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淮南子·汜论训》《荀子·王制》阅读练习及答案
淮南子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共19分)
(1)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䖟【1】,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末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之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 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1】䖟,读“mǎng”,虫咬。
(2)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馀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馀虽曲当,犹将无益也。孔子曰:“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其馀矣。”
(取材于《荀子·王制》)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所利                   就:接近
B.治国有                   常:规律
C.莫若之                   惠:恩惠
D.君子位                   安:安居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古民泽处复穴           ②是君人之大节也
B.①人各以所知             ②吾无观馀矣
C.①不宜废之               ②欲荣莫若隆礼敬士矣
D.①三代起也               ②此谓也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器械不可因也——器械也不能够因循不变。
B.故有慈母之服——所以就为慈母做了衣服。
C.则庶人安政矣——那么老百姓就安于政治了。
D.则其馀虽曲当——那么其余的即使都很恰当。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而循俗未足多也。[]
译文:                     
②马骇舆则莫若静之。
译文:                      
12.阅读以上两则短文,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阐述治国理政与百姓关系的句子。(2分)
                          
②以上两则短文采用了不同的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4分)
                          
 
 
 
答案:
8.C【解析】C项,“惠”应解释为“给…………恩惠”。
9.C【解析】A项,“者”:①时间后助词;②代词。B项“其”:①他们;②那。C项两个都是连词 ,表顺承关系,D项“之”:①结构助词,取独;②宾语前置的 标志。
10.B【解析】B项,应为“所以就有了为慈母服丧的规定”。
11.①依循旧俗不值得赞美。②马拉车时受惊了,那就没有比使它安静下来更好的了。
【4分。“多”和“静”两个要点各1分;整体句意各1分。】
12.(6分)答案示例:
①第一则短文: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或“苟于利民,不必法古”)第二则短文: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或:“君者,舟也;庶 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②第一则短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古之圣人筑屋舍,帮助百姓安居;熔化金属打制铁器,做兵器抵御猛兽;因鲁昭公而有的为慈母服丧的规定;阳侯杀害蓼侯夺其夫人,因此而大维时废除了夫人执豆之礼等。
第二则短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如用马拉车时受惊吓狂奔,君子就无法安稳坐于车上,比喻老百姓在政治上受惊吓,君子就无法安稳居于上位;将君主比喻成船,百姓比喻成水,将君臣关系比喻为舟与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
【共6分。论证方法各1分,举例各1分。如果学生答道理论证也可以,但两则短文的论证方法必须不同,举例正确。】
【参考译文】
文段一:
古时候人住在水 乡和洞穴之中,冬天则经不住霜雪雾露的侵袭,夏天则挡不住暑热和蚊虫叮咬,于是圣人就行动起来,给他们垒土架木,筑成屋舍,上面是梁下面是檐,用来遮风挡雨,躲避寒暑,而百姓得到安居。因为凶禽猛兽伤害人,人无法防御抵抗,便因此熔化金属打制铁器,铸成兵器、刀具,这样猛兽就不能再危害百姓了。所以百姓迫于困难,就要求得到生存的方便;被祸害困扰,就要制造相应的防卫工具。人们各自凭着他们所具有的智慧,去避免遇到祸害,而靠近对他们有利的事情,因此常规不能一成不变地去因循,器械也不能够因循不变,那么先王留下的法度,也有可变的地方。
鲁昭公对抚养自己的慈母十分敬爱,她去世以后,为她服丧一年,所以就有了为慈母守孝的规定。阳侯看中了蓼侯夫人的美貌,在宴飨时杀死了蓼侯,抢走了他的夫人,因此就有了大飨时废除夫人执豆的礼仪。先王的制度,不适宜的就废除它;末世出色的政绩,也要让它显明。可见礼乐的规定是没有常规的。因此圣人制定礼乐,而不被礼乐所制约。治国有常则,而以利于人民为根本;刑赏教化有法规,而政令通行才是最大的要求。只要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古制;只要符合大事,就不必依循旧章。夏、商的衰微,是因为不变法而灭亡的;禹、汤、武王三代的兴起,是不相互因袭而称王的。因此圣人执政法律和时代一起变动,礼制与习俗一起变化。衣服器械,各自方便他们的使用;法令制度,各自依照他们的适宜情况而制定。因此改变古制无可非议,而依循旧俗不值得赞美。
文段二:
马在拉车时受惊,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在车子上;老百姓被政治吓怕,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在他们的职位上。马在拉车受惊了,那就没有比使它安静下来更好的了;老百姓被政治吓怕了,那就没有比给他们恩惠更好的了。选用贤良的人,提拔忠厚老实的人,提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收养孤儿寡妇,补助贫穷的人,像这样,那么老百姓就安于政治了。老百姓安于政治,然后君子才能安居上位。古书上说:“君主,就像船;百姓,就像水。水能浮起船,水也能倾覆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统治人民的君主,要想安定,就没有比调整好政策、爱护人民更好的了;要想荣耀,就没有比尊崇礼义、敬重士人更好的了;更想建立功业和名望,就没有比推崇品德高尚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更好的了。这些是当君主的重要关键。这三个关键都做得恰当,那么其余的就没有什么不恰当了。这 三个关键做得不恰当,那么其余的即使处处恰当,还是毫无裨益的,孔子说:“大节对,小节也对,这是上等的君主,大节对,小节有些出入,这是中等的君主。大节错了,小节即使对,我也不要再看其余的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崔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张孝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实与梁上君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纪事本末·削夺诸藩》阅读练习及答案
《聊斋志异》之《骂鸭》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世家·郑》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历代论·姚崇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君讳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劭《人物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叶伯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西番诸卫》阅读练习及答案
杨万里《诚斋集》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炎《竹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金圣叹《快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佑》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苑·杂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重修望海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阅读练习及答案
《乌脚溪》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上高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辙《上高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寄闻人邦英、邦正》(一、二)《论圣学无妨于举业》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赵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酉阳杂俎·贬误》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酉阳杂俎·贬误》阅读练习及答案
《氾论训》阅读练习及答案
《淮南子·人间》阅读练习及答案
《淮南子·人间训》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