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战国策》书录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战国策》书录【注】
刘向
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故仁义之道满乎天下,卒致刑错四十余年。远方慕义,莫不宾服。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五伯之起,尊事周室。五伯之后,时君虽无德,人臣辅之,以并立于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说以相感,期会以相一。天子之命,犹有所行。会享之国,犹有所耻。小国有所依,百姓有所息。周之流化,岂不大哉!
及春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孔子虽论《诗》《书》,定《礼》《乐》,王道粲然,以匹夫无势,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天下之俊也,时君莫尚之,王道遂用不兴。仲尼既没,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暴师经岁,流血满野。诸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
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尽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张仪之属,生从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横则秦帝,从则楚王。然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时六国为一,以傧背秦。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
然秦势便形利,权谋之士,咸先驰之。至始皇因四塞之固,据崤、函之阻,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仗于谋诈之弊,终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其比王德,岂不远哉!周施王道,使天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苟以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为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  
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亦救急之势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
(有删改)
【注】书录:综述书籍的版本、评论和源流等内容的图书目录。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其余业遗烈                   烈:功业
B.期会以相一                     一:协调一致
C.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         捐:抛弃
D.生从横短长之说                 生:谋士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众贤辅国者既没                 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
B.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不敢窥兵于关中
C.至始皇因四塞之固               不得不因势而为资
D.自上为之                       为之谋策者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卒致刑错四十余年
最终使刑罚放置不用四十多年
B.歌说以相感
用典雅的诗歌和圣人的言语相感召
C.敌侔争权
力量相当者争权夺利
D.虽不可以临国教
即使不可以临时指导那些国家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第一段用几个“有所”句,表现周朝德政影响深远。
B.作者认为在孔门七十二贤推动下,春秋之后王道尤为兴盛。
C.本文与《过秦论》都认为地理优势是秦统一天下的重要条件。
D.本文指陈千年历史大势,纵论时代变化特点,文风平和浑厚。
10.本文与《过秦论》都论及秦的灭亡。请结合本文第四、五段与《过秦论》最后一段的内容,概述它们的写作意图有何不同。(6分)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答案: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30分) 
6.(3分)D 
7.(3分)C 
8.(3分)D 
9.(3分)B 
10.(6分)参考答案: 
本文第四、五段写秦的灭亡,旨在说明道德仁义是治国之本,权谋之术只能临时救急,不能作为治国长久之策,提示人们辩证地看待谋臣策士。 
《过秦论》最后一段写秦的灭亡,旨在揭示统治者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了。 
【评分说明】“本文”写作意图4分,《过秦论》写作意图2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战国策》书录
刘向
周王室自从文王、武王开始兴起,崇尚道德,重视礼仪,因此仁义之道通行于天下,最终使刑罚放置不用四十多年。远方各族仰慕(周朝的)道义,没有不臣服的。到了春秋时期已经有四五百年了,可是他们遗留下来的事业和功绩,仍在流传,不曾泯灭。春秋五霸兴起,他们也还能尊崇、侍奉王室。五霸之后,当时的君主即使有失德的,臣子们也能辅佐君主,以求都能在中原地区立足,(此时他们)仍然能用道义相支持,用典雅的诗歌和圣人的言语相感召,相约会盟以求协调一致。天子的命令,还会被执行。会盟的国家,仍有羞耻感。小国能够有所依靠,百姓能够有所生息。周王朝流传下来的教化,岂不是很伟大!
到了春秋之后,能辅佐国政的众多贤人都死去了,礼义也就衰落了。孔子虽然论《诗》《书》,定《礼》《乐》,(他的)王道思想清楚分明,(但)因为他只是一介平民,没有势力,能教育的只有七十二个贤人而已,(他们)都是天下的俊才,当时的君主没有人尊崇他们,王道就因此不能被实施。孔子逝世以后,道德大坏,上下的等级次序荡然无存。到了秦孝公抛弃了礼让而推崇战争,放弃了仁义而崇尚谲诈,只是为了让国家变得强盛而已。那些篡位窃国的人,成为诸侯王;那些善于使用狡诈欺骗手段的国家,兴起成为强国。因此各国互相仿效,后来的国君师法他们,便开始互相吞并,战争连年不断,流血洒满原野,父子不能相亲,兄弟不能相安,夫妇离散,没有人能保命,道德在这时就已经荡然无存了。
到了春秋晚期情况更加严重,(经过兼并)只留下七个万乘之国,五个千乘之国,力量相当者争权夺利,都成了参战的国家。(各国都)贪得无厌,没有廉耻,竞相进取,不知满足;各国以武力相争,取胜的为尊;战争没有休止的时候,奸诈欺骗的行为大行其道。在这个时候,即使有道德,也不会被使用,因此孟子、荀卿等儒术之士,被世人抛弃,而游说权谋的那些人,被世俗尊崇。于是苏秦、张仪之流,创立了纵横、短长的学说,左右着国家的局势。连横成功,秦国就能称帝。实行合纵,那么楚国就能称王。然而在这个时候,秦国最强,诸侯国正弱,苏秦用合纵的方式联合他们,当时六国联合成为一体,来抵抗秦国。(六国联盟使)秦国惧怕,因而不敢向函谷关以东进兵,二十九年内天下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然而秦国国势强盛,地形有利,善于权谋的人,都以投奔秦国为首选。到了秦始皇时期,凭借国境四面的险要,据有崤山、函谷关的天险,听从众人的策略,继承六代先王的功业,蚕食六国,兼并诸侯,统一了天下。可秦毕竟是依仗狡诈的谋略,没有仁义道德的教化,来凝聚天下的人心。焚烧书籍,坑杀儒生,往上轻视尧、舜,向下藐视禹、汤、文王。秦二世更是变本加厉,对下不施行恩惠,民间的情形不能向上传达给他;君臣互相猜疑,兄弟互相疏离;教化之道变得浅薄,纲纪败坏。天下分崩离析,这就是狡诈虚伪的弊端。他们的做法比起王道来,岂不是很遥远吗!周朝之时实行王道,能使天下人有羞耻之心,教化因此就可以达成了。如果用狡诈虚伪的方法苟且迎合以求存活,统治者这么做,又怎么能给百姓做表率呢?秦朝的破灭,不也是应该的吗!
战国之时,君主的德行浅薄,替他们出谋划策的人,不得不依靠形势作为依托,凭借时势而谋划。因此他们的谋略是为了扶助急难、维持即将灭亡的国家,所做的都是权宜之事,虽然不能用于治国教化,化解战争,却也是救急之需。他们(战国策士)都是才能出众之士,揣摩当时君主所能实行的,贡献自己出奇的策略、过人的智慧,以求转危为安,救亡为存。这也是值得嘉许的,而且也都有可以观览借鉴之处。


相关文言文练习
《战国策·秦策》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战国策·靖郭君将城薛》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韩策》阅读练习及答案
《燕昭王招贤》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西周策》阅读练习及答案
《江乙对荆宣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田单将攻狄》阅读练习及答案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庄辛说楚襄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庄辛论幸臣》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秦策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燕策》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谖客孟尝君》阅读练习及答案
《荆轲刺秦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有卖骏马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赵策》阅读练习及答案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阅读练习及答案
《齐人说靖郭君》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侯与虞人期猎》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昌国君乐毅》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燕策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齐宣王见颜斶》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齐二、楚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秦以连横说秦》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秦策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张仪司马错论伐蜀》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价十倍》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梁谏魏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雎说秦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练习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