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文,完成10到14题。
(公元458年)春,正月,丙辰,魏高宗还平城,起太华殿。是时,给事中郭善明,性倾巧,说帝大起宫室,中书侍郎高允谏曰:“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今计所当役凡二万人,老弱供饷又当倍之,期半年可毕。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况四万人之劳费,可胜道乎! 此陛下所宜留心也。”帝纳之。
允好切谏,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常屏左右以待之。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群臣莫知其所言。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然终善遇之。时有上事为激讦者,帝省之,谓群臣曰:“君、父一也。父有过,子何不作书于众中谏之?而于私室屏处谏者,岂非不欲其父之恶彰于外邪!至于事君,何独不然。君有得失,不能面陈,而上表显谏,欲以彰君之短,明己之直,此岂忠臣所为乎!如高允者,乃忠臣也。 朕有过,未尝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闻者,允皆无所避。 朕知其过而天下不知,可不谓忠乎!”
允所与同征者游雅等皆至大官,封侯,部下吏至刺史,二千石者亦数十百人,而允为郎,二十七年不徙官。帝谓群臣曰:“汝等虽执弓刀在朕左右,徒立耳,未尝有一言规正;唯伺朕喜悦之际,祈官乞爵,今皆无功而至王公。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小,不过为郎,汝等不自愧乎!”乃拜允中书令,赐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长子悦为长乐太守。允固辞,不许。帝重允,常呼为令公而不名。
游雅常曰:“前史称卓子康、刘文饶之为人,褊心者或不信。 余与高子游处四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 高子内文明而外柔顺,其言呐呐不能出口。昔崔司徒尝谓余云:‘高生丰才博学,一代佳士,所乏者,矫矫风节耳。’余亦以为然。及司徒得罪,起于纤微,诏指临责,司徒声嘶股栗,殆不能言。宗钦已下,伏地流汗,皆无人色。高子独敷陈事理,申释是非,辞义清辩,音韵高亮。人主为之动容,听者无不神耸,此非所谓矫矫者乎!”
(《资治通鉴·宋纪十》节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超然客公众号
B.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
C.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
D.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太华殿”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两句中的“起”字含义不同。
B.“帝常屏左右以待之”与“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左右”含义相同。
C.“徒立耳”与“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徒”含义不同。
D.“余亦以为然”与“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两句中的“以为”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允援引太祖开始修建城池街市时一定利用农闲时节来劝谏高宗大起宫室之事,高宗接受了他的劝谏。
B.魏高宗认为高允没有上书公开指责自己,以昭彰君主的短处,显示自己的正直,这不能不说是忠心。
C. “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小”和“人主为之动容,听者无不神耸”均从侧面表现出高允的忠诚为国和风骨高尚。
D.以前司徒崔浩认为髙允博学多才,是一代俊杰,只是缺乏一点点刚毅的风骨。对于崔司徒的看法游雅是表示赞同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然终善遇之。
(2)及司徒得罪,诏指临责,司徒声嘶股栗,殆不能言。
14.魏高宗认为高允忠心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A【解析】“其所营立”为“所”字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项。“西堂”“温室”为两处并列室宇,中间应该断开,排除D项。
11.C【解析】A项,动词,兴建、建造/动词,起事、起兵。两个“起”字含义不同。B项,两个“左右”均指身旁侍候的近侍内臣,含义相同。C项,两个“徒”均作副词,白白地,徒然,含义相同。D项,认为/使……成为。两个“以为”含义不同。
12.D【解析】司徒崔浩以前确实认为高允缺少一点刚毅的风骨,原文“昔崔司徒尝谓余云:’高生丰才博学,一代佳士,所乏者,矫矫风节耳。’余亦以为然。”但直到崔浩犯了罪,只有高允一人“敷陈事理,申释是非”之事改变了游雅的看法,认为高允是一个拥有刚毅风骨的人。
13.(1)有时(高允)说话言词激烈、切中要害,高宗听不下去,就命令左右侍从把高允搀扶下去,但是始终礼遇他。[“痛切”(言词激烈、切中要害)、“左右”、“善遇”(礼遇、招待)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直到崔浩犯了罪,皇上亲自审问时,崔浩吓得声音凄苦两腿发抖,几乎说不出话来。[“临责”(当面审问)、“股栗”(大腿发抖颤栗)、“殆”(几乎)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4.①高允常于私室屏处劝谏,不想君王之恶昭彰在外;②君王有过,高允当面劝谏;即使君王难以接受,高允亦不回避。③高允一心为国,不求名利,辅佐国家几十年,仍为一介郎官。(每条1分,满分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公元(458年)春,正月,丙辰(十二日),北魏高宗返回平城,兴建太华殿。当时,给事中郭善明生性乖巧善变,他又游说高宗大肆兴筑宫殿。中书侍郎高允劝谏说:“太祖时开始兴建城池街市,兴建时他一定让人利用农闲的时节。何况,我们国家已经建立很久了,永安前殿足够朝会时使用,宴请、歇息;有西堂、温室也足够了。紫楼足以用来登高远眺。况且,纵然要扩大建设工程,也应该慢慢进行,不能仓猝行事。现在核算一下,要抽调民差役二万人,而羸老、病弱供应饭食的,又得增加一倍,预期半年可以完工。一个农夫不种田,就会有人挨饿,况且现在动用四万人的劳力和费用,怎能尽数计算出呢?这是陛下您应该留心的事啊」高宗接受了他的劝谏。
高允喜欢直言相谏,朝廷内有什么事做得不适当时,他就立刻请求觐见。高宗常常屏退左右侍从,单独一人和他商谈。有时,二人从早到晚相谈,甚至一连几天都不出来,各位大臣不知他们谈些什么。有时,高允说话言词激烈、切中要害,高宗听不下去,就命令左右侍从把高允搀扶下去,但是始终对高允很好。当时,有人上书措辞激烈地批评朝政,高宗看完后对大臣们说:“君王和父亲是完全一样的。父亲有错,儿子为什么不把它写在纸上,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劝谏,而偏偏私下在隐蔽之处劝谏?这难道不是不想让他父亲的罪恶昭彰在外,让天下人都知道吗?至于说臣子侍奉君主,又何尝不是这样?超然客公众号 君主有了什么过失,作为臣子,不能够当面直言劝谏,却要上书进行公开指责,这是想要使君主的短处昭彰于世,显示他自己的正直,这难道是一名忠君之臣所应该做的事吗?像高允那样的人,才是地地道道的忠君之臣。我有了过失,他没有不当面直接批评的,甚至有时有些话,朕已经不能够接受,但高允并没有什么回避的。朕由此知道了自己的过失,但天下人却不知道,难道这不能说是忠心吗?”
与高允同时被征召的游雅等人,全都做了大官,被封为侯,部下们官至刺史、有二千石俸禄的人也有几十成百名了,可是,高允还仍然为著作郎,二十七年从来没有升过官。高宗对各大臣说:“你们这些人虽然每天手持刀箭,站在朕旁边侍候,却不过是白白地站着,没有一个人劝谏过我一句话。而只是在看到我心情高兴时,要求赏赐一官半爵,现在,你们全都没有什么功劳,却做了王公。高允仅用一支笔辅佐治理国家几十年了,他的贡献不小,可他仍然不过是个郎官,你们这些人难道不感到惭愧吗?”于是,提升高允为中书令,赏赐给他家五百匹绢帛,一千斛粟米,任命他的长子高悦为长乐太守。高允竭力推辞,但高宗不同意。高宗很器重高允,平时经常称高允为令公,而不叫他的名字。
游雅常说:“从前史书上曾经称赞汉代卓茂、刘宽的为人,心地狭窄的人不相信那是真的。我和高允相处为官四十年了,从未看见他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为此,我才知道古人古事都不是假的。高允内心美好光明,外表温和柔顺,他说话时总是慢腾腾的,就好像不会表达一样。从前,司徒崔浩曾经对我说:高允博才多学,是一代俊杰,他所缺乏的,恐怕只是一点儿刚毅的风骨。‘我也认为是这样,直到崔浩犯了罪,皇上亲自审问时,崔浩吓得浑身发抖,声嘶力竭说不出话来。宗钦以下的官员,也都吓得爬在地上,汗流淡背,个个都面无人色。只有高允一人站在那里详细陈说事件的经过,进一步阐述是非曲直,表达清晰而有条理,阐明的事理清楚有深度,且声音高亢、宏亮,连皇上听着都为之动容,听的人没有不为他捏着一把汗的,这种行为,不是刚毅的风骨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