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游龙井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观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龙井记
秦观
①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②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睛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 
③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④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注:①靡曼:美丽。
21.可填入第②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
A.欤B.耶C.哉D.矣
22.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就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于是(人们)特意相传认为龙居住在这里。
B.(人们)于是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世上)相传认为是有龙居住在这里的缘故。
C.(人们)于是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所以(世上)相传认为有龙居住在这里。
D.(人们)却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所以(世上)相传认为有龙居住在这里。
23.本文第②段在写作上很有特色,请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4.袁宏道曾评价此文“或可谓此文亦为山水游记中的‘逸品’”(逸品:艺术作品达到脱俗的品第)。你认为本文具有这样的特点吗?请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21.C
22.C
23.示例一:对比。把西湖“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与龙井进行对比,说明这里的泉水引人注意的原因。
示例二:衬托。通过对龙井周围的西湖、浙江的景色生动形象的描绘,映衬出龙井的美德。
示例三:借景抒情。通过对西湖、钱塘江、龙井泉的描写,表达了对龙井泉美德的赞美。
24.本文具有这样的特点。(1)篇幅短小,思路清晰。文章仅用4段文字,却将“龙井”的古今叙述得一目了然。(2)内容闲雅而有韵致,简约而有趣味。对西湖美景的描写以及对浙江的壮景的描写,闲雅而有韵致;写龙井有龙时,简约而有趣味。(3)表现手法多样。文中记叙、描写、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体现极高的艺术性。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欤”,表感叹、反诘、疑问语气。重在征询,态度和婉。
B.“耶”,用于句末或句中,表示疑问、提顿、反问、选择、测度、判断、感叹等,一般表示推测语气。
C.“哉”,可表示感叹的语气,亦可跟疑问词合用,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
D.“矣”,用在陈述句末。可表示完成时态,跟“了”相同,亦可表示感叹。
第②段横线处的句子中,有疑问词“奚”,表示反诘语气,所以该处使用“哉”较为合适。该句意为: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故选C。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则”,于是,就;“故”,表示结果,所以;“以为”,认为。
本句句意为:(人们)于是就到这里来祈求,在这里祷告,就有祷词回应,所以(世上)相传认为有龙住在这里。
故选C。
2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首先,“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与“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进行对比,西湖岸边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诱,而不值得产生泉水,并且海岸的山多被海浪危胁,没有空产生泉水,而山岭的左右,大多数都有许多泉水,龙井泉就是最著名的,通过对比,说明这里的泉水引人注意的原因。
其次,“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睛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这是关于西湖美景的描写;“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这是关于浙江美景的描写,作者通过此两处景色的描写,衬托出了龙井的美德。
最后,本段中有大量的美景描写,有描写西湖美景的,如“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睛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有描写浙江美景的,如“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有关于龙井泉美景描写的,如“夫蓄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表达对龙井泉美德的赞美。
2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首先,在文章形制上来看,一般的游记类文章篇幅较长,但这篇游记文章篇幅短小,但文章思路很清晰,先写龙井的地理位置以及得名缘由,接着表达对龙井的赞美以及龙井有名的原因,最后说明写作这篇游记的缘由。
其次,文章写景别具特色,对西湖美景的描写“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对浙江壮景的描写“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对龙井美景及美德的描写“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这些描写形象生动,闲雅而有韵致;写龙井有龙是=时,仅用“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显得简约而有趣味。
最后,文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极具艺术性。在表达方式上运用记叙、议论和描写相结合,如提及写作缘由时运用记叙“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然后发表议论,“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文中有大量的景物描写;在表现手法上,运用多种手法相结合,如文章第二段中的对比、衬托和借景抒情相结合。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是本篇文章极具艺术性。
参考译文:
龙井,旧称“龙泓”,离钱塘有十里路。吴国赤乌年间(三国孙权的年号),从事求仙活动的葛洪曾经在这里炼丹,他的事迹在《图记》中有记载。这个地方在西湖的西边,浙江的北部,风篁岭的上面,其实就是深山乱石中的一眼泉水。每逢干旱时节,在别的祠堂祷告求雨没有效果,就到这里来祈求,在这里祷告,就有祷词回应,所以传说认为有龙住在这里。
泉水,是山的灵气的表现,西湖深邃美丽空阔,拥有陽光、烟雨等景色;菱角芡草荷花等在里面生长,龟鱼鸟虫等在里面生活,漫游悠闲,蜿蜒成片,阴晴天气,各有奇异的景致,话语是形容不了的。所以西湖岸边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诱,而不值得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西湖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根本就不管湖岸的山上有没有泉水)。浙江地处吴越之间,一天之间浪涛从海上来多次,猛烈拍击海岸并迅速远去,就像虎兽受惊风雨发怒,所遇到的东西都被摧毁,阻挡它的东西都被冲坏,登高而望,使人毛发全部竖立,情不自禁的害怕。所以海岸的山多被海浪危胁,没有空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海边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也不会注意岸边山上有没有泉水)。只有这个地方曲折幽静远离大海西湖,本身没有绚丽景色的诱惑 ,来分散(弱化)它的灵气;外部也没有雄壮景色的威胁,来抑制(弱化)它的灵气。所以山岭的左右,大多数都有许多泉水;龙井泉就是最著名的。源头越深,喷发的就越远。它的蓄水不断,所以向外涌出也无穷无尽龙井泉的美德,就达到了这个程度,所以说它是神灵的嘴巴,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元丰(宋神宗年号)二年,有杰出辩论才能的法师元静,从天竺(今印度)辞退了讲经的工作,在这座山的寿圣院里休养。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山里的人要去钱塘办事,或者有游客要去寿圣院的,都从龙井经过。元静法师于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又带领他的徒弟们围着亭子念诵“浮屠法”,希望能够告慰所谓的“龙”。突然有大鱼从泉中跃出,观看的人都感到惊异。然后都明白了井中有龙是真的,而“龙井”的名声因为这在当时大大出名。
这一年我从淮南到浙江 探望父母,经过钱塘,到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拄着拐杖送我到风篁岭上,指着龙井说:“这眼泉水的品德最美了,像西湖一样美丽,不能迫使它的立场动摇;像钱塘江一样雄壮,不能强迫使它屈服。产生在天地之间,融合阴阳之气,来积蓄它的水源,流出它的泉水,来润泽万物。就算是古代圣贤之人,又怎么能超过它呢,你何不替我记下来?”我说:“好,好。”


相关文言文练习
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崔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张孝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实与梁上君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纪事本末·削夺诸藩》阅读练习及答案
《聊斋志异》之《骂鸭》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世家·郑》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历代论·姚崇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君讳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劭《人物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叶伯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西番诸卫》阅读练习及答案
杨万里《诚斋集》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炎《竹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金圣叹《快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佑》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苑·杂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重修望海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阅读练习及答案
《乌脚溪》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上高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辙《上高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寄闻人邦英、邦正》(一、二)《论圣学无妨于举业》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赵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秦观《鲜于子骏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观《裴秀才跋尾》阅读练习及答案
《精骑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观《秦观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观《谢曾子开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