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越王勾践五年五月,与大夫种①、范蠡入臣于吴。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临水祖道②,军阵固陵。越王仰天太息,举杯垂涕,默无所言。于是入吴,见夫差,稽首再拜称臣。伍胥在旁,乃进曰:“今越王幸来涉我壤土,岂可失之乎?”吴王曰:“吾闻诛降杀服,祸及三世。”太宰嚭谏曰:“子胥明于一时之计,不通安国之道。愿大王遂其所执,无拘群小之口。”夫差遂不诛越王,令驾车养马,秘于宫室之中。三月,吴王召越王入见。越王伏于前,范蠡立于后。吴王谓范蠡曰:“今越王无道,国已将亡,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弃越归吴乎?”范蠡对曰:“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吴王知范蠡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复置子于石室之中。”范蠡曰:“臣请如命。”吴王起,入宫中。越王、范蠡趋入石室。越王服犊鼻③,着樵头④。夫斫剉⑤养马,妻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面无恨色。吴王登远台,望见越王及夫人、范蠡坐于马粪之旁,君臣之礼存,夫妇之仪具。王顾谓太宰嚭曰:“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虽在穷厄之地,不失君臣之礼,寡人伤之。”太宰嚭曰:“愿大王以圣人之心,哀穷孤之士。”吴王曰:“为子赦之。”后三月,乃择吉日而欲赦之。子胥谏吴王曰:“昔桀囚汤而不诛,纣囚文王而不杀,天道还反,祸转成福。故夏为汤所诛,殷为周所灭。今大王既囚越君,而不行诛,臣谓大王惑之深也。得无夏、殷之患乎?”有顷,太宰嚭出,言越王复拘于石室。伍子胥复谏吴王曰:“今越王已入石室,宜早图之,后必为吴之患。”太宰嚭曰:“今大王诚赦越王,则功冠于五霸,名越于前古。”吴王曰:“待吾疾愈,方为太宰赦之。”卒赦越王归国,送于蛇门之外。越王再拜跪伏,吴王乃引越王登车,范蠡执御,遂去。
(选自《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有删改)
材料二:
圣无死地,贤无败局。缝祸于渺,迎祥于独。彼昏是违,伏机自触。集《知微》。纣初立,始为象箸①。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不盛以土簋,将作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羹藜藿②,衣短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高台广室。称此以求,天下不足矣!远方珍怪之物,舆马宫室之渐,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未几,造鹿台,为琼室玉门狗马奇物充其中宫中九市而百姓皆叛。
(选自《智囊·知微卷》,有删改)
[注]①种:文种。②祖道:古人于出行前祭祀路神称祖道,也引申为饯行送别。③犊鼻:这里指围裙。④樵头:一种包头发的头巾。⑤斫剉:铡草。⑥象箸:象牙筷子。⑦藜藿:粗陋的食物。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为琼室A玉门B狗马奇物C充D其中E宫中F九市G而百姓H皆叛。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越王仰天太息”与“长太息以掩涕兮”(《离骚》)两句中的“太息”词义相同。
B. “子既不移其志”与“风移影动”(《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移”词义相同。
C.周,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西周、东周相沿,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D. “衣短褐”中的“衣”与《鸿门宴》“吾得兄事之”中的“兄”词类活用情况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王勾践要和大夫文种、范蠡到吴国去做臣仆。大臣们为越王饯行,越王仰天长叹,举起酒杯而流泪,默默无语。
B.吴王让范蠡抛弃越国而归顺吴国,范蠡的回答使吴王知道无法让范蠡做自己的臣子,就再次把范蠡安置在石室中。
C.伍子胥主张诛杀越王勾践,三次向吴王进谏,但对吴王没有产生影响。吴王始终无动于衷,立即赦免了越王勾践。
D.纣王刚即位,就命人制造象牙筷子。箕子由此想到纣王将会为满足自己而寻求远方珍奇的物品等,害怕纣王由此走向灭亡。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胥明于一时之计,不通安国之道。愿大王遂其所执,无拘群小之口。(4分)
(2)今大王既囚越君,而不行诛,臣谓大王惑之深也。得无夏、殷之患乎? (4分)
14.有评论认为:吴王最终为越王勾践所灭,因为他没有做到“见微知著”“缝祸于渺”。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5分)
答案:
10. BE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为琼室玉门,狗马奇物充其中,宫中九市,而百姓皆叛。
11.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B项,两句中的“移”词义不同:前者为“改变”,后者为“移动、摇动”。A项,两句中的“太息”词义相同:均为叹息。C项,解说正确。D项,词类活用情况不同:前者为名词作动词,后者为名词作状语。
12.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但对吴王没有产生影响。吴王始终无动于衷,立即赦免了越王勾践”不合文意,吴王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并且赦免过程有波折,不是“立即”。
13.(1)伍子胥(只)知道为一时考虑,(但)不精通安邦定国的策略。希望大王按您拿定的主意行事,不要被小人们的胡言乱语拘束。(“计”“拘”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
(2)如今大王已经囚禁了越君,但不加以(进行)诛杀,我认为大王受迷惑太深了。能没有夏桀、商纣那样的祸患吗? (“谓”“得无……乎”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关键词。第(1)句关键词:计,考虑;拘,拘束,这里表被动,被拘束。第(2)句关键词:谓,认为;得无……乎,能没有……吗?
14.①吴王没能从事物的苗头推断其发展趋向并认识问题的实质,没能根据细微的征象预知祸害的先兆。②吴王看到勾践和范蠡身处困境而不失礼仪,有气节操守,但没看出他们是在忍辱负重,不能推知他们会报仇复国。③吴王听到了伍子胥的三次谏言,但最终没有采纳谏言,反而赦免越王回国。(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并概述文章特定内容的能力。首先理解“见微知著”“缝祸于渺”的大意,然后结合评论梳理相关内容,最后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越王勾践五年五月,要和大夫文种、范蠡到吴国去做臣仆。大臣们都送到浙江的边上。面对江水祭祀路神,为越王饯行,军队在固陵列阵送行。越王仰天发出长长的叹息,举起酒杯而泪流满面,默默无语。于是越王到了吴国,拜见夫差,磕头拜了两次而自称臣下。伍子胥在旁边,于是上前进谏说:“现在越王幸好来到我们的国土上,难道可以放过他吗?”吴王说:“我听说诛杀投降归服的人,灾祸将延及三代。”太宰嚭劝谏说:“伍子胥(只)知道为一时考虑,(但)不精通安邦定国的策略。希望大王按您拿定的主意行事,不要被小人们的胡言乱语拘束。”夫差于是没有诛杀越王,叫他驾车养马,把他秘密地囚禁在宫室之中。三个月后,吴王召越王进见。越王趴在吴王跟前,范蠡站在越王身后。吴王对范蠡说:“现在越王暴虐无道,国家已将要灭亡,我想宽恕你的罪过,你能改过自新,抛弃越国而归顺吴国吗?”范蠡回答说:“承蒙大王鸿恩,我们君臣才得以保全,我希望能在您入内时为您洒扫门庭,在您外出时供您驱使,这就是为臣我的心愿。”吴王知道无法让范蠡做自己的臣子,就对他说:“你既然不改变自己的志向,那我就再把你安置在石室之中。”范蠡说:“臣请求服从命令。”吴王起身,回到宫内去了。越王、范蠡小步快走进入石室。越王系着围裙,扎着头巾。丈夫铡草喂马,妻子供水、清除马粪、洒扫马圈。像这样干了三年,他们不曾恼怒,脸上毫无怨恨的神色。吴王登上了远处的高台,望见越王和夫人、范蠡坐在马粪的旁边,那君臣之间的礼节仍然保持着,夫妻之间的礼仪仍然完备。吴王回头对太宰嚭说:“那越王是一个有气节的人,范蠡是一个有操守的贤士。他们虽然处于困厄的境地,仍不丢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我为他们感到悲伤。”太宰嚭说:“愿大王以圣人的心肠,怜悯这几个孤苦失意的人。”吴王说:“我为你赦免他们吧。”三个月以后,吴王就选择吉日想赦免他们。伍子胥劝谏吴王说:“从前夏桀囚禁了商汤而不杀,商纣王囚禁了周文王而不杀,结果天道循环,灾祸转变成了福气。因此夏桀为商汤所诛灭,商为周所消灭。如今大王已经囚禁了越君,但不加以(进行)诛杀,我认为大王受迷惑太深了。能没有夏桀、商纣那样的祸患吗?”过了一会儿,太宰嚭出来,说越王要再次被关押在石室中。伍子胥再次劝谏吴王说:“现在越王已经被关入石室中,应该及早除掉他,不然他以后必然会成为吴国的祸患。”太宰嚭说:“现在大王如果真能赦免越王,那么功德就在五霸之上,名声就可以超过古人。”吴王说:“等我的病痊愈,就为太宰赦免他。”最终吴王赦免越王回国,并在蛇门之外送别。越王又拜了两次跪下趴在地上,吴王就拉起越王让他上车,范蠡手握马鞭驾车,于是离开了。
材料二:
圣人行事,绝不会自陷死地;贤者所为,从不曾遭逢败局。因为他们能根据细微的征象,预知祸害的先兆;总能未雨绸缪,得到圆满的结果。那些昏庸的人会违背正确的道理,最终会使自己陷入危险。集此为《知微》卷。纣王刚即位,就命人制造象牙筷子。箕子(纣王的叔父)叹息说:“他用象牙筷子吃饭,一定不会用陶碗盛装食物,将来还会做犀角美玉的杯子。有美玉杯、象牙筷,一定不会吃粗陋的食物,穿粗糙的衣服,也不会住在茅草房屋里,就会要求身披锦衣九重,脚踩高台广室。为了达到这个标准,向天下四处寻求仍不能满足!对远方珍奇的物品与车马宫室的需索,就从此开始了,所以我害怕他由此走向灭亡!”不久,(纣王果然)建筑鹿台,用美玉建宫室及门户,狗马及珍奇物品充满宫中,并在宫中设立九个市集,而百姓都背叛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