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阮之钿,字实甫,桐城诸生。崇祯中,下诏保举人才,同郡谕德刘若宰以之钿应,授谷城知县。十一年正月,之钿未至,张献忠袭陷其城,据以求抚。总理熊文灿许之,处其众数万于四郊,居民汹汹欲窜。之钿至,尽心调剂,民稍安,乃上疏言:“献忠虎踞邑城,其谋叵测。所要求之地,实兵饷取道咽喉,秦、蜀交会脉络,今皆为所据。奸民甘心效用,善良悉为迫胁。臣守土牧民之官,至无土可守,无民可牧。库藏殚虚,民产被夺,无赋可征。名虽县令,实赘员尔。乃庙堂之上专主抚议,臣愚妄谓抚剿二策可合言,未可分言,致损国威,而挫士气。”时不能用。贼众渐出野外行劫,之钿执之以告其营将,稍置之法。及再告,皆不应,曰:“官司不给饷耳,得饷自止。”由是村民徙亡殆尽,遂掠及阛阓。稍拒,辄挺刃相向,日有死者,一城大嚣。监军佥事张大经奉文灿令来镇抚,亦不能禁。
明年,献忠反形渐露之钿往说之曰将军始所为甚悖今幸得为王臣当从军立功垂名竹帛且不见刘将军国能乎?天子手诏进宫,厚赍金帛,此赤诚效也。将军若疑天朝有异论,之钿请以百口保。何嫌何疑,而复怀他志。”献忠素衔之钿,遂恶言极骂之。之钿忧愤成病,题数语于壁,自誓以死,遂不视事。
至五月,献忠果反,劫库纵囚,毁其城。之钿仰药未绝,献忠遣使索印,坚不予,贼遂杀之。旋纵火焚公署,骸骨为烬。之钿后赠尚宝少卿。(选自《明史·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八十》
献忠积猜狠,丑言骂詈之。之钿忧愤成疾,题壁云:“日读圣贤书籍,成此浩然心性。勉哉杀身成仁,不负贤良方正。”末书“谷邑小臣阮之钿拜阙恭辞”。崇祯十二年五月六日,献忠毁城劫库放囚。之钿饮毒未绝,贼令索印者至,之钿不与,摇其手。两旁贼挥刀害之。贼纵火焚衙舍,骸骨为烬。(节选自《明末忠烈纪实》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献忠反形/渐露之钿往说之曰/将军始所为/甚悖/今幸得为王臣/当从军立功垂名竹帛/且不见刘将军国能乎
B.献忠反形渐露/之钿往说之曰/将军始所为甚悖/今幸得为王臣/当从军立功/垂名竹帛/且不见刘将军国能乎
C.献忠反形渐露/之钿往说之曰/将军始所为/甚悖今/幸得为王/臣当从军立功垂名竹帛/且不见刘将军国能乎
D.献忠反形/渐露之钿往说之/曰将军始所为/甚悖今/幸得为王臣/当从军立功垂名竹帛/且不见刘将军国能乎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是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等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总理”在明朝类似丞相一职,掌管各级官吏的人事任免权。
C.“庙堂”是指古代帝王进行祭祀、接受朝见和议事的殿堂,后借指朝廷。
D.“拜阙”是指向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表示对皇上的尊敬。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阮之钿为官尽职尽责,关爱百姓。他虽非科举取士,但实属奉命于危难之间,县城被攻陷,仍赴任做好百姓安抚工作。
B.阮之钿为政明察事态,积极进言。他事先洞察张献忠叛逆的图谋,上书给皇上,分析面临的各种严峻形势,提出建议。
C.阮之钿处事沉着冷静,能屈能伸。他在张献忠叛变将起未起时前往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计较对方的谩骂。
D.阮之钿临危大义凛然,舍身报国。他心知无力挽回危急局面,立下了取义成仁的决心,在烈火中践行了自己豪迈的诺言。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众渐出野外行劫,之钿执之以告其营将,稍置之法。
(2)天子手诏进宫,厚赍金帛,此赤诚效也。
答案:
7.B
8.B(“总理”指总管某部门或事务的负责人。在文中是指管理几个省军务的官职)
9.C(“能屈能伸”概括错误,“不计较对方的谩骂”错,原文说阮之钿因忧虑激怒得病)
10.(1)众多贼寇逐渐到乡村田野实施抢劫,阮之钿抓住他们通报他们营地的将领,(营地将领)依法略微处罚他们。
(2)皇上亲手写诏书让他进宫(晋升官职),大量赏赐金银财物,这就是忠诚报国的结果呀。
(参考译文)
阮之钿,字实甫,桐城生员。崇祯年间,下诏举人才。同郡谕德刘若宰举荐之钿,中选,授谷城县知县。
崇祯十一年(1638)正月,之钿还未到任,张献忠已攻陷谷城,请求招安。总理熊文灿准许了,将献忠部下数万置于谷城四郊,居民纷纷不安,都想逃走。之钿来到后,尽心调理,人民稍安。他上疏朝廷说“:献忠虎踞谷城,其谋叵测。他所要求之地,实为兵饷供应的咽喉,秦、蜀交会的脉络,今都为他所占据。一些奸民都甘心为他效力,善良都为他胁迫。臣是守土管民的官,结果是无土可守,无民可管。库藏空虚,民产被夺,田赋无处征取。我名为县令,实际上是个多余的人。而朝廷一心主张安抚,臣愚昧,妄自认为抚剿二策可以合言,不可分言,否则有损国威,挫败士气。”但这意见没被采用。众多贼寇逐渐到乡村田野实施抢劫,阮之钿抓住他们通报他们营地的将领,(营地将领)依法略微处罚他们。再告发贼寇有劫掠行为时,贼寇将领再不做处理,对之钿说:“官府不给我们军饷,有了饷他们自然不会去劫掠了。”因此,四乡村民逃亡几尽。又来掠夺城内,若稍抗拒,即以刀棍相见。监军佥事张大经奉熊文灿之命来镇抚,也不能禁止。
崇祯十二年(1639),张献忠反朝廷的形迹渐渐显露,之钿去企图说服献忠:“将军开始的作为是不对的,今幸而为朝廷之臣,应建立军功,垂名青史。难道未看到刘国能将军?由于他效忠朝廷,皇上亲手写诏书让他进宫(晋升官职),大量赏赐金银财物,这就是忠诚报国的结果呀。将军若怀疑天朝另有看法,之钿愿以百口为保。还有什么可疑而怀有他志?”献忠素来对之钿心怀仇恨,对他以恶言辱骂。之钿忧愤成疾,在壁上题辞表示自己忠于朝廷的决心,不视事。
同年五月,献忠果然反叛朝廷,劫掠府库,释放囚徒,毁坏城池。之钿服毒自杀未死。献忠派人向他索取县印。之钿坚决不给,为张献忠所杀。献忠纵火烧毁公署。之钿后赠尚宝少卿。(选自《明史•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八十》
张献忠(对阮之钿)积怨很深,恶言痛骂他。阮之钿忧虑激愤致病,在墙壁上写道:“每天读圣贤书籍,养成这浩然正气。尽全力为仁义而死,不辜负科举功名。”末尾写下“谷邑小臣阮之钿拜阙恭辞”。崇祯十二年五月六日,张献忠捣毁县城抢劫府库,释放囚犯。阮之钿服毒未死,叛贼命令索取官印的人到了,阮之钿不给,摇摆着手臂。两边的叛贼挥刀杀害了他。叛贼纵火焚烧官衙,阮之钿的尸骨化为灰烬。(节选自《明末忠烈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