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权德舆《两汉辩亡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权德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言两汉所以亡者,皆曰莽、卓。予以为莽、卓篡逆,污神器以乱齐民,自贾夷灭,天下耳目,显然闻知。静征厥初,则亡西京者张禹,亡东京者胡广。皆以假道儒术,得伸其邪心,徼一时大名,致位公辅。词气所发,损益系之,而多方善柔,保位持禄。或陷时君以滋厉阶,或附凶沴以结祸胎。其为贼害也,岂直莽、卓之比乎?
禹以经术为帝师,身备汉相,特见尊信,当主臣之重,极儒者之贵。永始、元延之间,天地之眚屡见。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为禹计者,亦须陈《大易》坚冰之诫,诵《小雅·十月》之刺,乘其向纳,痛言得失。反以“罕言命、不语怪”为词,致成帝不疑之心,授王氏寖盛之势。上下恬然,晻忽亡国。倘帝虑不至是,犹当开陈切劘,面折廷辩。矧当就第燕闲之际,虚怀访决之时,禹方且视小男于床下,官子婿于近郡,款款然用家人匹夫为心,以身图安,不恤国患。致使群盗弄权,迭执魁柄;祸稔毒流,至于新都。不可遏也,斯可愤也!
噫嘻!就利违害,荣通丑穷,大凡有生之常性也。暨乎手持政柄,体国存亡,则谨之于初,决之于始,以导善气,以遏乱源。向若西京抑损王氏,尊君卑臣,则庶乎无哀、平之坏;东京登庸清河,主明臣忠,则庶乎无灵、献之乱。大汉之祚,未易知也。或以国之兴亡,皆有阴骘之数,非人谋能抗,则但取瞽矇者而相之,立土木偶而尊之,被以章组,列于廊庙,斯可矣。何尧、舜之或咨或吁,殷周之或梦或卜,忧勤日昃之若是,然后为理耶?予因肄古史,且嗜《春秋》褒贬之学,心所愤激,故辨其所以然。
(节选自权德舆【注】《两汉辩亡论》)
【注】权德舆,唐宪宗时的宰相,后因事罢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
B.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
C.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
D.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神器:在古代可指宝剑之类的兵器,也可指帝位、政权。本文的“神器”与“人君当神器之重"中意思一样,都是指后者。
B.公辅:三公与辅相。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改大司马为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C.魁柄:古时北斗七星中第一至第四颗星称为斗魁,第五至第七颗星称为斗柄,人们常以北斗七星指示方向,故用以比作朝廷大权。
D.《春秋》褒贬:也叫“春秋笔法”,是指孔子在修订《春秋》时用夸张具体文字、婉转曲折文笔而隐含褒贬意思的写作手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透过王莽、董卓篡逆的现象,探出两汉灭亡的初因。正是张禹和胡广等朝廷重臣保位持禄,谄谀奉承,埋下覆亡的种子。
B.本文作者虽然肯定“天命非人谋能抗”之说,但也指出要使国家政治清明,就要像尧舜、殷周那样,任用真正的人才。
C.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防微杜渐的重要性,这显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D.本文明写两汉,暗诫当朝。由于持议正大,写得气势雄壮,感情充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以经术为帝师,身备汉相,特见尊信,当主臣之重,极儒者之贵。(4分)
(2)向若西京抑损王氏,尊君卑臣,则庶乎无哀、平之坏。(4分)
14. 在作者看来,在汉成帝登门拜访时,张禹所犯的罪状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A(句意:议论朝政的人都讥刺指责王氏家族,认为是他们的专权所造成的。当时,成帝也害怕天象的变异,有引咎自责之心,一时拿不定主意。他乘着车来到张禹的府第,屏退左右,向张禹请教。他需要得到张禹的高论,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故选A。)
11.D(“夸张具体”错误,应为“简洁凝练”。)
12.B(B中“本文虽然肯定‘天命非人谋能抗 ’之说”错误,由文中“或以国之兴亡,皆有阴骘之数,非人谋能抗,则但取瞽矇者而相之,立土木偶而尊之,被以章组,列於廊庙,斯可矣。何尧、舜之或咨或吁,殷周之或梦或卜,忧勤日昃之若是,然后为理耶?”可知,作者对“天命非人谋能抗”之说是持否定态度的。故选B。)
13.(1)张禹凭借精通经术成为成帝的老师,位居汉朝丞相,特别受到成帝的尊重信任。他承担着主管群臣的重任,达到了一个儒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以……为”,凭……成为;“特见尊信”,被动句;“当”,掌管、主持,引申为承担;“重”、“贵”,形容词作名词。每点1分。)
(2)原先西汉时假如能抑制王氏的势力,以君主为尊,以臣子为卑,那么也许就不会出现哀帝、平帝时的破败局面。(“向”,先前;“尊”“卑”,意动用法;“庶”,也许;“坏”,形容词作名词。每点1分。)
14. ①以“罕言命、不语怪"为托词迷惑君心,致使王氏势力日渐壮大;②当汉成帝没有考虑到王氏专权时,张禹没有坦白无私,直言谏诤;③张禹一心只为家中之事考虑,只求自身安乐,不忧虑国家灾祸。
【参考译文】
说到两汉覆亡的原因,都说是亡在王莽、董卓手里。我认为王莽、董卓篡位叛逆,玷污国家,扰乱天下,自取灭亡,天下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平静下来探求它的最初起因,则使西汉灭亡的是张禹,使东汉灭亡的是胡广。他们都是假借儒术来满足其邪恶之心,求取一时显赫的名声,达到三公辅佐的高位。他们的言论,关系到国家的利害,但他们却百般阿谀奉承,以保持自己的官位。张禹坑害当时的君主而滋生祸患,胡广依附凶戾之人而种下祸胎。他们的危害,难道仅仅是王莽、董卓所可相比的吗?
张禹以精通经术为成帝的老师,作汉朝的丞相,特别受到成帝的尊重信任。身居宰相重位,作为儒者已尊贵到极点。永始、元延之间,自然界的灾异现象屡次出现。议论朝政的人都批评指责是王氏专政所致。当时成帝也对自然界的灾变引咎自责和表示畏惧,然而犹豫不决,没有明见。于是他到张禹家中,屏退旁人而询问张禹对此事的意见,就等张禹一句话,以便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作为张禹来说,应该陈述《大易》有关防微杜渐的坚冰之诫,述说《小雅·十月》借日月之蚀以批评国家用人不当的事,趁着成帝主动征求意见时,彻底地说一些朝政的失误之处。但他却以圣人很少谈到天命、不讲怪神为托词,以致使成帝不再疑惑,逐渐授予王氏更大的权势。上下坦然,很快亡国。即使成帝没有考虑到王氏专政这件事,也应当坦白无私、直言谏诤,在朝廷之上当面与君主争辩并使之折服,何况在居家闲处之际,成帝虚心去征求意见以决定大事之时,张禹却多次看着床边自己的小儿子(暗示成帝封他为官),要求成帝把自己女婿调到京城附近为太守;一心一意为家里之事考虑,以求自身安乐,不忧虑国家灾祸。致使王氏兄弟专政,轮流执掌大权;灾祸酝酿成熟,毒害流布全国,直到新都侯王莽篡汉自立,不可阻止,真是可恨!
噫嘻!趋利避害,以官运亨通为荣耀,以处境困窘为羞耻,大体上是人之常情。到了掌握政权,身负国家存亡之责时,则从头便要谨慎,开始便要决断,以引导好的风气,遏止祸乱的根源。先前假使西汉抑制、贬损王氏,尊君主卑臣下,则可能没有哀帝、平帝时的衰败;东汉如立清河王为帝,超然客公众号 君主圣明臣下尽忠,则可能没有灵帝、献帝时的国乱。大汉国统的长短。还很难说呢。有人会说国家的兴亡都有天定之数,不是人的智谋所能抗拒的。那么只要找来瞎子辅助他,树立土木偶而尊奉它,给他们披上官服,佩上官印,排列于廊庙之上,就可以了。为何尧、舜有时疑怪,有时感叹,殷、周或者以梦,或者以卜,求访贤才,整日忧劳勤奋,废寝忘食如此,然后才天下大治呀?我因研习古代历史,并且特别喜欢《春秋》褒正贬恶之学,内心有所愤激不平,所以分辨其为什么如此。
 


相关文言文练习
权德舆《两汉辩亡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柳宗元《石渠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太元八年八月甲子,坚发长安》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齐策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晏子使于鲁,比其返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贾谊《新书·谕诚》阅读练习及答案
《勾践十五年,谋伐吴》阅读练习及答案
邵宝《资仁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巡抚福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黄公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飞《论马》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员半千书》《我身》阅读练习及答案
袁中道《游桃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尊敬师傅》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御迩英阁,顾临读《宝训》》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库全书·历代名贤确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论田猎》阅读练习及答案
《晋书·葛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论衡·知实篇》之《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风俗》阅读练习及答案
严久能《娱亲雅言》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钱大昕《记先大父逸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栻《岳麓书院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宋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子》(学者出于心,心为身之主)阅读练习及答案
权德舆《许氏吴兴溪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