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
巡抚福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黄公墓志铭①
【清】方苞
①余闻公名在丁亥、戊子间。时江、浙大饥,天子并命发粟以赈。而吾乡有司失方略,骼骴布路,奸人朋聚,正昼剽掠。于时则闻浙之祲尤大,而民不阻饥,惟黄公之功。其后讯之浙士大夫,多曰:“公功岂独在饥者?备荒政,遏乱萌者,则黄公。是吾民所尸祝也。”
②杭、湖二州连饥,民心摇摇。公至,则悬禁不得昂米价,为书告籴邻省,散库金于典肆,约逾岁归其本,劝富民分灾而禁贫民之群聚要索者。会温、台二郡大穰,浙人皆曰:“吾父母妻子得保聚矣。”公始至湖,时常平仓粟皆虚,巡抚将具劾群吏。公曰:“吏尽黜,何与饥者?”卒赖以济。
③浙民既苏,公移镇八闽。时海贼郑尽心聚党出没,上命会剿,制府、提督各以事诿。公刻日独进,而悬赏格得其魁者千金。抵厦门,厉气巡军。忽辕门鼓三骇,郑尽心已为其党所密首捕得之矣。方公之未至闽也,郑尽心既啸聚海隅,而山贼陈五显亦相应和。尽心既获,五显亦就抚。而公官罢闻命即送符篆俾他人上之而不有其功。
④先是,杭、湖二郡米价犹踊。督粮道请折价分授有疵运弁②,沿途采籴赈济。而运弁干没,粮额缺,遂挂吏议。公既罢归,上惜其才,复命督理子牙河,给原阶,而公竟卒。
⑤公始入台③,有所陈,会上以他事震怒,而公直前,必申所请。居台中五年,所条奏皆关大体。公自内擢,所居皆清要,卒秉节钺两镇大藩,可谓遇且显矣。其卒也,年六十有五。而浙、闽之民及海内士大夫知公者,莫不相聚太息,恨公之无年,而惜其才有未尽试焉。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方苞集》,有删改)
【注】①黄公:名秉中,字惟一。②运弁:低职的押运武官。③台,指内阁。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何与饥者( ) (2)浙民既苏(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是吾民所尸祝也( )
A.祭祀人 B.主持人 C.保护 D.崇拜
(2)会温、台二郡大穰( )
A.丰收 B.歉收 C.种植 D.饥荒
17.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而公官罢闻命即送符篆俾他人上之而不有其功。
18.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公自内擢,所居皆清要,卒秉节钺两镇大藩,可谓遇且显矣。
19.第④段“上惜其才”让黄秉中官复原职,请围绕他在杭、湖的赈灾方略,分析皇帝“惜才”的原因。(3分)
20.本文围绕黄公“民不能忘,帝眷有终”来选材和叙事的,对此加以分析。(5分)
答案:
(四)(20分)
15(2分)答案:(1)(1)帮助 (2)恢复
16(1)(1分)答案:(1) D (2)(1分)答案:(2)A
17.(3分)答案示例:而公官罢/闻命即送符篆/俾他人上之/而不有其功。
18.(5分)答案示例:黄公从朝廷内被提拔,所担任的岗位都是高贵显要的,他最终掌握权力两次掌管重要行省,可以称得上得志(被赏识)而且显贵了。
评分说明:“内擢”“清要”“卒”“节钺”“遇”“显”
19.(3分)答案示例:第②段,黄秉中抑制米价、发放库金、劝富分灾、禁民聚索,制定恰当的救灾政策,稳定民心(2分);在紧急情况下任用污点官员,完成救灾任务。(2分)
20.(5分)答案示例:文本紧紧围绕“民不能忘”和“帝眷有终”选材。(1分)前者写他浙江赈灾时,士大夫赞赏他能 “备荒政,遏乱萌”;百姓感谢他让其 “父母妻子得以保聚”。(1分)后者写他福建平乱时,“刻日独进”,抓获郑尽心,又不居招抚“陈五显”之功;写他当初在内阁时,“条奏皆关大体”。(1分)突破了以人物生平为序的窠臼,突出重点。(1分)叙事上寄寓褒贬倾向,(1分)以“卒赖以济”“不有其功”“相聚太息”等表明对黄公治政的赞赏。(1分)
评分说明:本题结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 二、2“巧于构思,精于裁剪”而命题。意在考查学生学生分析作者的选材及叙事特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