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阅读练习及答案
晁说之王文诰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通直郎苏过叔党,东坡先生之季子也。母同安郡夫人王氏。元祐五年,先生知杭州,叔党年十有九,以诗赋解两浙路,礼部试,下。元祐七年,先生为兵部尚书,任右承务郎。明年,先生出帅定武,即谪知英州,继贬惠州安置,三年,迁儋耳安置。既四年,渐徙廉州、永州居住。邈乎万死不测之险也,独叔党侍先生以往来。或曰先生南居而乐焉,非也。先生忧国爱君之心日加,循省而郁结,则何敢乐?惟是叔党,于先生饮食服用,凡生理昼夜寒暑之所须者,一身百为,而不知其难。翁板则儿筑之,翁樵则儿薪之,翁赋诗著书则儿更端起拜之,为能须臾乐乎先生者也。其初至海上也,为文一篇曰《志隐》,效于先生前,先生览之曰:“吾可以安于岛夷矣。”当是时,叔党之风,使蛮蜑夷獠若可以语礼义。其传而北也,霈然起天下父子之性。
先生还,至永州,稍还仕版,居阳羡,不幸疾不起。叔党兄弟得吉地于汝州郏城县之小峨眉山以襄事,遂家于颍昌。叔党偶从湖阴营水竹可赏者数亩,则名之曰小斜川,自号斜川居士,以视终焉之志。曰:“吾未即从先大夫于地下,则生也何事为?”泯泯浮沉里巷,或时一至京师,自得于醉醒而徜徉一世之外。后暴疾卒于镇阳行道中,年五十有二。时宣和五年十二月乙未。
悲夫诸葛亮初不得申甚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崎岖巴蜀也。幸而有子曰瞻,可以肆其志,而无邦家以容,瞻则赴魏军以死耳。若嵇康之志气尤异,而曾不得一席以全其躯,而子绍身血亦何益于邦家?古之父子有如此忠孝两全而可恨者,天曷不寿叔党于盛世而光先生之志耶?叔父每称其孝以训宗族,且言:“吾兄远居海上,无他,惟成就此儿能文也。”有《斜川集》二十卷,其《思子台赋》《飓风赋》则早行于世。而书画之胜,亦克效似先生。人称之曰“小坡”。
——宋·晁说之《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有删改)
苏过字叔党,轼季子也,与迨同母生。性至孝,母卒未免丧,从轼迁岭海,以远去母殡为恨,手书经藏申罔极之痛,轼记其事。及赴儋耳,市无肉或至累日,轼惟食芋饮水,杜门送日。过无以为养,乃变煮芋法为玉糁羹,轼甘之而喜为赋诗,其能养老类如此。又尝叹过夫妇孝,亦见于诗也。后知郾城令,以法令罢。起为中山倅,从其帅陈公游天宁寺,题名寺壁,作《登城口号》诗。时宣和五年九月七日也。迈、迨为诗,文字皆有家法。过于画亦续一灯。及卒,晁说之志其墓。过有传,此乃补史所不备云。
——摘自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
注:①两浙路:北宋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区。②仕版: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薄册,亦借指仕途、官场。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效于先生前                    效:模仿
B.可以肆其志                    肆:发扬
C.叔父每称其孝以训宗族               训:教诲
D.手书经藏申罔极之痛                申:表达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邈乎万死不测之险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循省而郁结,则何敢乐               何以汝为见
C.以视终焉之志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D.与迨同母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能够直接表现苏过至孝的一组是(   )
①独叔党侍先生以往来
②翁樵则儿薪之
③遂家于颍昌
④而书画之胜,亦克效似先生
⑤以远去母殡为恨
⑥乃变煮芋法为玉糁羹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悲夫/诸葛亮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崎岖巴蜀也
B.悲夫诸葛亮/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崎岖巴蜀也
C.悲夫/诸葛亮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崎岖巴蜀也
D.悲夫诸葛亮/初不得申其所志而躬耕南阳卒/亦崎岖巴蜀也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过的人生与其父苏轼的经历密切相关,元祐五年苏过参加礼部试,未能考取,元祐七年,苏轼官拜兵部尚书的时候,苏过任右承务郎。后来苏轼被贬偏远之地,苏过也跟随而去。
B.苏过追随父亲到了海岛,不仅在生活上细心照料父亲,而且给了父亲极大的心灵慰藉,甚至影响了海岛上的民风。
C.晁说之在文中提及了诸葛亮及其子诸葛瞻,嵇康及其子嵇绍,借此来与苏氏类比,表达了对苏氏父子的经历的遗憾。
D.通过苏过与其父在海南的经历,我们能体会到苏氏父子的心境,难怪苏轼在海南写下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名句。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曷不寿叔党于盛世而光先生之志耶?
(2)轼甘之而喜为赋诗,其能养老类如此。
13.眉山试院有对联一副:“千载诗书城,坐修竹林中,尽饶佳士;四贤桑梓地,问斜川集后,谁嗣高文?”其中“四贤”,即指“三苏”和苏过。请结合选文分析苏过之“贤”。
 
 
答案:
7.A
8.B
9.A
10.C
11.D
12.(1)上天为什么不在盛世延长苏过的寿命来广大先生的精神呢?
(2)苏轼很喜欢吃并高兴地为此写了一首诗,他能很好的赡养老人大都像这样。
13.(1)品行高洁,志向高尚;(2)在文章、绘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效于先生前,意思是“呈到先生面前”。效:呈献,献出。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B.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什么。
C.兼词,相当于“于此”。
D.连词,和。
故选B。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及判断文中信息的能力。
注意是“直接表现苏过至孝”。①②均能表现。
③遂家于颍昌,这是苏过在营办完父亲的丧事之后,定居在那里,不是直接表现其至孝;
④而书画之胜,亦克效似先生,这是在说苏过的书画仿效苏轼,与至孝无关。
排除有这两个句子的选项。
故选A。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可叹啊,诸葛亮当初不能够施展他的抱负,而在南阳耕田种地,最后死在崎岖的巴蜀之地。
“悲夫”是放在最前面的感叹句,起到突出情感的作用,应当单独断开,排除BD;
“而”字一般用于句首,应在其前面断开,排除A。另:“其所志”作“申”的宾语,“志”后断开;“卒亦崎岖巴蜀也”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亦(于)崎岖巴蜀卒也”,“卒”前断开。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苏轼在海南写下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并非在海南写的。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曷,何,为什么;寿,使……长寿;光,发扬光大。
(2)题得分点有:甘,意动用法“认为(感觉)……甘甜”,喜欢吃;养老,赡养老人;“类”,大多;“如”,像。
 
参考译文:
宋朝通直郎苏过字叔党,是东坡先生最小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同安郡夫人王氏。元祐五年,先生任职杭州,叔党当时十九岁,凭借诗赋通过了两浙路的乡试,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元祐七年,先生担任兵部尚书,苏过任右承务郎。第二年,先生出京做定武统帅,随即被贬谪到英州任职,继而又贬为惠州安置,三年,转为儋州安置。过了四年,又逐渐迁徙到廉州、永州居住。这么遥远的凶险之地,独有叔党侍奉先生往来。有人说先生在南居住是很快乐的,其实不是这样。先生忧国爱君的心一天天加重,探察他的心情更是郁结,那么哪里来的快乐呢?只有这个叔党,对于先生的饮食衣服用度,凡是身体生活昼夜寒暑所必须的,他自己一个人做百样事,而不说其中的艰难。父亲筑墙则儿子递上筑版,父亲砍柴则儿子做成柴薪,父亲赋诗著书则儿子恭敬地拜读,为的是能够让先生得到片刻的欢乐。苏过刚刚到海上时,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志隐》,呈到先生面前,先生看了之后说:“我可以安心地住在这个偏远的海岛上了”当是时,叔党的风采,使这里的蛮夷之人也仿佛可以和他们谈礼义了。其的事迹传到北地,使得天下父子的本性得到充分的宣扬。
先生回朝,到了永州,稍微回归仕途,住在阳羡,不幸染病不起。叔党兄弟在汝州郏城县的小峨眉山得到吉地来完成父亲的丧事,于是就定居在颍昌。叔党偶然从湖阴得到可以赏玩的几亩水竹,就给它命叫小斜川,自号斜川居士,来表现自己终老于此的大志。说:“我不能立刻到地下跟从先父,那么活着还能做什么事呢?”平平凡凡地在里巷度过,有时偶然到京师,在半醉半醒之间悠然自得,仿佛徜徉在一世之外。后来得暴病死在镇阳行道中,年纪五十二岁。当时是宣和五年十二月乙未。
可叹啊,诸葛亮当初不能够施展他的抱负,而在南阳耕田种地,最后死在崎岖的巴蜀之地。幸而有个儿子叫诸葛瞻,可以继承他的志向,却没有国与家来容纳他,诸葛瞻就只能与魏军拼命而死。像嵇康的志气尤其与众不同,而竟然得不到一领席子来保全他的身体,而他的儿子嵇绍身上流着他的血却不得重用,对家国又有什么好处呢?古时的父子有像这样忠孝两全却有遗憾的,上天为什么不让叔党在盛世长命百岁来广大先生的遗志呢?苏过的叔父常常称赞他的孝道来训诫家族的后辈,并且说:“我的兄长远居海上,没有其他好处,就只成就了这个孩子的文学成就。”有《斜川集》二十卷,其中《思子台赋》《飓风赋》则早就在世上流行。而他书画的成就,也很像先生。人们称他叫做“小坡”。
——宋·晁说之《宋故通直郎眉山苏叔党墓志铭》(有删改)
苏过字叔党,是苏轼最小的儿子,与苏迨同母所生。性至孝,母亲去世还未除丧,就跟从苏轼迁谪到岭海,因远离没有营办母亲的而终身遗憾,亲手书写经藏表达自己无边的痛楚,苏轼记下了他的事。等到奔赴儋耳,无钱买肉有时竟达几天,苏轼只能吃芋头喝水,关起门来度日。苏过没有办法奉养父亲,于是改变了煮山芋的方法做成玉糁羹,苏轼很喜欢吃并高兴地为此写了一首诗,他能很好的赡养老人大都像这样。苏轼又曾感叹苏过夫妇孝顺,也在诗中有所显现。苏过后来做郾城令,因为法令而罢职。又起用为中山倅,跟从他的主帅陈公到天宁寺游览,在寺壁题名,作了《登城口号》诗。当时是宣和五年九月七日。苏迈、苏迨写诗,文字都有苏家章法。苏过在书画方面也能继承苏家衣钵。等到苏过去世,晁说之给他的墓做墓志铭。苏过有传记,这是补史所不具备的。
——摘自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
 


相关文言文练习
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崔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张孝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实与梁上君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纪事本末·削夺诸藩》阅读练习及答案
《聊斋志异》之《骂鸭》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世家·郑》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历代论·姚崇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君讳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劭《人物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叶伯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西番诸卫》阅读练习及答案
杨万里《诚斋集》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炎《竹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金圣叹《快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佑》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苑·杂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重修望海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阅读练习及答案
《乌脚溪》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上高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辙《上高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寄闻人邦英、邦正》(一、二)《论圣学无妨于举业》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赵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