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陆贾《新语·慎微第六》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贾《新语》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之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是以伊尹负鼎,居于有莘之野,修道德于草庐之下,躬执农夫之作,意怀帝王之道,身在衡门之里,志图八极之表,故释负鼎之志,为天子之佐,克夏立商,诛逆征暴,除天下之患,辟残贼之类,然后海内治,百姓宁。伊尹其人,修之于内,著之于外;行之于小,显之于大。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之中,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礼以行之,逊以出之。盖力学而诵诗、书,凡人所能为也;若欲移江、河,动太山,故人力所不能也。
如调心在己,背恶向善,不贪于财,不苟于利,分财取寡,服事取劳,此天下易知之道,易行之事也,岂有难哉?若造父【1】之御马,羿之用弩,则所谓难也。
设道者易见晓,所以通凡人之心,而达不能之行。道者,人之所行也。夫大道履之而行,则无不能,故谓之道。故孔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言颜渊道施于世而莫之用。由人不能怀仁行义,分别纤微,忖度天地,乃苦身劳形,入深山,求神仙,弃二亲,捐骨肉,绝五谷,废诗、书,背天地之宝,求不死之道,非所以通世防非者也
若汤、武之君,伊、吕之臣,顺阴阳而运动,上瞻天文,下察人心,以寡服众,以弱制强,革车三百,甲卒三千,征敌破众,讨逆乱之君,绝烦浊之原,齐天地,致鬼神,
河出图,洛出书【2】,因是之道,寄之天地之间,岂非古之所谓得道者哉?
夫播布革,乱毛发,登高山,食木实,视之无优游之容,听之无仁义之辞,忽忽若狂痴,推之不往,引之不来,当世不蒙其功,后代不见其才,君倾而不扶,国危而不持,寂寞而无邻,寥廓而独寐,可谓避世,而非怀道者也。故杀身以避难则非计也,怀道而避世则不忠也
是以君子居乱世,则合道德,采微善,绝纤恶,修父子之礼,以及君臣之序,乃天地之信道,圣人之所不失也。
(取材于陆贾《新语·慎微第六》)
注释:【1】造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善御者。【2】洛出书:相传大禹治水成功时,有灵龟自洛水出,背上有排列的图形,这就是洛书。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残贼之类 辟:铲除
B.捐.骨肉 捐:抛弃
C.绝烦浊之原 原:原因
D.绝纤恶 绝:杜绝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为天子之佐 B.羿之用弩
凡人所能为也 所以通凡人之心
C.设道者易见晓 D.言颜渊道施于世而莫之用
道者,人之所行也 君倾而不扶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诛逆征暴
谴责叛逆的人,征伐暴躁的人
B.乃苦身劳形
于是使身体劳苦,形体劳累
C.非所以通世防非者也
这不是用来通达世事、防止谬误的做法
D.怀道而避世则不忠也
怀有大道却隐遁于世事之外就不能算是忠诚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伊尹的事例证明了欲成大事要先修养美德,欲留盛名要先从小事做起。
B.作者认为贪图财物、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等是普通人感觉容易做的事。
C.作者认为像汤这样的明君和伊尹这样的贤臣因顺道而行,可谓得道者。
D.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让我们明白了要慎微谨行之理。
10.根据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中提到的“怀道”之人和“避世”之人各有怎样的不同表现。(6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6.(3分)C(原:源头)
7.(3分)D(A项,动词,作为,成为;动词,做。B项,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相当于“的”。C项,代词,可译为“……的人”;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D项,连词,表转折。)
8.(3分)A(应为“讨伐叛逆的人,征伐残暴的人”。)
9.(3分)B(应是“‘不贪图财物、不追名逐利、不拈轻怕重等’是‘天下易知之道,易行之事’”,选项中的“普通人感觉容易做的事”之说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10.【答案要点】“怀道”之人:①在内修炼自己的德行。②在外展现礼义仁德。③注重做好细微之事。④竭力辅佐君王、安定天下。 “避世”之人:①在内没有仁义之心。②在外不能显现仁德,行为疯癫、精神恍惚。③不能慎微而行,不能从小事做起。④远离世事,隐居深山,无尺寸之功。
【评阅建议】6分。从“‘怀道’之人”和“‘避世’之人”的角度分别看,各有4个要点,每个角度答出3个要点即可,答出上述要点之外的其它可成立的点亦可;在符合前面的要求的前提下,每答对1个要点得1分;每个角度答对的要点如果超过3个,该角度的作答最高也只能得3分,全题最高只能得6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附:文言文译文(仅供参考)
能够建大功业于天下的人,一定要先在家中(内室)修炼好德行;能够使显赫之名传留于世世代代的人,一定要先从细小的事做起。因此,伊尹背着鼎锅,(以奴隶的身份)居住在有莘国的郊野,在茅屋之中修炼自己的德行,亲自参与农夫的劳作活动,却心怀帝王社稷之道,身体居住在简陋的住所,志向抱负却在八方极远的天地间,所以放下背鼎锅劳作的心思(说明:“负鼎之志”亦为成语,有“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志向”之意;这里的翻译,是结合前文“伊尹负鼎,居于有莘之野”这一内容并依据本句中“释”字的解释而做出的具体语境下的翻译),作为天子的辅弼之臣,攻破夏朝,建立商朝,讨伐叛逆的人,征伐残暴的人,消除了天下的祸患,铲除了凶残暴虐之人,这之后,海内安定,百姓安宁。伊尹这个人,先在内心修炼德行,然后在外部显现美德;先从小事做起,然后在大事上表现出其才能。 
颜回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一般人都不能忍受这种困苦,但颜回却不改变他乐在其中之心。他以礼制来行事,以逊让来待人。大概努力学习,诵读诗、书,是一般人都能做的事;如果要移动江、河,撼动太山,本来就是人力所不能做到的。就像是自己调整心境,背弃恶行趋向善行,不贪图财物,不苟且地获取利益,分财物时尽量拿少的,做事时尽量挑重的,这是天下人容易明白的道理,容易做到的事情,哪里有什么难的呢?如果让一个一般人像造父那样驾车、像后羿那样射箭,那才是所谓的难以做到的事。
设立道德规则的人应该使它易于理解,这是为了使它能和一般人的心灵相通,使无能之人的行为也能达到它的要求。道德规则,是人们行为的依据。那些大道理,人们只要依照它去行事,就没有行不通的,所以称它道。因此,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说的是颜渊想将道在世间推广,却不被用。因为人们不能心怀仁德,践行仁义,发现纤毫之间的规律,推测天地之间的道理,于是使身体劳苦,形体劳累,隐居深山,向神仙求助,舍弃双亲,抛弃子女,禁食五谷,荒废诗、书,背离了天地的宝物,去追求长生不死之道(或:身负天地的宝物,求取长生不老之道),这不是用来通达世事、防止谬误的做法。
像汤、武那样的君主,伊、吕那样的臣子,顺应阴阳的规律运行,向上观察天文现象,向下体察民心向背,用少数兵力制服众多的敌人,用弱小的实力制服强大的对手,出动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征讨敌国,打败敌众,讨伐乖戾失常的昏君,断绝杂乱污浊的源头,与天地同德,感动鬼神,黄河出现龙马背图的祥瑞,洛水出现神龟负书的吉兆,他们沿此道而行,留存在天地间,难道不是古代所谓的得道的人吗?
现在有人抛弃布皮,蓬头散发,登上高山,采食野果,看他面容没有闲适的样子,听他说话没有仁义的言辞,失意得像疯癫一样(或:精神失常好像疯了一样),推他他不去,拉他他不来,当世之人不能蒙受他的成就,后代之人不能看到他的才智,君主有危难却不扶助,国家有危险却不扶持,冷清孤单没有邻居,失落空虛孤独落寞,这种人可以说是逃避世事,而不是心怀大道的人。因此,用舍去性命来逃避灾难的做法并不是什么计策,怀有大道却隐遁于世事之外就不能算是忠诚。
因此,君子身居乱世,就要符合道德规则,采集微小的善念,杜绝细小的恶行,遵守父子之间的礼节,以及君臣之间的秩序,这才是天地之间信守的大道,圣人所坚守的原则。
 
 


相关文言文练习
陆贾《新语·慎微第六》阅读练习及答案
《十七史百将传·李抱真》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先进篇》《癸巳论语解》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论人》《人物志·八观》阅读练习及答案
袁中道《清荫台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国藩《郭璧斋先生六十寿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张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释慧皎《高僧传·释法显》阅读练习及答案
《好事近》《龙井题名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食货志》《商君书·农战第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史通义·知难》《文心雕龙·辨骚》阅读练习及答案
《墨子·节用》《说苑·反质》阅读练习及答案
《法言义疏·修身》《南轩先生文集·送张荆州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钱谦益《为柳敬亭募葬地疏》阅读练习及答案
《虎惟恃勇》阅读练习及答案
《内翰王公墓表》《归潜志·录崔立碑事》《元遗山年谱》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南邨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青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管子·治国》《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侍其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荀子·乐论》《三略·下略》《乐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昭公十六年》《孔子家语·正论解》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举而三役济》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答曾子固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