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孟子·公孙丑上》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孟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孔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太申》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信能行此,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今恶辱而居A不仁B是犹恶湿C而居下也D如恶之E莫如F贵德而尊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治其国家”与“欲治其国者”(《大学之道》)两句中的“治”字含义相同。
B.“由是观之”与“自是者不彰”(《老子》)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C.“贼其君者也”与“贼爱其身,不爱人”(《墨子》)两句中的“贼”字含义相同。
D.“不足以事父母”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两句中的“事”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武力假借仁义征伐天下,虽可以称霸,但一定要凭借强大的国力;而用道德来实行仁义却可以使天下归心,不必凭借强大国力。
B.在国家没有内忧外患时去追求享乐,懒惰游玩,这等于自己找祸上身。“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C.孟子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进而强调以“不忍人之政”来治理天下,就如“运之掌上”那样容易。
D.孟子指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心”与仁、义、礼、智的关系,最后用比喻论证强调了“恻隐之心”对国与家的重要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4分)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4分)
14.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无敌于天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BDE
句意:如今讨厌耻辱却和不仁义在一起,这就好像讨厌湿却居住在比较低洼的地方一样。
假如真的厌恶耻辱,不如以仁德为贵,尊敬读书人。
(第一个“而”字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连接“恶辱”和“居不仁”,中间不能断开,故第一处断在B处;“是……也”是判断句的标志,且“恶湿而居下”与前文“恶辱而居不仁”句式结构一致,中间不能断开,故第二处应在D处断开;“之”是代词,是“恶”的宾语,应在“之”后断开,故第三处应在E处断开。每处1分,共3分)
11.C(C项“含义相同”错误。损害、伤害/盗贼A项含义相同,都是“治理”的意思。B代词,这、此/认为正确、对。句意:由此看来。/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显明。D项含义不同,侍奉/做事。)
12.D(D项“强调了‘恻隐之心’对国与家的重要性”错误,原文是“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用比喻论证强调了“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重要性。)
13.(1)用武力使人服从(征服人),人家不是心中诚服,是因为他实力不够;用道德使人服从(征服人)的,人家才会内心高兴而真诚归服。(采分点:第一个“服”,使动用法,使……服从;“赡”,足;“诚”,真心实意,真诚;“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判断句。)
(2)这不是用来和孩子的父母结交的,不是用来在同乡中博取名誉的,也并非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采分点:“所以”,翻译成“用来……的”或者“为了……”皆可;“内交”,结交;“要”,求取;状后句式。)
14.①治理天下以德服人,施行仁政。②修明政治法律制度。③尊重贤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④按井田制出人力助耕公田,就不必再交田税。(第①点必答,②③④任意两点得2分。)
【参考译文】
孟子说:“依靠武力假借仁义之名而统一天下的叫做‘霸’,要称霸,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力。依靠道德,施行仁义而统一天下的叫做‘王’,要称王,不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家;商汤凭借七十里的土地(创王业),文王凭借百里的土地(创王业)。用武力使人服从(征服人),人家不是心中诚服,是因为他实力不够;用道德使人服从(征服人)的,人家才会内心高兴而真诚归服。”
孟子说:“有仁义就会光荣,没有仁义就会耻辱。如今讨厌耻辱却和不仁义在一起,这就好像讨厌湿却居住在比较低洼的地方一样。假如真的厌恶耻辱,那最好是以仁德为贵,尊敬读书人,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并且趁国家无内忧外患的时候修明政治法律制度。这样做了即使是大国也会畏惧你。孔子说:‘能治理好他的国家,谁敢侮辱他?’如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追求享乐,懒惰游玩,这等于自己找祸上身。《太申》也说:‘天造作的罪孽,还可以逃掉;自己造作的罪孽,却无处可逃。’正是这个意思。”
孟子说:“尊重贤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让优秀的杰出的人有职位,那么天下的读书人就会都很高兴而愿意在这样的社会供职。对于耕田的人,只要他按井田制出人力助耕公田,就不必再交田税,那么天下的农民就会都很高兴而愿意在这样的田野里耕种。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邻国的人民,就会像对父母一样敬仰。像这样,就会无敌于天下。天下无敌的人,是代表上天管理人民的官员,若是还不能称王行王道,那是没有的事。”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用来和孩子的父母结交的,不是用来在同乡中博取名誉的,也并非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损害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侍奉父母都成问题。”
 


相关文言文练习
《孟子·公孙丑上》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陈子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张栻《拙斋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王岩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王岩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史稿·伊秉绶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李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江万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曹瞒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杨文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陶庵记》《与潘子实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苑·政理》《川渊深而鱼鳖归之》阅读练习及答案
戴表元《清华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浦阳人物记·吴直方》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九成《竹轩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陈驭虚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诗经《心悦诚服》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吕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天锡为凉州刺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谢公泛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戴表元《寒光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愈《朝散大夫赠司勋员外郎孔君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刑赏忠厚之至论》《韩非子·二柄》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答齐宣王问》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滕文公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孟子·尽心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修身》阅读练习及答案
《校人欺子产》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见梁襄王》《孟子见梁惠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公孙丑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梁息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告子上》《弈旨》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滕文公正》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妇搏虎》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梁惠王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滕文公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学弈》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