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乙
鲁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者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①,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②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③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有删节)
【注】①乘韦,四张熟牛皮。②不腆;陕,丰厚,美好。不腆脚不丰厚,不富裕。③脯资饩牵:脯,干肉;资,粮食;饩(xì)牵,牛羊猪等活性畜。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B.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C.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D.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事:办事官员,用作对对方的敬称,表示不敢直指其人。文中“执事”代指秦穆公,可译为“您”。
B.东道主:文中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后来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C.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D.淹久:淹,淹没,埋没;久,长久。意思是杞子等人在郑国长久沉沦而得不到重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首先站在秦国的立场,分析亡郑、存郑对晋国的利害得失,拉近了与秦穆公的距离,消除了他的戒心,为进一步游说做出有力的铺垫,展现出高超的游说技巧。
B.烛之武提起“朝济而夕设版”的意图是以历史事实为证,说明晋国背信弃义,起到加深秦晋矛盾、动摇秦晋联盟基础的作用。
C.秦穆公派孟明等人率军远袭郑国,从弦高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的话语中可看出郑国其实早就知道,因此秦军最终失利而归,这也从侧面表现了蹇叔的先见之明。
D.两文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既表现了烛之武和弦高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的人物特点,也赞扬了他们深明大义,不顾个人安危、以国事为重的爱国情怀。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12.《左传》是我国杰出的历史散文,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根据上述二则材料,概括《左传》的艺术特点。
答案:
8.B 9.D 10.C 11.(1)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
(2)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 12.①叙事精彩细密。
②人物个性鲜明。
③辞令委婉巧妙,典雅从容。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进入险境并而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轻而无礼”中,“而”表示并列关系,不能断开,排除AC;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是对称句,应分别单独成句,排除D。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淹,淹没,埋没”“意思是杞子等人在郑国长久沉沦而得不到重用”错误,应是长久的滞留。淹:停留,停滞,“淹久”是指秦军在郑国停留得太久了,把郑国的干肉、粮食、牲口都快消耗尽了,叫他们赶紧离开郑国。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可看出郑国其实早就知道”错误,郑商用四张熟牛皮、十二头牛作为礼物,以郑军使者的名义“犒劳”秦军,暗示郑国已有所准备。而这其实是在稳住秦军。“且使遽告于郑”说明郑国不知道这件事,是弦高的随机应变。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既”,已经;第一个“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第二个“封”,名词,疆界;“阙”,使……减少,侵损;“焉”,从哪里。
(2)“劳”,使动用法,使……劳累;“以”,表目的,来;“远”,远方的国家;“所闻”,所听说过的事情;“师”,军队;“备”,防备;“无奈……乎”,恐怕……吧。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①叙事精彩细密。在叙述复杂历史事件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注意伏线,照应,重点突出。如乙文记叙秦国攻打郑国就非常清楚,真实生动,先写了蹇叔哭师,预言远攻必败。后面又描述了弦高机智就郑国的故事,秦国没了内应,最后只得放弃攻打郑国。
②人物个性鲜明。《左传》特别注重人物的描写,采取随事写人的方法,将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随着叙事的展开,通过细节、场面、对话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如塑造了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机智善变的烛之武,塑造了忠诚、智慧、爱国、负责任的蹇叔形象。
③辞令委婉巧妙,典雅从容。结合“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可知烛之武先讲明秦晋围郑,即使攻下郑国,秦国亦无大裨益;进而分析晋侯出征目的在于扩张领土,且欲壑难填。一方面使秦伯觉得枉费心机,一方面顿感危机所在。可以说辞令委婉巧妙。“敢以烦执事”等也见出语言的典雅从容。
参考译文:
甲
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乙
鲁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去世。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赛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
三十三年春天,秦国军队经过成周王城的北门,战车上车左、车右都脱去头盔下车致敬,随即跳跃上车的车左车右有三百辆战车。王孙满年纪还小,看到了,对周襄王说:“秦国军队轻率而无礼,一定失败。轻率就缺少计谋,无礼就不严肃(轻慢)。进入险地而满不在乎,又不能谋划,能不失败吗?”
秦军到达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准备到成周做买卖,碰到秦军,(看出是去袭击郑国)便先拿出四张熟牛皮作引礼,再送十二头牛犒劳秦军,说:“我们国君听说将军准备行军从我们郑国经过,冒昧地(派我来)来犒赏您的随从(军队)。我们郑国虽然物资不丰厚,为了您的随从(军队)在郑国停留,驻扎一天就备办一天的给养,一旦要走就准备一夜的守卫。”弦高同时又派人紧急地向郑国报告。郑穆公派人去探看(杞子等人的)馆舍,发现他们已经装束完毕、磨利武器、喂饱战马(准备行动了)。就派皇武子辞谢他们,说:“你们在我们郑国停留很久了,只是我们郑国的干肉、粮食、牛羊猪等牲畜都吃完了。为了诸位将要离开,郑国有一个原圃,就如同秦国有一个具囿一般,你们到那里去猎取些麋鹿,以便使我们国都空闲一下,怎么样?”杞子逃往齐国,逢孙、杨孙逃往宋国。孟明视说:“郑国有防备了,不可以抱什么希望了。攻打它不能取胜,包围它没有后援,我们还是回去吧。”灭掉滑国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