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嗣业,京兆高陵人也。身长七尺,壮勇绝伦。天宝初,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节度使马灵察知其勇健每出师令嗣业与焉天宝七载,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奉诏总军,专征勃律,选嗣业与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于时吐蕃聚十万众于娑勒城,据山因水,堑断崖谷,编木为城。仙芝夜引军渡信图河,奄至城下。仙芝谓嗣业与田珍曰:“不午时,须破此贼。”嗣业引步军持长刀上,山头抛榻蔽空而下,嗣业十独引一旗于绝险处先登,诸将因之齐上。贼不虞汉军暴至,遂大溃。遂长驱至勃律城擒勃律王。于是拂林、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款塞朝献,嗣业之功也。及禄山反,两京陷,上在灵武,诏嗣业赴行在。嗣业自安西统众万里,威令肃然,所过郡县,秋毫不犯。至凤翔谒见,上曰:“今日得卿,胜数万众;事之济否,实在卿也。”禄山之乱,两京未复,肃宗在风翔。至德二年九月,嗣业从广平王收复京城,与贼大战于香积寺北,贼将李归仁初以锐师数来挑战,我师攒矢而逐之,贼军大至,逼我追骑,突入我营,我师嚣乱。嗣业谓郭子仪日:“今日之事,若不以身啖寇,决战于阵,万死而冀其一生。不然,则我军无孑遗矣。”嗣业乃脱衣徒搏,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前军之士尽执长刀而出,如墙而进;嗣业先登奋命,所向摧靡。乾元二年,诸将同围相州。是时筑堤引漳水灌城,经月余,城不拔。是时,军无统帅,诸将自困全,人无斗志。贼每出战,嗣业被坚冲突,履锋冒刃,为流矢所中。数日,疮欲愈,卧于帐中,忽闻金鼓之声,因而大叫,疮中血出数升注地而卒。上闻之震悼,嗟惜久之。
(摘编自《旧唐书·李嗣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节度使马灵察知其勇健/每出师/令嗣业与焉/
B.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节度使马灵察知其勇健/每出师/令嗣业与焉/
C.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节度使马灵察知其勇健/每出师令/嗣业与焉/
D.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每为队头/所向必陷/节度使马灵察知其勇健/每出师令/嗣业与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是西安的古称,所辖范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如当时的高陵县。
B.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使用15年,天宝十四年年末“安史之乱”发生。
C.汉军本指汉王朝军队,文中的“汉军”相对于吐蕃军而言,实际指的就是唐朝军队。
D.金鼓是军中信号,古代军队行军作战离不开金鼓,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鸣金击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嗣业擅长陌刀,雄威显于敌阵。他担任过高仙芝的左陌刀将,军中信服他善用陌刀,在与叛军决战香积寺北时曾执陌刀阵前示威,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B.李嗣业无惧艰险,孤胆降服强敌。攻打娑勒城,敌人依据险要地势,安营扎寨,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他孤身一人,走险路,突然出现在敌前,让敌军溃退。
C.李嗣业身先士卒,意志感奋军心。在与李归仁部战斗中,情势十分危急,他向郭子仪阐明意志之后,就又率先杀向敌军,前军之士随其后,终于让敌军溃败。
D.李嗣业建功立业,英名载人史册。安西征战,促使拂林、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诚意来到边界归顺,贡献珍物;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也是战功卓著,深得倚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及禄山反,两京陷,上在灵武,诏嗣业赴行在。(5分)
(2)至凤翔谒见,上日:“今日得卿,胜数万众;事之济否,实在卿也。”(5分)
答案:
10. A
11. D (“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鸣金击鼓”错,正确的说法是“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击鼓”,文中的“金鼓”偏在“鼓声”。)
12. B (“他孤身一人,走险路,突然出现在敌前,让敌军溃退”错。原文有“诸将因之齐上”。)
13. (1)等到安禄山反叛,两京被攻陷,皇上到了灵武,朝廷下诏让李嗣业赶到行营(救驾)。(大意2分,对“及”“陷“赴”,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到达凤翔后,拜见了皇帝,皇帝说: “现在有了你,胜过有几万军队;讨贼能否成功,确实在于你了。”(大意2分,对“谒”胜“济”,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李嗣业,京兆府高陵县人。身高七尺,身强力壮,勇敢无畏,超出众人。天宝初年,被召募到安西,频繁参加战斗,当时军队中开始使用长刀,大家都认为李嗣业特别擅长使用这种长刀。每次战斗必定担任先锋,所向之处都一定会大败敌军。节度使马灵察发现他勇猛强健,每次出兵,都让李嗣业参与同去。天宝七年,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奉诏带领军队,专门征伐勃律国,他挑选李嗣业和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当时吐蕃调集十万军队(驻扎)在娑勒城,靠山临河,将战壕修在崖谷之间,用木材修成城寨。高仙芝夜里带领军队偷渡信图河,悄悄地潜入到城墙之下。高仙芝对李嗣业和田珍说:“到午时之前,必须打败敌军。”李嗣业带着步兵,拿着长刀,向上冲。在山头上抛出的木石铺天盖地落下,李嗣业独自一人又扛着大旗选择一条险路,先行向.上攀登,众将都跟着他一齐向上。 敌军没料到唐军突然来了,因此大规模溃退。他们乘胜长驱直入进军到了勃律国,抓住了他们的国王。在这样的攻势下,拂林、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诚意来到边界归顺,贡献珍物,这都是嗣业的功劳。等到安禄山反叛,两京被攻陷,皇上到了灵武,朝廷下诏让李嗣业赶到行营(救驾)。李嗣业从安西带兵行走万里,威令肃然,路过郡县,草一木都不能动。到达凤翔后,拜见了皇帝, 皇帝说: “现在有了您,胜过有几万军队,讨贼能否成功,确实在于您了。“禄山之乱,两京尚未收复,唐肃宗还在凤翔。至德二年九月,李嗣业跟随广平王收复京城,与叛军在香积寺北边大战。叛军将领李归仁率精锐骑兵来挑战,唐军用箭齐射,打退并追赶敌军,营地里的敌军大举出击,掩杀追击的唐军骑兵,径直攻入唐军军营,唐军阵容+分混乱。李嗣业对郭子仪说:“今天的情况(十分危急职若我们不想拿自己身躯去喂食敌军,就要在阵中与叛军拼死决战,虽万死但希望有一线生的可能。若不这样,我军将会全军覆没。”(说完),李嗣业立刻脱掉衣服手持长刀,冲到阵前对叛军大喊:“敌军中来迎战李嗣业的,人马俱碎。”接连斩杀十几个敌军,唐军军阵才又整顿好了。前军的将士们都拿着长刀一起杀出,阵列如墙,向前推进;李嗣业冲锋在前,奋力拼杀,所向披靡。乾元二年,诸将协同围打相州。当时修筑堤坝引来漳水灌城,-个多月相州城也没有被攻下。当时,军队中没有了统帅,诸将也自我保全,士兵没有斗志。叛军每次出战,李嗣业都披盔戴甲,与敌军厮杀,可谓“履锋冒刃”,后被流矢射中。多少天后,伤口快愈合了,躺在帐中,突然听见了发令的钟鼓之声,就大喊杀敌,伤口(又破开了)奔涌出几升血后人很快就去世了。皇上听说,极为悲痛,叹息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