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隋日内外庶官,政以依违,而致祸乱,人多不能深思此理。当时皆谓祸不及身,面从背言,不以为患,后至大乱一起,家国俱丧,虽有脱身之人,纵不遭刑戮,皆辛苦仅免,甚为时论所贬黜。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因令诸司,若诏敕颁下有未稳便者,必须执奏,不得顺旨便即施行,务尽臣下之意。
贞观四年,太宗问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宿卫之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明,亦是励精之主。”太宗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节选自《贞观政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
B.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
C.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
D.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拟相防过误”与“本自无教训”(《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本”字含义相同。
B.“因令诸司”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C.“皆委百司商量”与“如土委地”(《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委”字含义相同。
D.“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与“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两句中的“察”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书省、门下省要相互纠正在颁发诏令时出现的错误,如果门下省所颁发的皇帝诏令不合规范,中书省就要驳正违失。
B.隋文帝事必躬亲,使大臣们无法过多参与政事,即使隋文帝决策失误,也少有人劝谏。
C.唐太宗认为萧瑀对隋文帝的了解不全面,在唐太宗看来,隋文帝之所以如此勤勉,和他自身性格有很大关系。
D.唐太宗认为天下之大,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诏令在颁布之前,应该先和百官商量,同宰相谋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有脱身之人,纵不遭刑戮,皆辛苦仅免,甚为时论所贬黜。(4分)
(2)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4分)
14.文中两段都是唐太宗与臣子在谈论治国理政,但又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A,11.C,12.A
13.(8分)
(1)即使有摆脱险境的人,纵然没有遭到刑罚或处死,也都是辛酸悲苦,仅仅能免于一死,也深受世人舆论斥责。
(“戮,处死”“辛苦,辛酸悲苦”“贬黜,斥责、排斥”各1分,句意1分。)
(2)况且一天处理十件政事,有五件就不合理,处理合理确实好,又能把那些处理得不合理的怎么样呢?(“中,合理、合适、适当”“信,确实”“如……何,把……怎么样呢”各1分,句意1分。)
14.(第1点给2分,第2点给1分,共3分。摘抄原句不给分。)
①第一段是唐太宗对臣子提出要求:一是做官要坚守正道,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自讳过失,也不能因为怕伤了他人的面子而不讲原则;二是官员办理政事要有主见,要相互启发、帮助,不要随声附和。
②第二段是唐太宗对自己的要求:他认为天下之大,事情之多,应广纳贤才,处理政事不能独断专行。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中书省所草拟颁发出的文告命令,门下省颇有不同看法,有时还有错误,有没有指出纠正?原来设置中书省、门下省,本来是为相互防止发生过错和失误。人的意见,常常有所不同,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追根溯源都是为了公事。有的人对自己护短,不愿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人家有所批评,便怀恨在心。有的人为了暂且避开私人的嫌隙,互相顾惜面子,明知政策有错,也立即施行,难以违背一个官员的私情,可以立刻成为万民的大害,这实在是亡国的施政方式,你们特别需要注意防范。隋朝时候内外大小百官,办理政事因为模棱两可(没有主见),而招致灾难和变乱,人们大多不能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当时都认为灾祸不会落到自己身上,当面顺从,背后乱说,不认为会有祸患;后来到大的祸乱发生,家和国统统丢失,即使有摆脱险境的人,纵然没有遭到刑罚或处死,也都是辛酸悲苦,仅仅能免于一死,深受世人舆论斥责。你们身为大臣特别应该灭除私情秉公办事,坚守正道,凡事互相启发帮助,不要上下随声附和。”唐太宗于是下令各个部门,如果颁发出的文告命令没有做到稳妥方便,官吏必须上奏指出,不能只顺从圣旨上的意思推行实施,必须尽到一个做臣子的职责。
贞观四年,太宗问大臣萧瑀:“隋文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萧瑀回答说“(隋文帝)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不怕辛苦,思行善政。每次上朝处理政务,有时要忙到太阳偏西,五品以上的官吏,都要与他一起坐谈国事,值宿守卫,传送晚饭来吃,他性情虽然说不上仁义开明,却也算得上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君王。”太宗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个人性格过于明察,但内心并不能辨明臣子(用人不准)。心里糊涂就不能通达彻见,性格过于明察就对事情容易多疑,他又是靠欺骗前朝皇帝的遗孤寡妇来夺取江山登上皇位的,经常害怕群臣不服,因此,他不肯相信手下的每个官员,每一件事他都自己判断决定,即使劳神费力,也不能全都处理得合情合理。朝中的大臣全知道他有不信任下属的想法,也不敢直率说话,丞相以下的官吏,处理政务都遵奉顺从罢了。我的想法却不是这样,因为天下如此之大,事情如此之多,千头万绪,一定应该根据情况而变动,事情都交付百官商议,由宰相筹划,事情稳妥方便了,才可以上奏皇上,下令天下执行。怎能在一日处理如此多的重要事务,凭一个人的思虑就独断专行呢。况且一天处理十件政事,有五件不合理,处理合理确实好,那些处理不合理的又能怎么办呢?日积月累,甚至好多年,背离常理的事情很多以后,国家能不灭亡吗?哪如广泛地任用贤良的人才,皇帝在朝廷密切关注政事,严肃法纪,谁还敢胡作非为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贞观政要·论征伐》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直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二年,太宗问黄门侍郎王珪曰》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公平第十六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刑法第三十一》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贞观政要·房玄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论公平》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论行幸》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论灾祥》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尊敬师傅》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贞观政要·论田猎》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公平》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求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慎所好》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务农》《唐太宗吞蝗》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论俭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贞观政要·论务农》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刑法第三十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政体第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封建第八》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论安边》《鸿门宴》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论择官》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论求谏》《贞观政要·论君道·太宗手诏答魏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尊敬师傅》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初,岭南诸州奏言高州酋帅冯盎反叛》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太宗初践祚》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俭约第十八》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君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慎终》阅读练习及答案
《国家思欲进忠良》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礼乐第二十九》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李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任贤·魏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论俭约》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李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安边》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论赦令》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贪鄙》阅读练习及答案
《治国犹栽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太宗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