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游五泄记
[明]徐渭
①万历二年十一月廿有二日偕王图、吴系、马策往五泄①。初宿谢家桥,明日雨,山行,驴不可负,莫至枫桥止□。又明日,午始霁②,遂行。两宿而至五泄寺,是为至日,遂登。已而大雾,穷宇内不见寸形,浑若未辟。忽复霁,遂穷五泄,题名镌寺之石鼓。是夕雪。明日午复霁,往观七十二峰,陟③自西潭,以涨甚返。又明日,陟四泄之对峰,观四泄,下饭于寺,遂装以归。逾响铁、紫阆、长青三岭,日仄,至洞岩寺,饭罢已灯。僧祖福缚炬,请观洞岩。又明日,黎饭复行。入湖船,一夕而至金家巉。甫明,逾两小岭,午泛离渚,日仄抵家。
②是观也,洞岩奇于阴,五泄奇于阳,而七十二峰两壁夹一壑,时明时幽,时旷时逼,奇于阴阳之间。以余评之,殆莫胜于五泄,借物以形容之终不足。苏子瞻游白水、佛迹山云,“山上瀑布三十仞,雷辊电散,未易名状,大略似项羽破幸邯时”④,庶几近之矣。
③是行也,去来凡十有三日,陆行三百里,水行百三十里。余堕驴者二,越溪而溺者一,濡者四五,驴蹶于岭者三。诸子淖而跌者弗论也。得诗二十首,每作,诸子必和之。
(选自《徐渭集·卷二十三》,有删改)
【注】①五泄:今诸暨市西一处景点,飞瀑于山石之间奔腾折为五段,颇为壮观。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陟:登高。④雷辊:雷鸣。引文见苏轼《答陈季常书》。
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恰当的是( )
A.哉 B.矣 C.焉 D.者
2.对第①段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徐渭一行多地辗转,克服恶劣天气条件才到达五泄。
B.登临五泄的时间是在夏至前后,山中天气变化多端。
C.徐渭一行本计划登上西潭,但潭水猛涨,只得放弃。
D.此行除了观看瀑布,大家还借机观赏洞岩寺之洞岩。
3.第①段以“浑若未辟”四字写雾,颇具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分析第②段引用苏轼之言的原因。
5.有人认为第③段画线句与记游关系不大,可以删除。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B 2.C 3.以天地“混沌”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雾之大,同时增添了环境的神奇色彩。 4.作者认为借助具体景物无法言尽五泄之美,所以作者引用苏轼的话来加以说明,突出五泄山瀑布难以言状的声势之美。 5.画线句子突出了游览的艰险与收获,属于对此次游览的总结,同时也暗含着想要得到美好的收获往往都要经历艰辛的过程的道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莫至枫桥止”是在陈述事实,应是陈述语气,四个选项中,“哉”侧重疑问或反问,“焉”“者”侧重停顿,“矣”侧重陈述。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计划登上西潭”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往观七十二峰,陟自西潭,以涨甚返”,所以应是计划从西潭登七十二峰。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浑若未辟”的意思是:天地间混沌一片,如尚未开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大雾笼罩世界,不辩万物,天地间浑然一体的样子。突出了雾之大,同时增添了环境的神秘感。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山上瀑布三十仞,雷辊电散,未易名状,大略似项羽破幸邯时”的意思是:山上瀑布三十仞,声如电闪雷鸣,无法说出它的形状,气势如项羽破幸邯时。
“借物以形容之终不足”的意思是:借助具体景物来形容终究不足。
所以作者引用苏轼的话来突出五泄山瀑布难以言状的声势之美。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考生首先要明确观点:不可以删掉。然后结合游记的特点及画线句子的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古代游记以描绘山川自然、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的感受。也可以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余堕驴者二,越溪而溺者一,濡者四五,驴蹶于岭者三。诸子淖而跌者弗论也”是突出游览艰险、此次游览的不易,属于对此次游览的总结,也是感受,同时也暗含着美好的收获往往都要经历艰辛的过程的道理。“得诗二十首,每作,诸子必和之”也属于游览的收获,且写诗创造也是此次游览过程中的行为。
参考译文:
万历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我与王图、吴系、马策一起前往五泄游玩。第一夜住在谢家桥,第二天下雨,在山上前行,(因为路滑)驴不能拉着我们走,所以没有到枫桥就停下了。第三天中午雨才停止,天放晴,于是我们继续前行。经过两天终于到了五泄寺,这天正好是至日,于是我们决定登山。不久,天下大雾,整个世界什么也看不见,天地间混沌一片,如尚未开辟。忽然又变晴朗,于是我们得以遍游,五泄镌刻在五泄寺的石鼓上。这一夜下起了雪。第二天中午放晴,我们又去观赏七十二峰,我们从西潭登山,因为潭水上涨的厉害就返回了。又过了一天,我们登四泄对面的山峰,游览了四泄,在寺中用餐后,就整理行装返回了。越过铁、紫阆、长青三岭,约下午二时左右到达洞岩寺,吃完饭后已经天黑点灯了。僧人祖福拿着火把,请我们观赏洞岩。第二天早上吃完饭,我们继续前行。乘湖舟经过一夜到了金家巉。天刚亮,我们越过两个小山岭,中午泛舟离开,约下午二时左右到家。
这次游览的景观,洞岩于幽暗中显得奇妙,五泄在明亮的环境中显得奇妙,而七十二峰两壁中夹一深壑,时明时暗,时宽时窄,在明暗交替中显得奇妙。以我的评论,所有景观中大概没有能比得上五泄山的,借助具体景物来形容终究不足。苏轼游白水、佛迹山说,“山上瀑布三十仞,声如电闪雷鸣,无法说出它的形状,气势如项羽破幸邯时”,五泄山的美大概于此相近。
这次游玩,来回共用了十三天,陆行三百里,水行一百三十里。我从驴上掉下来两次,过溪时,溺亡了一人,衣服湿了的有五六人,驴在山岭中跌倒过三次。人们在泥中跌倒的就更不用说了。此行中我写了二十首诗,我每次写作,众人一定会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