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湖南文征》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
《湖南文征》序  
曾国藩
   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
   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所谓法者。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造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曰理,曰清。二者人人之所固有。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请书而传请世,称吾爱恶悲份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斯皆自然之文。性情敦厚者,类能为之。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千万而未始有极。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率有偏胜。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排恻感人之言,而其弊常非缛而寡实。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礼,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亚。然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惟考据之文搜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定,后世之欣慕亦寡。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其偏,其犹君子棋于择术之道欤!
                     (选自《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      齿:年龄       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        陈:陈述
  C.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9.C 解析)间:偶尔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亦每缀以排比之句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D.上与《诗经》、《周易》同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0.B 解析)A介词;助词。B均为介词,用。C表承接;表并列。D介词;连词。
1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是
  A.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            B.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
  C.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      D.《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
11.D 解析)只是用这个例子说明了湖南出人才
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先说文集,次论文法,再论文风,然后谈湖南文化源流,最后是对《湖南文征》及其编撰者的评价。
  B.论及群经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认为,无论是以理胜者,还是以情胜者,都有其自身的不足,并非尽善尽美。
  C.谈到文化源流,作者认为,湖南虽属“山国荒僻之亚”,但由屈原、周子(敦颐)所开创的文化传统,泽被后世。
  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客观原因是罗研生深明考据家之学,“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
12 D 解析)客观原因错误,这应该是主观因素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奚足以语文事?
    译文:(1)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译文:(2)但它的弊病常常(在)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
    (3)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   
    译文,(3)这部文集所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湘潭的罗研生,把他所编写的《湖南文征》一百九十卷给我看,嘱咐我为它写序。国藩非常的浅陋,牙齿又日益的衰败,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
 
   我私下听说古代的文章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标准的。《易》、《书》、《诗》、《仪礼》、《春秋》这些经书,他们的体例形势语言,竞没有一个宇沿袭。就是周朝秦朝的诸予散文,也各自有自己的体例。拿着这个衡量那个,画与金玉和花卉草木是不同类的东西,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的。后来的人本来不会写文章,勉强获取古人所造来摹写仿照他,于是有相合的地方也有背离的地方,于是用标准无标准命名它们。假若人们
 
   不等待摹写仿照,那么人们各自在已具有了自然形成于心的文章,大概有两种情况:说理,抒情。这个方面每个人都本来就具有。就我所知道的道理,用笔写成书流传于世,抒发我喜爱憎恶悲伤高兴的情感,就拿缀辞来表达它,就像剖开肝肺陈列成书简书册。这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文章。性情敦实憨厚者i模仿能做这件事。而那些意思的澡浅用笔的好与坏,就相差十万百千的距离而没有尽头。在群经之外,诸予百家著述文字,大概有略微的胜利。凭借道理胜出的人,多阐发幽深极端的语言,但是它的弊端在于猛烈而失去内里;凭借情感取胜的,大多是缠绵悱恻感人的语言,它的弊病在于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从东汉到隋朝,丈人秀士,大多意思不简单行文,词藻多华丽的语言。就是议论大的政事,考证大的礼仪,也每次都用排比句连缀成文,偶尔有美好的语言,经过唐代也没有改变……
 
   湖南这个地方,北边靠着大江,南边迫近五岭,西边连接着黔蜀,大批的树苗被革除,大概也因为是山国荒芜僻静的低垂的地方吧。然而周朝的末年,屈原从这儿出现,《离骚》中的文章成为后代抒发情的鼻祖。到了来世,周于又在这个地方出现,创作了《太极图说》、《通书》,成为后世说理文的鼻祖。两个贤能的人,都没有继承前人的传统,创立了成就高的好文。往上,和《诗经》、《周易》相同的气势,往下百代的人才都不能超出他们的范围。何况湖南后起沾染了流传下来的气势呢?这部文集所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善于抒情的,大概十分之四;而且骈体也很有文采,不说标准而标准没有紊乱。只有考据的文章搜集的很少。前代哲人倡导的不固定,后代人羡慕的也少。研究罗研生的学作,考核《说文》来彻底推求透辟肯定的解诂。注释《禹贡》来明晰地理情况,本来就是要深入明白考据家的学说。而且论只是崇尚体例要点,不崇尚广泛的引用,获取别人的长处而不要沉溺于他们偏颇的地方,这就像君子下棋选择方法的道理一样啊!


相关文言文练习
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崔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张孝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实与梁上君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纪事本末·削夺诸藩》阅读练习及答案
《聊斋志异》之《骂鸭》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世家·郑》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历代论·姚崇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君讳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劭《人物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叶伯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西番诸卫》阅读练习及答案
杨万里《诚斋集》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炎《竹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金圣叹《快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佑》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苑·杂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重修望海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阅读练习及答案
《乌脚溪》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上高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辙《上高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寄闻人邦英、邦正》(一、二)《论圣学无妨于举业》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赵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曾国藩《求阙斋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家书一封》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英才》《原才》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养晦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唐先生南归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英才》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欧阳氏姑妇节孝家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槐阴书屋图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原才》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曾国藩《随州李君墓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阅读练习及答案
《忆弟二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遵义黎君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诸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原才》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谕纪泽纪鸿》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召悔》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