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十三年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惠公始以甘言重赂诱秦》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十三年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对曰:“重施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丕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秦伯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乘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弗听。退曰:“君其悔是哉!”十五年壬成,战于韩原,秦获晋侯以归。
(节选自《左传·僖公》)
材料二:
惠公始以甘言重赂诱秦,既得国而尽食其言,秦穆公之心未尝一日忘晋也。至晋饥而秦输之粟,非忧晋也,积我之厚,形彼之薄,所以怒其众而将使之也。斯怨也,岂祷请所可谢,言语所可回乎?幸而秦饥,乞籴于晋,此天赐晋以释怨之资也。使君子为晋谋,必曰:“吾久负秦约,常患无以自解,苟因其乞籴,亟如其请而振其急,则秦将见今日之思,而忘前日之怨,政使怨不尽解亦可以杀其怒而缓其毒虽锋刃相向其致死于我必不力矣。”彼虢射乃谓“无损于怨,而厚于寇”,吁!是何言欤?虢射徒知与粟之无损于怨,不知闭籴之增其怨也。择祸莫若轻,择怨亦莫若轻。虽使果如虢射之言,无损于怨,亦犹愈于增其怨,况与之粟乃所以损其怨乎?庆郑虽欲救之,然其气暴,其辞悍,适所以起晋惠之怒而已。惜乎!庆郑有救之之心,而未得救之之道也。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博议》)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政使怨不尽A解B亦可以杀C其怒而缓D其毒E虽锋F刃相向G其致死H于我必不力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携,指离心、背离,与《归去来兮辞》“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中的“携”意思不同。    
B.诸,相当于第三人称“之”,与《愚公移山》“投诸渤海之尾”中的“诸”用法相同。
C.形,文中指表现、显露、显示,与“喜形于色”“形诸笔端”等中的“形”意思相同。 
D.振,同“赈”,赈救、救济,与《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中的“振”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国连年款收,向秦国请求援助,子桑认为,应该把粮食卖给晋国,如果晋国多次受恩却不思报答,就会失去了民心,遇战必败。
B.百里奚认为,天灾流行,各国都会发生,救济本国受灾民众,支援相邻国家,是应有的道义,丕郑的儿子丕豹赞同百里奚的看法。
C.秦国既帮晋惠公即位,又在晋国闹饥荒时施以援手,但当秦国闹饥荒,晋国却拒绝卖粮食给秦国,后来秦国讨伐晋国,晋国大败。
D.晋惠公当上国君后,长期违背对秦国的约定,若能在秦国危难之时,听从庆郑建议,则可能不会成为四德皆失、守不住国土之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
          
(2)幸而秦饥,乞籴于晋,此天赐晋以释怨之资也。
          
14.吕祖谦对虢射所持“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之论进行了批驳,请简要概述吕祖谦批驳虢射的理由。(3分)
 
 
答案:
10.BE G
解析:本题画波浪线的部分正确的标点是:“政使怨不尽解,亦可以杀其怒而缓其毒,虽锋刃相向,其致死于我必不力矣。”文句大意是:纵使他的怨忿不能完全化解,也可以消减他的怒气,延缓他的怨毒,即使刀兵相向,他致我国于死地的心也必定不会坚定。
试题设置八个断句点,要求考生从中选取三个正确的断句点。
“政使怨不尽解”是第一个断句点,从材料二上文可以看出秦国对晋国是有怨恨的,那么此处“不尽解”就是没有完全化解,而“政使”与后面的“亦”搭配,构成让步(假设)关系,通过对“尽解”的理解和对关联词的把握,可以判定B是正确的断句点。    
“亦可以杀其怒而缓其毒”是第二个断句点。“杀其怒”与“缓其毒”结构一致,语意紧密承接前面的“可以”,由此可以判定C、D两处不可断,而“虽”放在句首引出转折关系的句子,可以判定E是正确的断句点。
“于我必不力矣”里的“于我”是“对于我”的意思,那么前面应当连接主语(动作的发出方),故H处不可断,可以判定G是正确的断句点。
11.B
解析:    
A项的“携”出现在材料一“其民必携”中,“晋国的百姓一定会离心”,“携”表示离心、背离是正确的。“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来自《归去来兮辞》,“携”是拉着的意思。
B项,“诸”出现在材料一“与诸乎”中,相当于第三人称“之”,“投诸渤海之尾”中的“诸”是兼词,相当于“之于”,用法不同。因此说两处“诸”用法相同,不正确,为答案项。
C项,“形”出现在材料二“形彼之薄”中,文中指表现、显露、显示,与“喜形于色”“形诸笔端”等中的“形”意思相同。
D项,“振”出现在材料二“亟如其请而振其急”中,同“赈”,赈救、救济,《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中的“振”是举起的意思。
12.B
解析:
B项错误。原文是“丕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晋国大夫丕郑的儿子丕豹当时也在秦国,请求乘此机会攻打晋国。(父亲丕郑被晋惠公杀死后,丕豹投奔秦国,被秦穆公委任为大夫。)
13.(1)不守信义,祸患就会发生,失去援助必定失败,这是必然的结果啊。
(2)遇上秦国闹饥荒,向晋国请求买入粮食,这是上天赐给晋国来化解嫌怨的机会啊。解析:
第(1)题关键词语有:①“作”,发生,发动。如《过秦论》中“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作”。②“是”,这。如《赤壁赋》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的“是”。译出大意给2分,“作”“是”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第(2)题关键词语有:①“饥”,名词作动词,闹饥荒。②“释”,化解,消融。可通过联想“冰释前嫌”等成语来推断。译出大意给2分,“饥”“释”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①支援秦国粮食,可以减少嫌怨;
②不支援会增加嫌怨;
③即使援助不能减少嫌怨,但也胜过不援助增添嫌怨。
(每答出一点给1分。大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要概述昌祖批驳虢射所持“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之论的理由,先要理解虢射所持的是怎样的观点。结合材料一虢射提出的“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可知虢射认为如果支援秦国粮食,不仅不能减少怨恨,反而增加了敌人的力量,因此他反对支援秦国。而在材料二中吕祖谦认为,首先不支援秦国是会增加对方的怨恨的,应当避重就轻,支援秦国;另外,支援秦国粮食,是可以减少秦国对晋国的怨恨的。并且,退一步说,即使援助不能减少嫌怨,但也胜过不援助增添嫌怨。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僖公十三年冬天,晋国连年歉收引起饥荒,派人到秦国请求购买粮食。秦穆公问子桑:“要卖给他们吗?”子桑回答说:“如果多次给予恩惠而后报答我们,君王您还有什么祈求的呢?多次受到恩惠而不报答,晋国的百姓一定会离心,离心之后再去讨伐它,失去民众支持,必然失败。”秦穆公又问百里奚:“要卖给他们吗?”百里奚回答说:“天灾发生,各国都会发生,救济国内灾民,救援邻国,本是正道。实行正道会得到福报。”丕郑的儿子丕豹正在秦国,请求乘此机会攻打晋国。秦穆公说:“我们厌恶他们的君主,他们的百姓有什么罪呢?”秦国于是把粮食运到晋国去,运粮的船队从雍城到绛城接连不断,并把它叫作“泛舟之役”。鲁僖公十四年冬天,秦国发生饥荒,派人到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晋国不卖。庆郑说:“背弃恩惠,就会失去亲人;幸灾乐祸,就是不仁;贪图所爱,就是不祥;激怒邻国,就是不义。这四种德行都失去了,你凭什么守护国家?”虢射说:“皮都不存在了,毛还能依附在哪里呢?”庆郑说:“丢弃信义,背弃邻国,有祸患时谁来同情你?不守信义,祸患就会发生,失去援助必定失败,这是必然的结果啊。”虢射说:“(就是给粮食),也不会减少秦国的怨恨,反而增加了它的力量,不如不给。”庆郑说:“背弃恩惠,幸灾乐祸,民众也会抛弃你。国内百姓尚且仇视,更何况是怨恨你的敌人呢?”晋惠公还是不听。庆郑退出来说:“国君一定会后悔这件事的!”鲁僖公壬戌日,晋公和秦公在韩原交战,秦国生擒了晋惠公而回。   
材料二: 
晋惠公开始时用动听的言语和丰厚的财物诱惑秦国,而得到晋国后便完全食言,秦穆公的心里没有一天忘记晋国的。等到晋国发生饥荒,秦国援助晋国粮食,并不是忧虑晋国,而是积累秦国的宽厚来显示对方的浅薄,用来激怒并利用他的人民。这种怨念,岂是祈祷所能消解,言语所能挽回的?遇上秦国闹饥荒,向晋国请求买入粮食,这是上天赐给晋国来化解嫌怨的机会啊。假使有君子为晋国谋议,一定会说:“我国长久地违背对秦国的约定,常常担忧没有办法解脱自己,假如借着他请求援助粮食的机会,就答应他的请求,赈救他的危急,那么秦国将会看到今日的恩情而忘记以前的怨恨。纵使他的怨忿不能完全化解,也可以消减他的怒气,延缓他的怨毒,即使刀兵相向,他致我国于死地的心也必定不会坚定。”而那个虢射却说“不能减少怨恨,反而增加了敌人的力量。”唉!这算什么话呢?虢射只知道卖给秦国粮食不能减少怨恨,却不知道不卖粮食会增加秦国的怨恨。选择祸患不如选轻小的,选择怨恨也不如选轻小的。假使果真像虢射所说的那样,不能减少怨恨,也好过增加对方的怨恨,何况给他粮食会减少他的怨恨呢?庆郑虽然想补救过失,但他脾气暴躁,言辞强硬,只能激发晋惠公的愤怒罢了。可惜啊!庆郑有挽救晋国的想法,却没有挽救的方法。    
 


相关文言文练习
《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谏而不听》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人使门尹般如昔师告急》《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吴人伐州来》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僖公三十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年春,王正月》《左传·僖公四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阅读练习及答案
《子鱼论战》《宋裹公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昭公十九年二十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宣公二年·宋人以兵车百乘》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磺谏宠州吁》《石碏大义灭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殽之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季梁谏追楚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宣公十二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僖公二十五年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阅读练习及答案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襄王使宰孔赐齐侯胙》阅读练习及答案
《子孔当国,为载书,以位序,听政辟》阅读练习及答案
《襄公二十九年,子展卒,子皮即位》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襄公三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文公十六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齐国佐不辱命》《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僖公三十年》《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宣公会晋侯、卫侯同盟于断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伯克段于鄢》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僖公四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楚子之在蔡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昭公十六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骊姬之乱》阅读练习及答案
《子产为政》阅读练习及答案
《子罕说宝》阅读练习及答案
《楚子围宋》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伯克段于鄢》阅读练习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左传·宣公二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