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
(五)阅读下文,完成20—24 题。(14 分)
民本君末论
谭嗣同
①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②观夫乡社赛会,必择举一长,使治会事,用人理财之权咸隶□。长不足以长则易之,虽愚夫愿农,犹知其然矣;何独于君而不然?岂谓举之戴之,乃以竭天下之身命膏血,供其盘乐怠傲,骄奢而淫杀乎?供一身之不足,又滥纵其百官,又欲传之世世万代子孙,一切酷毒不可思议之法,由此其繁兴矣。民之俯首帖耳者,恬然坐受其鼎镬刀锯,不以为怪,固已大可怪矣,而君之亡犹欲为之死节!
③故夫死节之说,未有如是之大悖者矣。君亦一民也,且较之寻常之民而更为末也。本之与末,更无相为死之理。夫曰共举之,犹得曰吾死吾所共举,非死君也;独何以解于后世之君,皆以兵强马大力征经营而夺取之,本非自然共戴者乎!一姓之兴亡,渺渺乎小哉,民何与焉?乃为死节者,或数万而未已也。
④古之所谓忠,以实之谓忠也。下之事上当以实,上之待下乃不当以实乎?则忠者,共辞也,交尽之道也,岂可专责之臣下乎?孔子曰:“君君臣臣。”又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教主言未有不平等者。古之所谓忠,中心之谓忠也。抚我则后,虐我则雠,应物平施,心无偏袒,可谓中矣,亦可谓忠矣。君为独夫民贼,而犹以忠事之,是辅桀也,是助纣也。其心中乎,不中乎?
⑤呜呼,三代以下之忠臣,其不为辅桀助纣者几希!况又为之掊克聚敛,竭泽而渔,自命为理财,为报国。无惑乎君主视天下为其囊橐中之私产,而犬马土芥乎天下之民也。民既摈斥于国外,又安得少有爱国之忱。何也?于我无与也。继自今,即微吾说,吾知其必无死节者矣。
20.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也 B.焉 C.之 D. 者
21.对第②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百姓卑谦恭顺,安安静静坐着忍受君王的残酷暴政,不对暴政感到奇怪,原本已经非常值得奇怪啊
B.百姓卑谦恭顺,安安静静坐着接受君王的残酷暴政,不对暴政进行谴责,原本已经非常值得奇怪啊
C.卑谦恭顺的百姓,安静徒然地接受君王的残酷暴政,不对暴政感到奇怪,原本已经非常值得奇怪啊
D.卑谦恭顺的百姓,安静徒然地忍受君王的残酷暴政,不对暴政进行谴责,原本已经非常值得奇怪啊
22.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4分)
23.下面句子是文中的原话,要把它放回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3分)
“本末倒置,宁有加于此者?”
A.第①节的“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句后。
B.第②节的结尾。
C.第③节的结尾。
D.第⑤节的“而犬马土芥乎天下之民也”句后。
24.解读第⑤段中“我”与“吾”的不同身份。(4分)
答案:
20.B(1分)
21.D(2分)22.作者首先强调君臣上下彼此“诚实“为忠;然后反意引用孔子的话,强调“忠”是君臣之间双向的平等关系;再进一步阐述“忠”应当是无偏袒(阐释了“忠”的真正内涵);从而得出结论辅助独裁暴君,不能为忠。(4分)
23.C(3分)
24.(4分)“我”即全文中反复提到的“民”,是在“生民之初”举荐领导人的原始居民;也是忍受君王暴政不知反抗的愚民百姓;还是被排挤在政治事务之外,对国事漠不关心的市井小民;本段的“吾“即作者本人,已经清醒认识到专制独裁制度的危害,并且坚信人民一定会觉醒,不再为独裁统治尽忠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