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风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子昂集》序
【明】刘风
夫诗,发于性情者也。作者孰不由斯?三代之诗,发乎情,止乎礼义,故著以为经。汉以来,专以质胜,犹古之遗风也。黄初①而降,以接晋之正始,其文浸开,下及六代而靡丽极矣。盖其志溺,故其气卑;其情荒,故其声散。以是而求古之淳质,其可得乎?
逮唐氏创宇,声气混一,始复振发。然稍就声律,谐合体变,遂为近体,而与古画境矣。子昂出于麟德②以后,浸液以华敷,沉蓄以雄思,约裁以精蔚,镕范以清致,郁抗以夷淡,驱驭以杰朗,略采艳而务气格,薄形貌而专兴寄。下启开元天宝之盛,而唐之律遂雄百代而长千古矣。谓非陈氏一变之力乎?
夫讽咏之初,不能直致情,郁于中,惋以舒写,故节奏兴焉。古者散而不迫,优柔而可想,后之作者,求之益以纤密,则声病拘忌,由此而滋,遂转而为律。律之变也,又与时而迁。
故今之言律,独宗唐氏之盛。子昂诗传已久,顾其文多逸。大中丞南岷王公授子一编,曰:“子昂,吾蜀产也,不及吾传之,吾有不释焉,以贻子。”按子昂射洪人少以赀自雄刚概有奇气初入都人未之奇已而名,一日沸长安中。为文激昂,善条列利害,陈当世之务,不徒溺俳偶。为若《止营原陵及慰抚十姓》皆匡益。规诲济时之略,谠正之气,时见乎辞,乃为诗所掩。中丞公所以出而传之,恐人遂将遗子昂磊落大节与所论著,不几于失士哉!且其所遭,多感愤不平。
才足以有为而抑不得逞,志行芳洁而乃周旋诸武间。禁劝裨佐,非无尺寸,而所效又非其所故。其为诗,益叹嘅反覆,有遗意矣。余既已为校正,又为序,其致如此。
【注释】①黄初: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年号。②麟德: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按子昂/射洪人少以赀/自雄刚概有奇气/初入都/人未之奇/
B.按子昂/射洪人/少以赀自雄刚概/有奇气/初入/都人未之奇/
C.按/子昂/射洪人/少以赀自雄/刚概有奇气/初入都/人未之奇/
D.按/子昂射洪人/少以赀自雄/刚概有奇气/初入/都人未之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三位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统治的三个时代。
B.六代,即六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即东吴、东晋及南北朝时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六朝均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
C.“声律”的“声”指语言声调,主要有宫、商、角、徵、羽五声,“律”指语言的韵律,中国古诗和骈文尤重声律。
D.诸武,武则天临朝称帝后,改唐为周,大肆重用武姓子嗣,这些武姓子嗣彼此勾连,把持朝政,统称为“诸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诗源自人们的思想感情,而六代诗歌的语言虽然华丽到了极点,但是气韵低下、声音散乱,无法达到敦厚质朴的古诗境界。
B.作者高度评价陈子昂的诗歌,认为他的诗不重视文采的艳丽而追求气韵,不重形式而专注于思想感情,最终开创了唐朝近体诗的先河。
C.陈子昂的文章个性鲜明,常常充满了规劝教诲天下、济世救时的胆略和刚直不阿的正气,只可惜被其诗歌的盛名掩盖了,少有传世。
D.本文虽是一篇序文,却能以情动人,既有对陈子昂才华的赞赏,又有对其遭遇的同情,而骈散参差的语句又强化了这些感情的表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逮唐氏创宇,声气混一,始复振发。
(2)为文激昂,善条列利害,陈当世之务,不徒溺俳偶。
14.作者从哪三个层面展开对陈子昂的评价?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C11.A 12.B 13.(1)等到唐朝建立,诗歌的声音和气韵融为(浑成)一体,诗歌才得以再次振奋、昂扬。
(2)陈子昂写文章慷慨激昂,善于分条列举利害,陈述当代的事务,不只是沉迷于语句的整齐对偶。14.①陈子昂诗歌的品格与影响,②陈子昂文章的品格与价值,③陈子昂的遭遇及为人品格。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经查,陈子昂,是射洪人,年轻时凭借财货自我称雄,为人刚勇,有奇特才气。当初,进入京都长安,人们没有将他视作奇人。
“按”,总领后面的句子,其后要断开,排除AB;
“入都”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三位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统治的三个时代”错误。“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开创者分别是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最终开创了唐朝近体诗的先河”错误。文中没有说陈子昂开创了唐朝近体诗的先河,事实上唐朝近体诗的先河也非陈子昂开创的。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逮”,等到;“唐氏创宇”,唐朝建立;“声气混一”,诗歌的声音和气韵融为(浑成)一体;“始”,才;“振发”,振奋、昂扬。
(2)“为文”,写文章;“条列”,分条列举;“徒”,只是;“溺”,沉迷;“俳偶”,语句的整齐对偶。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子昂出于麟德以后,浸液以华敷,沉蓄以雄思,约裁以精蔚,镕范以清致,郁抗以夷淡,驱驭以杰朗,略采艳而务气格,薄形貌而专兴寄。下启开元天宝之盛,而唐之律遂雄百代而长千古矣。谓非陈氏一变之力乎?”可知,评价了陈子昂诗歌的品格与影响;
从“为文激昂,善条列利害,陈当世之务,不徒溺俳偶。为若《止营原陵及慰抚十姓》皆匡益。规诲济时之略,谠正之气,时见乎辞,乃为诗所掩”可知,评价了陈子昂文章的品格与价值;
从“才足以有为而抑不得逞,志行芳洁而乃周旋诸武间。禁劝裨佐,非无尺寸,而所效又非其所故。其为诗,益叹嘅反覆,有遗意矣”可知,评价了陈子昂的遭遇及为人品格。
参考译文:
诗歌,是从人的思想感情中生发出来的。作诗的人有谁不是遵循了这一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诗歌,都是发自情感,又停留在礼义层面(或:受礼义的约束),所以写成了《诗经》。汉代以来,只凭借诗的内容取胜,诗的内容一如古代遗留下来的风尚。魏文帝曹丕黄初年以后,进而到西晋立国,那时的诗歌渐渐开放,向后发展到六朝,于是语言华丽到达了极点。但是他们的心志受困,所以他们的诗歌的气韵低下;他们的感情空虚,所以他们的诗歌的声音散乱。他们凭借这些来追求古代的敦厚质朴的诗歌境界,怎能实现呢?
等到唐朝建立,诗歌的声音和气韵融为一体,诗歌才得以重新振奋、昂扬。然而大致完成了诗歌的声韵格律,声律和合,诗体发生了变化,于是形成了近体诗,并且与古体诗划清了界线。陈子昂从唐高宗李治麟德年以后崛起,他的诗歌,气韵滋润而如花开,感情深刻而思想雄健,体式简约而精气凝聚,博采各种范式而清新精美,声气高亢而又平淡,风格随意驱遣而又出色高洁,忽视文采的艳丽而追求气韵和格调,不重形式而专注于寄托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往下开启了开元、天宝年间的诗歌盛世,于是唐诗的音律百代称雄并且千古永恒。能说这不是陈子昂一人变革的功劳吗?
诗歌朗诵吟咏之初,不能直接表达感情,郁积在心中,以叹息之声抒发出来,所以节奏就产生了。古人写诗的节奏散漫而不急促,从容不迫而让人畅想,后代写诗的人,追求以细密增加诗歌的节奏,于是声韵出现了拘束的弊端,从此而增长,于是转变为格律。格律的变化,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如今说起声律,独以唐朝盛世的声律为宗。陈子昂的诗歌流传已久,只是他的文章大多散失。大中丞南岷王公交给他的儿子一本文集,说:“陈子昂,是我们蜀地出生的人,我来不及传播他的文章,我有心中放不下之处,把这本集子送给你。”经查,陈子昂,是射洪人,年轻时凭借财货自我称雄,为人刚勇,有奇特才气。当初,进入京都长安,人们没有将他视作奇人。不久出了名,一天之中名满长安城中。陈子昂写文章慷慨激昂,善于分条列举利害,陈述当代的事务,不只是沉迷于语句的整齐对偶,他写的像《止营原陵及慰抚十姓》之类的文章都能匡正时弊、补益百姓。他的规劝教诲天下、济世救时的胆略,他的刚直不阿的正气,时常流露在他的言辞之中,而这些竟然都被他的诗给遮掩了。中丞公拿出他的文集而将他的文章流传开来的原因,担心人们最终遣弃了陈子昂正大光明的高尚节操和他写的论著,这跟错失人才差不多啊!而且他的生平遭遇,大多让人感慨、愤懑不平。
才华足够用来大有作为却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志趣品行芳香高洁却在众多武姓之人间周旋。制止、劝导、辅佐,心中并非没有分寸,但是他效力的人又不是他的故交。于是他写诗,更加感慨不已,留下了自己特别的意味。我为这本文集作了校正后,又写了这篇序,事情的情形就像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