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_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苟》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馀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 取其实而去其名,则幸矣。宗元复白。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辱书云欲相师 辱:承蒙
B.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笃:深厚
C.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患:担忧
D.未尝敢以矜气作之 矜:自大
【解析】 C项,患:毛病。
【答案】 C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字,与“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因击沛公于坐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相如因持璧却立
【解析】 A项,因:凭借;B项,因:趁机;C项,因:通过;D项,因:于是,与例句相同。
【答案】 D
22.下列有关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柳宗元认为,韩愈作《师说》抗颜为师,收召后学,勇气可佳,但也因此招来众人嘲笑辱骂。
B.柳宗元认为韦中立求师之信,言过其实,但认为韦中立言出有因,并非阿谀奉承之徒。
C.就具体文章而言,柳宗元认为写文章在文以载道的基础上要尽量追求文采,而他本人则从小务求文采,年长追求载道。
D.柳宗元以自己的亲自体验告诫韦中立,写文章要用心为之,力求严谨、深奥、明朗、畅达,并要众采各家之长,触类旁通。
【解析】 C项,柳宗元主张文以载道,不可随便追求文采华丽。
【答案】 C
23.柳宗元婉拒韦中立求师,并提出“取其实而去其名”,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社会以做老师为耻,凡为师之人皆受责难,柳宗元认为可去师之名取其实,以免诟病。
(2)柳宗元认为自己才能不济,难以做韦中立老师,主张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为文之道。
2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2)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
(3)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帮助有什么收获,我却因为您的帮助而有所收获。
【参考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启:
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狂妄的名号。我自从被贬官以来,更加意志薄弱,很少思虑。平时意外地遭受不少是非口舌,唯独还没有喜欢充当别人老师的罪名罢了。
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假如因为我比您年长,学道、写文章的时间比您早,您确实愿同我往来,交谈彼此所学的东西,那么,我当然愿意向您毫无保留地陈述自己全部的心得。您自己随便加以选择,吸取哪些,扬弃哪些,就可以了。如果要我判定是非来教您,我的才能不够,而且又顾忌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敢做您的老师是肯定的。您以前想要看看我的文章,我已经全部陈列给您了,这并不是以此向您炫耀自己,只是姑且想要看看,从您的神情态度上反映出我的文章的确是好是坏。现在您的来信,说的话都对我过奖了。您的确不是那种巧言谄媚假意奉承的人,只不过是特别喜欢我的文章,所以才这样说罢了。
当初我年轻又不懂事,写文章时把文辞漂亮当作工巧。到了年纪大一些,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因此不再轻率地讲究形式的美观、追求辞采的华美、炫耀声韵的铿锵、把这些当做自己的才能了。凡是我所呈给您看的文章,都自认为接近于道,但不晓得果真离道近呢,还是远呢?您喜爱道而又赞许我的文章,也许它离道不远了。
所以,我每当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敢漫不经心地随便写作,恐怕文章浮滑而不深刻;从来不敢偷懒取巧地写作,恐怕文章松散而不严谨;从来不翦用糊涂不清的态度去写作,恐怕文章晦涩而又杂乱;从来不敢用骄傲的心理去写作,恐怕文章盛气凌人而又狂妄。加以抑制是希望文章含蓄,进行发挥是希望文章明快;加以疏导是希望文气流畅,进行精简是希望文辞凝炼;剔除污浊是希望语言清雅不俗,凝聚保存文气是希望风格庄重不浮。这就是我用文章来辅佐道的方法。
学习写作以《尚书》为本原,以求文章质朴无华,以《诗经》为本原,以求文章具有永恒的情理,以《三礼》为本原,以求文章内容合理,以《春秋》为本原,以求文章是非明确、褒贬分明,以《易经》为本原,以求文章能够反映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这就是我吸取“道”的源泉的办法。参考《谷梁传》,以加强文章的气势,参考《孟子》《荀子》,以使文章条理通达,参考《庄子》《老子》,以使文章汪洋恣肆,参考《国语》,以使文章增强情趣,参考《离骚》,以使文章能够情思幽微,参考《史记》,以使文章显得语言简洁。这就是我用来广泛学习,使它们融会贯通,并运用来写文章的办法。
凡是上面所说的这些,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有可取的地方呢,还是没有可取的地方呢?希望您看看,进行选择,有空就来信告诉我。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帮助有什么收获,我却因为您的帮助而有所收获,又何必以老师来称呼这种关系呢?采取老师的实质,去掉老师的名,那就万幸了。宗元再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