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故晏子见公。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①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强,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今公自奋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行,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材料二: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①事葛②,文王事昆夷③;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④事獯鬻⑤,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
[注]①汤,商汤,商朝的创建人。②葛,葛伯,葛国的国君。葛国是商紧邻的小国。③昆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国名。④太王,周文王的祖父。⑤獯鬻,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轻死以行礼A谓之勇B诛暴C不避强D谓之力E故勇力之F立也G以行其礼H义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理,指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与儒家“仁政”的施政主张相通。
B.“旅”,指旅客,与《论语·先进·侍坐章》中“加之以师旅”的“旅”词义不同。
C.“安”为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知止以安人”的“安”用法相同。
D.衡行,“衡”通“横”,指恶人胡作非为,与“男儿本自重横行”中的“横”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见齐庄公矜夸勇力,忽视道义,导致众多社会问题,于是有理有据地进谏,可见晏子关心国政,且富有善于进谏的智慧和敢于直谏的勇气。
B.晏子具历史的纵向眼光,借古夏桀、商纣因残暴勇力,哪怕有推侈、大戏、费仲、恶来之类贤士,也终至衰亡,讽今以警示君王须遵圣王之德。
C.孟子倡导的“交邻国有道”,仁德之君虽国强,也能达观地侍奉小国,不以强凌弱;智慧之君身处弱势,能敬畏地侍奉大国,求生存发展之道。
D.从晏子与孟子观点来看,商汤既会用兵征伐,吞并他国,又能善待弱小国家,不恃强凌弱,两种行为看似矛盾,其实统一于“仁”的思想根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
(2)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14.两文分别倡导怎样的“勇”,反对怎样的“勇”?(3分)
答案:
10.BEG【解析】(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
11. B “旅”, 指军队, 与“加之以师旅”中“旅”词义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和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
此题为文言词语课内外联合比较题型。做此题如果对课内的词语释义了然于心,能极大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所以夯实课内文言文的基础是“王道”。
也可运用“两代法”, 词回原句、句回原文,可直接把义项代入句中检验, 看是否合乎语境、逻辑。如:B“加之以师旅”中“旅”为军队,代入文中“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于是整军备武,挡住侵犯莒国的敌人”是符合语境、文义、逻辑的。所以词义相同。又如:D项“男儿本自重横行”出自选必中《燕歌行》“横”为“纵横”, 代入文中于境不合, 所以词义不同。
12. B推侈、大戏、费仲、恶来为勇力不义之徒, 非贤士。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项从下文“任之以力,凌铄天下, 威戮无罪, 崇尚勇力, 不顾义理, 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 可推断晏子对这四人的评判, 是崇尚勇力、不顾礼仪道德的不义之徒,非贤士, 因此导致桀、纣被灭掉, 夏、商也衰亡了。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 而徒以勇力立于世, 则诸侯行之以国危, 匹夫行之以家残。
(2) 大哉言矣! 寡人有疾, 寡人好勇。
【参考答案】(1) 却只是凭借勇力在世上立身,那么,诸侯这样行事国家就有危险,平民这样行事家庭就受损害。(“徒”为“只”1分;“立于世”状语后置还原,“立”为“立身”1分;“匹夫”为“平民百姓”1分; 句意1分)
【解析】翻译词句还要注意:虚词“而”,根据上下文,表转折;介宾短语放在动词之后,是典型的状语后置, 翻译时要还原,放在动词之前。根据上下两句结构对称,“匹夫”与“诸侯”相对, 可推断出“平民、普通百姓”。
(2) 这话讲得太高深了!(不过)我有个毛病,我喜欢勇武。(主谓倒装句, 还原“言矣大哉”1分;“大”为“高深”1分;“疾”为“毛病”1分; 句意1分)
【解析】结合君臣对话的情境,孟子慷慨陈词后,齐宣王未能听到自己想听的与邻国相交的方法——勇力,有些不耐烦表示听不懂, 故而“大”意译为“高深” 。
14. 两文分别倡导怎样的“勇”, 反对怎样的“勇”? (3分)
14.【参考答案】①晏子倡导“礼义”之仁“勇”, 反对欺凌违义之暴“勇”。②孟子倡导保境安民之大“勇”,反对敌一人之匹夫小“勇”。
【解析】根据题干, 围绕两则文本关于“勇”的主张, 分条作答。
材料一,晏子针对齐庄公矜夸勇力, 不实行道义, 有理有据的谏言, 指出真正的“勇力”的内涵:奋不顾身实行礼叫做勇,诛伐凶暴不避豪强叫做力。反对欺凌天下诸侯,杀戮无罪之人,崇尚勇力, 不顾礼义。
材料二, 孟子认为, 按着剑、瞪着眼说:‘他哪敢抵挡我! ’这是平常之人的小勇, 只能对付一个人罢了; 请大王把小勇扩大开去, 像周文王、周武王的勇武那样, 去安定了天下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