抗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