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明史·周敬心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周敬心,山东人,太学生也。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二十五年,诏求(寻求)晓(通晓历数观测天象以推算年时节候,这里指通过观测天象来推算帝王相承或国运情况。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者,敬心上疏极(竭力)谏,且(并且)及时政(通“正”,改正,纠正)数事。略(简要的叙述)曰:
臣闻国祚国运气数)长短,在德厚薄,不在历数天象)。三代夏商周三朝)尚(久远)矣,三代而下,最久莫如汉、唐、宋,最短莫如秦、隋、五代。其久也以(因为)有道,其短也以无道。陛下膺(接受)天(上天)眷(垂爱)命(被赋予重任),救乱拯救乱世诛暴诛灭暴政)。然神武神明威武威断威严决断)则有余,宽大忠厚则不足。陛下若(如果)效(效仿)两汉之宽大,唐、宋之忠厚,讲(讲求,提倡)三代所以用来)有道之长(长处),则帝王之祚(皇位,国统)可传万世,何必问诸(兼词:之于小道儒家对宣扬礼教以外的学说、技艺的贬称)之人耶?
臣又闻陛下连年远征,北出(越过)沙漠,为(因为)耻(以…为耻)不得国玺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的“天子玺”,后世称为传国玉玺,为中国历代正统朝廷的证凭)耳。昔楚平王时/琢(雕琢)卞和之玉/至秦始名为“玺”/历代递dì嬗shàn依次更替,逐步演变,这里指依次传承)/以(而:表承接)讫(通“迄”:到 )后唐/治乱偏义复词,治:太平安定兴废偏义复词,兴:繁荣兴盛)/皆不在此(这个朝代)。石敬瑭后唐时期,拜为河东节度使,封为赵国公,赐号“扶天启运中正功臣”,然而君臣相互猜忌。 清泰三年,起兵造反,坐困于太原,遂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灭亡后唐,正式即位,定都汴梁,建立后晋)乱,潞王携(省略了“之”:玉玺)以自焚,则秦玺固(本来)已毁矣。敬瑭入洛(洛阳),更(重新)以()玉制。晋亡入辽,辽亡遗(遗失)于桑乾河。元世祖帝王的庙号,一般用于开国之君,如唐太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如文中元朝的皇帝忽必烈)时,札剌尔成吉思汗兴起前在漠北具有一定影响的强大部落联盟)者渔(打鱼)而得之。今元人所挟(拥有),石氏玺耳。昔者三代不知有玺,仁为(作为)之玺,故曰“圣人大宝帝王的印信,借指帝位,皇帝登基称为荣登大宝)曰位(登上高位),何以用什么)守位曰仁(施行仁义)。”陛下奈何为什么)忽(轻视)天下之大玺,而求汉、唐、宋之小玺也?
 
方今当今力役劳役过烦过多),赋敛过厚()。教化溥(薄弱)而民不悦;法度严而民不从。昔汲黯汉武帝时的名臣。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称其为“社稷之臣”)言于武帝曰:“陛下内(内心)多欲(欲望)而外施仁义,奈何怎么)欲效唐、虞唐尧与虞舜,唐、舜是他们的封地)之治(太平盛世)乎?”方今国则愿(希望)富,兵则愿强,城池则愿高深,宫室则愿壮丽,土地则愿广(辽阔),人民则愿众。于是多取(扩充)军卒,广籍大范围地敛集)资财,征伐不休(),营造修建宫室无极没有穷尽),如之何①怎么样,怎么办②怎么,为什么)其(国家)可治(太平)也?臣又见洪武四年录天下官吏,十三年连坐牵连治罪胡党胡惟庸的同党。胡惟庸: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十九年逮(抓捕)官吏积年多年)为(成为)民害(祸害)者(定语后置标志),二十三年罪(治罪妄言妄议朝政)者。大戮官民,不分臧zāng否pǐ好坏)。其中岂无忠臣、烈士有抱负、志向高远的人)、善人、君子?于()兹(现在)见陛下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薄(轻视)德(德治)而任(滥用)刑(刑法)矣。水旱连年,夫(发语词)岂(难道)无故(缘故)哉!
言皆激(激烈)切(感情真切)。报(皇上回复)闻(知道)。
赞(赞词)曰:敬心以(凭借缝掖①指儒学②宽大的衣袖 ③指儒生诸生两代称已入进国子监学习的生员),言天下至计,虽(虽然)违(违背)于(引出动作对象)信(得到信任)而后(然后)谏(进谏)之义(道理,或做法),然原(推究)厥(他的)本心,由于忠爱忠君爱国)。以(用)(省略了“其”:周敬心)视(与…相比末季末世,谓衰微的时代沽名猎取名誉卖直故作正直之流之类的人),有不可同日而语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者也。
(《明史·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七》)
译文:
周敬心,山东人,是太学生。洪武二十五年诏令访求通晓历数者,敬心上疏进谏,并及时纠正几件事务。奏章简要的叙述是:
我听说国祚长短,在于德的厚薄,不在于历数。夏商周三代的国运很久远,三代而下,朝代最长的莫过于汉、唐、宋,最短的莫过于秦、隋、五代,长久是因为有道,短命是因为无道。陛下接受上天的垂爱赋予重任,拯救乱世诛灭暴政,然而你的神明威武有余,宽大忠厚不足。陛下如果效法两汉的宽大,唐、宋的忠厚,讲求夏商周三代有道之长处,则帝王国统可以传至万世,又何必向小道之人问这件事呢?
我又听说陛下连年远征,向北越过沙漠,是因为把没有得到传国玉玺作为耻辱罢了。昔日楚平王时,雕琢了卞和发现的璧玉,到了秦代才定名为“玺”,历代依次传承,而到了后唐时,天下不再太平兴盛。石敬瑭作乱,潞王携带玉玺而自焚,而那块秦国制作的玉玺本来就已经被毁灭了。石敬瑭进入洛阳,重新用玉制作了一个相同的玉玺。后晋被灭亡后,玉玺流入了辽国,辽国灭亡时又遗失于桑乾河。元世祖时,札剌尔部落百姓打鱼得到了这个玉玺。现在元人所拥有的玉玺,只不过是石敬瑭重新制作的玉玺罢了。过去夏商周三代不知道有玉玺,用仁义作为玉玺,所以说:圣人拥有玉玺就可以登上帝位,用什么守住帝位还是要靠仁义。陛下为什么轻视天下最大的玉玺——仁义,而去求取汉、唐、宋那种小的玉玺呢?
当今劳役过多,赋敛过重,教化薄弱而百姓不高兴,法规制度严厉而百姓不依从。当年汲黯对武帝说:‘陛下对内多欲,对外施仁义,又怎么能效仿尧舜的太平盛世呢?’当今朝廷希望国家富强,兵力强大,城池高深,宫室壮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在这个时候穷兵黩武,广敛资财,征伐不休,修建宫室没有穷尽,如此天下怎么能大治呢?我观察到洪武四年,任用天下官吏,十三年惩治了牵连胡惟庸的余党,十九年逮捕多年危害百姓的官吏,二十三年对妄言者判罪,对官民大开杀戒,不分好坏。他们当中难道没有忠臣、有抱负有志向的人、善人、君子吗?由此可以看出陛下轻视德治而滥用刑法。水旱连年,难道没有原因吗?”
他的奏章言辞激烈感情真切,皇上回复说知道了。
赞词说:周敬心凭借儒家的一个国子监的学生,谈论天下大计,虽然违背了得到信任以后才去进谏的道理(做法),然而推究他的本心,是因为忠君爱国。用他与衰微时期沽名钓誉之类的人相比,那些人真的不能与周敬心相提并论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昔楚平王时/琢卞和之玉/至秦始名为“玺”/历代递嬗以讫后唐/治乱兴废/皆不在此。
B.昔楚平王时/琢卞和之玉/至秦始名为“玺”/历代递嬗/以讫后唐/治乱兴废/皆不在此。
C.昔楚平王时琢卞和之玉/至秦始名为“玺”/历代递嬗/以讫后唐/治乱兴废/皆不在此。
D.昔楚平王时琢卞和之玉/至秦始名为“玺”/历代递嬗以讫后唐/治乱兴废皆不在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洪武:明朝朱元璋在位时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国祚:祚,国运气数,也用于专指帝王宝座。文中的“国祚”引申为封建王朝理论上应维持的时间。
C.国玺:即传国玺。相传秦始皇得和氏璧,雕为印,视为传国玉玺。历经汉、唐、宋、元,此玺代代相传。
解析:“历经汉、唐、宋、元,此玺代代相传。”错,到五代的后唐,国玺因石敬瑭叛乱而被潞王携玉自焚了,不可能传到宋、元。
D.世祖:帝王的庙号。一般用于开国之君,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文中指元朝的皇帝忽必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作为太学生,在皇帝朱元璋下诏访求通晓历数之人时,周敬心就上疏劝谏,谈及了当时的几件政事。
B.周敬心认为,皇帝顺应天命的垂爱并被赋予重任,治理混乱局面,清除强暴势力,然而宽大忠厚则不足。
C.周敬心认为当今朝廷采取了正确的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兵力强大,城池高深,宫室壮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的愿望。
解析:已然未然。文本是朝廷希望实现国家富强,兵力强大,城池高深,宫室壮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的愿望,并没有说朝廷已经采取了正确的措施。
D.周敬心观察到皇帝起初能任用官吏,后来连坐胡惟庸余党,之后又对妄言者判罪。这些人中有忠臣、烈士、善人、君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方今力役过烦,赋敛过厚。教化溥而民不悦;法度严而民不从。(4分)
当今劳役过多,赋敛过重,教化薄弱而百姓不高兴,法规制度严厉而百姓不依从。
(每句1分)
 (2)言天下至计,虽违于信而后谏之义,然原厥本心,由于忠爱。(4分)
周敬心谈论天下大计,虽然违背了得到信任以后才去进谏的道理,然而推究他的本心,是因为忠心爱国。
(每句1分)
14.周敬心主要针对哪些问题向皇帝进谏?请结合全文概括。(3分)
①访求国运气数以求国运长久;
②寻求失传的传国玉玺而不求守成;
③不注重道德教化,滥用刑罚。
(每点1分)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崔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叶伯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西番诸卫》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刘体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吕大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费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明史·李文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刘球传》《明史纪事本末·麓川之役》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徐光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嵩盟九日次井泉百户韵》《程本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黄孔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王彰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杨继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张居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本纪九》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开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俞大猷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戚继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明史·马孟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马孟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明史·金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马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万元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李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胡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周忱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徐九思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王世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杨守陈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林俊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熊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明史·太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邹维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纪事本末·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纪事本末·仁宜致治》《明史·本纪九》阅读练习及答案
《诈疾平叛》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戚继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明史·刘熙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金兴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朱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李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任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俞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魏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齐之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于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明史·秦良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赵南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翁大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程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