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2分)
思堂记 (宋)苏轼
①建安章质夫,筑室于公堂之西,名之曰“思”,曰:“吾将朝夕于是,凡吾之所为,必思而后行。子为我记之。”
②嗟乎!余天下之无思虑者也。遇事则发,不暇思也。未发而思之则未至,已发而思之则无及,以此终身,不知所思。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君子之于善也,如好好色;其于不善也,如恶恶臭。岂复临事而后思,计议其美恶而避就之哉?是故临义而思利,则义必不果;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若夫穷达得丧,死生祸福,则吾有命矣!
③少时遇隐者曰:“孺子近道,少思寡欲。”曰:“思与欲若是均乎?”曰:“甚于欲。”庭有二盎以蓄水,隐者指之曰:“是有蚁漏,是日取一升而弃之,孰先竭?”曰:“必蚁漏者。”思虑之贼也,微而无间。隐者之言,有会于余心,余行之。
④不思之来,不可名也。虚而明,一而通,安而不懈,不处而静,不饮酒而醉,不闭目而睡。将以是记思堂,不以谬乎?虽然,言各有当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以质夫之贤,其所谓思者,岂世俗之营营于思虑者乎?《易》曰:“无思也,无为也”,我愿学焉;《诗》曰:“思无邪”,质夫以之。
⑤元丰元年正月二十四日记。
23.以下各项中,属于第②段语言上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巧用比喻 B.骈散结合 C.叙议结合 D.排比铺陈
24.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内的词是( )。(1分)
A.且夫 B.虽然 C.是以 D.若然
25.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分析第③段是如何得出“思虑之贼人也,微而无间”这一结论的?(4分)
26.有人认为苏轼所写内容与章质夫为思堂命名的意图不符,你是否认同?结合文意阐述理由。(5分)
答案: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2分)
23.(2分)B
24.(1分)A
25.(4分)采用对话的方式(或一问一答)(1分);先把思虑和欲望给人带来的伤害进行比较,指出思虑的伤害更大(1分);再运用类比(1分),有蚁洞的瓦盆水会先流完,思虑给人带来的伤害就像瓦盆有蚁洞一样,看似细微,但却是不间断的(1分)。
26.(5分)认同。章质夫为思堂命名的意图是提醒自己:做事要先思考再行动(1分);苏轼则反其意而行之,先表明行事应该遵从本心,不应有过多思考(1分);接着指出思考给人带来的伤害以及不思的乐趣(1分);借此文表明自己无思无为的追求(1分);暗含对社会上临事而思,衡量利益的行为(或对世俗之人思虑钻营)的批评(1分);苏轼借题发挥,与章质夫为思堂命名的意图确有不符。
译文:
建州人章质夫,在公堂之西建了一座厅堂,取名叫“思堂”。他说:“我要天天记住这个‘思’字,凡是我想要做的事,一定要先思而后行,请你为我写篇记文。”唉!我是天下最不懂得思虑的人。遇事就说,不假思索。如果事情还没发生就思考它,那原本就没有事;如果事情已经发生再去思考它,就已经来不及了。我这一生都是如此,从不知应该思考什么。心里有话就脱口而出,说出来就得罪人,不说出来自己就憋得难受。我认为宁可得罪人,也一定要说出来。君子对于善美的行为,就如同喜好美色;对于不善的行为,就如同厌恶腐臭。难道还要事到临头再去思考,判断事情的好坏,决定是躲避还是参与吗!所以临到行义时想到获利,那么所行的义肯定不会有结果;面对战斗时想要偷生,那么打起仗来一定不会勇敢。我认为人生的穷困显达,获取丧失,死生祸福,都是命中注定的。我年轻时曾遇见一位隐士,他对我说:“年轻人,如果你想得道,就应该减少思虑和欲望。”我说:“思虑和欲望,是均等的吗?”隐士说:“思虑比欲望还厉害。”庭院中有两个盆都装着水,隐士指着其中一个盆说:“这个盆下有个蚁洞。”“每天舀取一升水泼掉,哪个盆先干?”我说:“肯定是有蚁洞的先干。”思虑对人的残害,是从不间断的蚕食。隐者的一席话,使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一直按照他的话行事。况且无忧无虑的乐趣,真是不可名状。空虚而澄明,纯一而畅达,心安理得从不知疲倦,无时无刻不觉得宁静,就像没有饮酒而陶然大醉,没有闭眼而酣然沉睡。如果用这些话来为思堂作记,不是显得很荒缪吗?尽管如此,思与不思各有各的道理。世间万物都得以养育互不妨害,大道并行互不悖逆。凭着章质夫的贤能,他所说的思,难道是世俗之辈狗苟蝇营的思虑吗?《周易》说:“没有思虑,没有作为”。我愿意做这样的人。《诗经》说:“思无邪”。章质夫是以它为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