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九江推官。擢御史,巡抚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广人大便。临代去,疏请饬后至者守其法,帝从之。四十四年,由左少卿进右金都御史,总理河道。与朱衡共开新河,加右副都御史。寻以忧去。隆庆四年,河决邳州、睢宁。起故官,再理河道,塞决口。明年,工竣,坐驱运船入新溜漂没多,为勘河给事中雒遵劾罢。万历四年夏,再起官,巡抚江西。明年冬,召为刑部右侍郎。是时,河决崔镇,黄水北流,清河口淤淀,全淮南徙,高堰湖堤大坏,淮、扬、高邮、宝应间皆为巨浸。大学士张居正深以为忧。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议筑崔镇以塞决口,筑遥堤以防溃决。又:“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水一斗,沙居其六,伏秋则居其八,非极湍急,必至停滞。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筑高堰束淮入清口,以敌河之强使二水并流,则海口自浚。”季驯之再起也,以张居正援。居正殁,家属尽幽系。季驯言:“居正母逾八,旦暮必殁,乞降特思宵释。”御史李植动季党居正,落职为民。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复荐,遂起季驯右都御史,总督河道。明年,黄水暴涨,冲入夏镇坏田庐,居民多溺死。季驯复筑塞之。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三疏乞休,不允。二十年,泗州大水,城中水三尺,患及祖陵。季驯谓祖陵王气不宜轻泄,议不合。都给事中杨其休请允季去。归三年卒。
(节选自《明史·潘季驯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B.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C.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D.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忧,指父母之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称为“丁忧”,也称“丁艰”
B. 给事中,官职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纠弹官吏。
C. 殁,是死的委婉说法之一。古人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各有其称,如天子死曰“薨”
D. 乞休,指自辞官职,类似的说法还有“乞身”“乞骸骨”等。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潘季驯心系百姓,为政造福一方。他任广东巡按时,推行均平里甲法,给当地百姓带来便利:他还上奏请求告诫后来的人也遵守此法,得到允许。
B. 潘季驯成功治河,却遭弹劾罢免。黄河邳州和睢宁决堤,他负责治理河道,堵塞决口;工程完成后,因驱使漕运船只进入新河沉没过多而被弹劾罢免。
C. 潘季驯知恩图报,敢于仗义相助。他能复出,是因为张居正的支持:张居正死后,家属全部被幽禁,他请求免去张居正年迈母亲的死罪。
D. 潘季驯独抒己见,最终被迫去职。泗发大水,城中积水达三尺高,威胁到祖陵的安全:他认为祖陵的王气不宜轻泄,因见不统一,最终离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驯以故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
(2)御史李植劾季驯党庇居正,落职为民。
【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潘季驯认为以前的河道长期堵塞,即使疏通恢复,它的深度和宽度一定比不上现在的河道。
(2)御史李植检举揭发潘季驯与张居正结党相庇护,(潘季驯)被削职为民。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治河命”作“奉”的宾语,不要断开;“木石桩埽”一个词语作“及”的宾语,不要断开。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天子死曰“崩”。
【12题详解】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C项,“幽系”的意思“囚禁”,不是“幽禁”。
【13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以:认为;故:以前;党:结党;虽:即使;如:比得上;劾:检举揭发。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潘季驯,字时良,是乌程县人。嘉靖二十九年中进士。朝廷授予九江推官。升御史,担任广东巡抚。推行“均平里甲法”,广东当地百姓十分便利。嘉靖四十四年,由左少卿升右佥都御史职位,全面管理河道。与朱衡一同开挖新河,加官职右副都御史。隆庆四年,黄河在邳州、睢宁决堤。起用潘季驯恢复原来的官职,再次总理河道,堵塞决堤的口子。第二年,工程竣工,因为潘季驯指挥运输船只进入新溜的时候漂没了很多船只,被勘河给事中雒遵弹劾罢官。
万历四年的夏天,再次起用为官,巡抚江西。第二年冬天,召入朝廷授予官职做刑部右侍郎。这时,黄河在崔镇决堤,黄河水向北流淌,清河口淤塞积淀,整个淮河水道向南迁徙,高堰湖堤损坏严重,淮、扬、高邮、宝应之间都是洪水。大学士张居正深重地认为这件事非常忧虑。河漕尚书吴桂芳奏议恢复原来黄河旧水道,而总河都御史傅希挚想要堵塞决堤黄河口,束水归漕,两人奏议意见不一致。适逢吴桂芳死,万历六年夏天,任命潘季驯凭借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的身份代理河漕尚书。潘季驯认为原来黄河水道因时间久远而湮没,即使疏浚修复,它的深度宽度一定不能象现在的河道,奏议修筑崔镇用来堵塞决堤的口子,修筑遥堤用来防溃堤决口。又说:“淮水清澈黄河水浑浊,淮河水弱小黄河水强大,黄河水一斗,黄沙占居其中的六成,黄河夏秋之间黄沙就占居其中的八成,没有极其湍急的河水,一定到时候河水停滞流淌。应当借助淮河的清澈流水来冲刷黄河的浑浊流水,修筑高堰约束淮河水进入清口,来抵挡黄河水的强势。让二水一并流淌,那么入海口自然就疏浚。就是吴桂芳新开的草湾河,也可以不再修整治理。”遂分条上书六件事,皇帝下诏像奏议那样(实行)。
两河工程建成,升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潘季驯的再次起用,是因为张居正的引进推荐。张居正死亡,家属都囚禁。李植于是弹劾潘季驯党羽庇护张居正,潘罢官成为平民。万历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再次推荐,于是皇帝起用潘季驯作右都御史,任为总督河道。从吴桂芳以后,河漕都全面管理到这种情况下再设置专门官职。潘季驯共四次接受治理黄河的使命,前后有二十七年,熟知地形的险阻与平坦。增加建筑设置防备的措施,设置官署建造水闸,下面涉及木、石、桩、埽,总揽管理细致而详尽,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三次上疏自请辞去官职,没有允许。万历二十年,泗州发大水,城中水三尺深,水患涉及到皇帝先祖陵墓。潘季驯说先祖陵墓的帝王之气不应该轻易地泄露转移,可是巡抚周寀、巡按高举说周家桥在祖陵后面一百里外,可以疏浚,意见不相一致。都给事中杨其休请求朝廷允许潘季驯辞官归去。潘季驯归家三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