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佛肸以中牟叛,置鼎于庭,致士大夫曰:“与我者受邑,不吾与者烹!”大夫皆从之。至于田卑,曰:“义死不避斧钺之罪,义穷不受轩冕之服;无义而生。不仁而富,不如烹!”褰衣将就鼎,佛肸脱屦而止之。赵氏闻其叛也,攻而取之。闻田卑不肯与也,求而赏之。田卑曰:“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俯首智者不为也赏一人以惭万夫义者不取也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不义”辞赏徙处曰:“以行临人, 不道,吾去矣。”遂南之楚。
楚太子建以费无极之谮见逐。建有子曰胜在外,子西召胜使治白,号曰白公。胜怨楚逐其父,将弑惠王及子西,欲得易甲,陈士勒兵以示易甲曰:“与我,无患不富贵;不吾与,则此是也。”易甲笑曰:“尝言吾义矣,吾子忘之乎?立得天下,不义,吾不取也;威吾以兵,不义,吾不从也。今子将弑子之君,而使我从子,非吾前义也。子虽告我以利,威我以兵,吾不忍为也。子行子之威,则吾亦得明吾义也。逆子以兵,争也;应子以声,鄙也。吾闻士立义不争,行死不鄙。”拱而待兵,颜色不变也。
芊尹文者,荆之欧鹿彘者也。司马子期猎于云梦,载旗之长拽地。芊尹文拔剑齐诸轸而断之,贰车抽弓于韔,援矢于笛,引而未发也。司马子期伏轼而问曰:“吾有罪于夫子乎?”对曰:“臣以君旗拽地故也。臣闻之,王者之旗拽于地,国君之旗齐于轸,大夫之旗齐于轼。今子荆国有名大夫而减三等,文之断也,不亦可乎?”子期悦,载之王所,王曰:“吾闻有断子之旗者,其人安在?吾将杀之。”子期以文之言告,王悦,使为江南令而大治。
(节选自《新序·义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俯首/智者不为也/赏一人以惭万夫/义者不取也/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不义/
B.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俯首/智者不为也/赏一人以惭万夫/义者不取也/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不义/
C.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俯首/智者不为也/赏一人以惭万夫/义者不取也/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不义/
D.不可也/一人举而万夫俯首/智者不为也/赏一人以惭万夫/义者不取也/我受赏/使中牟之士/怀耻不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夫”古代官阶名称,地位低于“卿”“士”,后世成为一般任职者的称谓。
B.“褰衣将就鼎”与“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两句中“就”字含义相同。
C.“惠王”的“惠”为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D.“引而未发也”与“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引”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佛肸占据中牟发动叛乱,在中庭放置大鼎,对士大夫说,不听者驱离,听从者将从鼎中分一杯羹。别人纷纷听从,只有田卑不为所动。
B.赵氏平息了佛肸的叛乱,听闻田卑没有参与谋反,于是便寻找他想予以封赏。田卑认为如果接受了封赏则不合道义,所以推辞并移居别处。
C.司马子期在云梦之地狩猎时,他车载的旗帜拖拽于地,芊尹文看到后当即拔剑将旗帜斩断,并指出不同身份的人车旗应当有不同的规制。
D.楚王本来准备杀掉芊尹文,但在听闻子期的禀告后转怒为喜,并让原先地位卑贱的芊尹文管理江南区域,使得该地政治清明、局势安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义死不避斧钺之罪,义穷不受轩冕之服;无义而生,不仁而富,不如烹!
(2)楚太子建以费无极之谮见逐。建有子曰胜在外,子西召胜使治白,号曰白公。
14.而对白公胜的威逼利诱,易甲是怎么应对的?为什么?(3分)
答案:
10.(3分)
B(本句作为记言性句子,断句要注意句意连贯并关注句式的对称性。其中“不可也”是对赵氏封赏的婉拒,所以应该断开,而且“一人举”和“赏一人”句式形成对称,所以据此可以排除A、C项;“怀耻”的修饰对象是“中牟之士”,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B。)
11.(3分)
A(A项错误,“大夫”地位低于“卿”高于“士”,所以选A项。B项两个“就”都是靠近、前往之意,本项正确。D项第一个“引”是动词,拉开(弓)之意;第二个“引”是拿来之意,两个词的含义不同,本项正确。)
12.(3分)
A(“不听者驱离,听从者将从鼎中分一杯羹”错误,原文为“与我者受邑,不吾与者烹”,意为“顺从我的人获得封邑,不顺从我的人就会被烹煮”。故选A。)
13.(8分)
(1)为道义而死可以不逃避斧钺死刑。为道义而困苦可以不接受高官厚禄;不讲道义而苟活,不讲仁德而富贵,还不如被烹煮。(“义死”“义穷”为动句式,“烹”表被动各1分,句意通顺2分。)(2)楚国太子建因为受到费无极的诬陷而被放逐。太子建有一个叫胜的儿子流亡在外,子西召见并让他去治理白地,称为白公。(“以”“谮”各1分,句意通顺2分。)
14.(3分)
①易甲采取了拱手待兵,泰然赴死的应对方式。(1分)②因为他认为士应遵循不屈于“利”和“威”的道义,无论是武力反抗或者发声应和,这都与“立义”的宗旨相矛盾。(2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佛肸占据中牟发动叛乱,在中庭放置锅鼎,招致士大夫并说道:“顺从我的人获得封邑,不顺从我的人就会被烹煮!”大夫们都顺从听命于他。到了田卑,他却说道:“为道义而死可以不逃避斧钺死刑,为道义而困苦可以不接受高官厚禄;不讲道义而苟活,不讲仁德而富贵,还不如被烹煮。”说着就牵起衣服准备走近锅鼎,佛肸急忙加以阻拦,让他活了下来。赵氏听闻中牟发生叛乱,攻占夺取了该地。听说田卑不肯附从佛肸,寻求田卑并想要封赏他。田卑说道:“不可以。褒扬一人而使万人低头,这是有智慧的人不肯做的事;封赏一人而使万人惭愧,这是秉持道义的人不肯获取的事。我如果接受封赏,会使中牟的士人怀有羞耻,这是不道义的。”田卑辞去封赏迁徙他处说道:“因为德行而凌驾他人之上,这是不道义的行为,我还是离开吧。”于是南行来到楚国。
楚国太子建因为受到费无极的诬陷而被放逐。太子建有一个叫胜的儿子流亡在外,子西召见并让他去治理白地,称为白公。胜怨恨楚国放逐了自己的父亲,准备杀掉楚惠王和子西,并想获得易甲的支持,率领兵众威吓道:“服从我,不愁没有富贵;不服从我,这就是你的下场。”易甲笑道:“我曾经说过什么是道义,您忘了吗?立即获取天下,如果不合道义,我不会获取;用武力威吓我,如果不合道义,我也不会服从。现在您将要屠弑您的君王,却让我听从于您,这不符合我先前所说的道义。即使您用厚利诱劝我,用武力威吓我,我也不会屈从内心做这样的事。您施行您的威势,我也彰显我的道义。领兵反击您,这是争斗;如果发声迎合您,这是令人鄙夷的,我听说士坚持道义不争斗,慷慨赴死也不做令人鄙夷之事。”于是拱手等待兵众,脸色一点也没改变。
芊尹文是楚国放牧饲养鹿、猪等动物的人。司马子期到云梦之地狩猎,车载的旗帜因过长而拖拽于地。芊尹文拔出宝剑齐轸斩断了旗帜,子期的副车随从张弓搭箭,拉开弓弦而没有发出。司马子期伏在车轼上问道:“我有什么地方得罪您了吗?”芊尹文回答道:“我是因为您的旗帜拖拽于地才这样做的。我听说天子的旗帜拖拽于地,国君的旗帜拖拽于车轸之上,大夫的旗帜拖拽于车轼之上。现今您是楚国有名的大夫,车旗理应降低为第三等级,我斩断它,不是可以的吗?”子期听后很高兴,用车将他载到楚王处所,楚王说道:“我听闻有人斩断你的车旗,这个人在哪里?我将杀掉他。”子期把芊尹文的话禀告给楚王,楚王十分高兴,让他管理江南之地,使得当地政治清明,局势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