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欲以汉中与楚,请秦王曰:“有汉中,蠹。种树不处者,人必害之;家有不宜之财,则伤本。汉中南边为楚利,此国累也。”甘茂谓王曰:“地大者,固多忧乎!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为和楚,楚必畔天下而与王。王今以汉中与楚,即天下有变,王何以市楚也?”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曰:“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处不胜魏不能守必取之。”王用仪言,取皮氏卒万人,车百乘,以与魏。(魏)犀首战胜威王,魏兵罢弊,恐畏秦,果献西河之外。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驰楚、秦之间,今楚不加善秦而善轸,然则是轸自为而不为国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而之楚,信乎?”陈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也。”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曰:‘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卖仆妾售乎闾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吾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秦王曰:“善。”乃止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B. 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C. 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D. 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 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汉中,蠹”与“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促织》)中的“蠹”含义不同。
B. “魏兵罢弊”与“率疲弊之卒”(《过秦论》)中的“弊”含义相同。
C.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与“物或恶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恶”含义不同。
D. “仪之言果信也”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信”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秦企图与六国订立合纵盟约反反复复与秦国抵抗,秦惠王对苏秦早已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
B. 寒泉子认为武安子善于攻城掠地,而张仪则善于外交,能担当出使诸侯重任。秦惠王认可他的观点。
C. 张仪认为汉中是楚国利益所在,会成为秦国祸患,因此建议秦惠王割让给楚国,但甘茂表示反对。
D. 陈轸常奔走在秦、楚之间,而楚国对秦不友好却对陈轸很友善,致使张仪怀疑陈轸将要背叛秦国而投奔楚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
(2)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
14. 面对张仪的猜疑和秦王的质问,陈轸采用的应答策略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 C 11. D 12. A
13. (1)赵国原来就自负兵力雄厚,所以就首先派苏秦用重礼联合诸侯订立合纵盟约。
(2)忠心耿耿尚且被遗弃、被放逐,我不去楚国又去哪里呢?
14. ①肯定张仪的看法,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②取譬设喻,阐述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