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松之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①即从之。
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②,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趋围。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节选自《云别传》③)
[注]①先主:指刘备。②围:围子,防御工事的一种。③《云别传》: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注于《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里补充记载赵云生平的传记。
材料二:
治兵者,若秘于地,若邃于天。明乎禁舍开塞,民流者亲之,地不任者任之。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制则国治。富治者,民不发轫,甲不出暴,而威制天下。故曰,兵胜于朝廷。不暴甲而胜者,主胜也:陈而胜者,将胜也。
兵起,非可以忿也。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患在百里之内,不起一日之师;患在千里之内,不起一月之师。
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夫心狂,目盲,耳聋,以三悖率人者,难矣。
(节选自《尉缭子·兵谈第二》)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当因众A心B早图C关中D居河渭上流E以讨凶逆F关东义士G必裹粮策马H以迎王师。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已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郑既知亡矣”的“既”意思不同。
B.卒,通“猝”,很快,与《赤壁赋》中“而卒莫消长也”的“卒”意思不同。
C.兴,发动,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抑王兴甲兵”的“兴”意思相同。
D.率,率领,与《六国论》中“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率”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云不赞同将成都的房屋、田地分给将士,他认为现在还不能追求安定,应当先将田宅还给益州百姓,让他们安稳定居、恢复生产。
B.赵云在与曹军交战时边战边退,将他们引至已方营地外,然后与张翼设局埋伏曹军,最终曹军相互踩踏,其中很多人坠入汉水而死。
C.材料二指出,国家倘若能“富治”,那么不必出动军队,仅凭声威就能使天下顺服,不战而胜是君主的胜利,战后取胜是将领的胜利。
D.材料二认为,将帅不应受天时、地形、人为的限制,不能一激就怒、贪图钱财,不能心态轻狂、看不清实际的情况、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
(2)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制则国治。
14.材料二说“兵起,非可以忿也”,请结合材料一第三段的内容对其进行解释说明。(5分)
答案:
10.BDF(原文标点为: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
11.A(A项,“郑既知亡矣”的“既”指已经,与文中加点的“既”意思相同。B项,“而卒莫消长也”的“卒”指最终,与文中加点的“卒”意思不同。C项,“抑王兴甲兵”的“兴”指发动,与文中加点的“兴”意思相同。D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率”指全都,与文中加点的“率”意思不同。)
12.B(“将他们引至己方营地外,然后与张翼设局埋伏曹军”错,文中只说赵云边战边退,冲破敌阵奔向营地,然后曹军追到营地,并不能确定赵云是故意引他们到营地的;根据原文,张翼是想关门坚守营地的,赵云反而大开营门,所以并不是“与张翼设局埋伏曹军”)
13.(1)黄忠过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回来,赵云率领几十个骑兵轻装疾行出了围子,前去接应黄忠等人。(“期”“将”“轻行”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土地广阔且能充分利用则国家富足,百姓众多且能服从管理则国家安定。(“任”“洽”各1分,句意通顺2分)
14.①“兵起,非可以忿也”意思是发兵打仗,不能因愤怒血意气用事。②刘备因孙权袭击荆州之事而大怒,准备讨伐孙权,在赵云为他详细分析了利弊之后,依然意气用事,亲征东吴,最终兵败。③这从反面说明了打仗不能意气用事的观点。(每点2分,答出三点5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益州已经平定,当时的與论主张将成都城中的房屋和城外的园地桑田分赐给诸位将士。赵云反驳说:“霍去病认为匈奴还没消灭,不用考虑自己的家业,现在国贼不只匈奴一个,还不是追求安定的时候。必须等天下都平定之后,(再让将士们)各自返回家乡,在自己的田地里耕作,(这样)才是最合适的。益州的百姓刚刚遭受战争的灾祸,田地和房屋都可以归还(给他们),让(他们)安稳定居、恢复生产,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获取益州百姓的好感。”刘备当即采纳了赵云的意见。
(汉中守将)夏侯渊战败,曹操争夺汉中之地,运送军粮到北山下,有几千万袋。黄忠认为可以(趁机)夺取(这些军粮),赵云的士卒跟随黄忠去夺取军粮。黄忠过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回来,赵云率领几十个骑兵轻装疾行出了围子,前去接应黄忠等人。正逢曹操大举出兵,赵云被曹操的先锋部队攻击,刚刚交战,曹操的主力部队到了,形势逼人,(赵云)于是向前突击曹操的军阵,一边战斗一边后退。曹军战败,随后又聚合起来,赵云攻破敌军,返回奔向围子。曹军追击到了围子,这时沔阳长张翼在赵云的圆子内,张翼想关门据险坚守,但赵云进入营地后,反而大开营门,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曹军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便退兵离去。赵云下令击鼓,鼓声震天,只用弩箭在后面射击曹军,曹军惊惧恐慌,互相踩踏,坠入汉水中淹死的人很多。
孙权袭击荆州,刘备十分生气,想要讨伐孙权。赵云进谏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况且先消灭曹魏,那么东吴自然降服。虽然曹操已经身死,但他的儿子曹丕篡权盗位,(我们)应当顺应民心,早日图谋关中,占据黄河、渭水的上游来讨伐逆贼,关东的义士一定会带着粮食,骑着马来迎接您的军队。现在不应该放弃曹魏,而先和东吴开战;两军一旦开始交战,就不能很快停止了。”刘备不听,于是向东吴征伐,留下赵云统率江州。刘备在秭归被打败,赵云派兵进到永安,吴军退去。
材料二:
(善于)治兵的人,就像在地下一样深藏不露,就像在天空一样深邃莫测。明确禁罚、赦免、开放、闭锁(的时机),对于漂泊流亡的百姓应亲近他们,对于没有利用起来的土地应充分利用。土地广阔且能充分利用则国家富足,百姓众多且能服从管理则国家安定。富足安定的国家,百姓不必赶车(出征),武器不必显露出来,凭借声威就能使天下顺服。所以说,军事的胜利取决于朝廷(的政治措施)。不显露武器而取得胜利,是君主的胜利:经过战争而取得胜利,是将帅的胜利。
发兵打仗,是不能愤怒(而意气用事)的。看到胜利的希望就发动(军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就停止(出兵)。祸乱发生在百里之内,不能(只)做一天的战斗准备;祸乱发生在千里之内,不能(只)做一月的战斗准备。
做将帅的人,上不受天时的限制,下不受地形的限制,中不受人为的限制。要气量宽宏,不可因刺激而发怒;要清正廉洁,不可被金钱所诱惑。心态轻狂,看不清实际情况,听不进别人意见,让有这三种毛病的人来率领军队,那就难以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