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则雄者,亦圣人之徒欤!
圣人之道不传于世;周之衰,好事者各以其说干时君,纷纷藉藉相乱,六经与百家之说错杂;然老师大儒犹在。火于秦,黄老于汉,其存而醇者【1】,孟轲氏而止耳,扬雄氏而止耳。及得荀氏书,于是又知有荀氏者也。考其辞,时若不粹;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乎?
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故诗书春秋无疵。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亦孔子之志欤!
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取材于韩愈《读荀》)
儒讥墨以上同、兼爱、上贤、明鬼【2】,而孔子畏大人【3】、居是邦不非其大夫,春秋讥专臣,不“上同”哉?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济众为圣,不“兼爱”哉?孔子贤贤,以四科【4】进褒弟子,疾殁世而名不称,不“上贤”哉?孔子祭如在,讥祭如不祭者,曰我祭则受福,不“明鬼”哉?
儒墨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国家,奚不相悦如是哉?余以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非二师之道本然也。
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
(取材于韩愈《读墨子》)
注释:【1】醇:通“纯”。【2】上同等:“上”同“尚”。“尚同”“兼爱”“尚贤”“明鬼”为《墨子》书中篇名。【3】大人:指在高位的人。【4】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纷纷藉藉相乱 藉藉:杂乱
B.离于道者黜去之 黜:罢免
C.附于圣人之籍 籍:典籍
D.各务售其师之说 售:推行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好事者各以其说干时君 以四科进褒弟子
B.然老师大儒犹在 非二师之道本然也
C.合于道者著之 余以为辩生于末学
D.因雄书而孟氏益尊 大醇而小疵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
晚些时候读到扬雄的著作,更加尊崇相信孟子
B.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
概括荀子著作的主旨,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少
C.儒墨同是尧舜,同非桀纣
儒家和墨家都是尧、舜的后代,而不是桀、纣的后人
D.奚不相悦如是哉
为什么要像现在这样不相认同呢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始认为推崇儒家思想的人是孟子和扬雄,读了《荀子》后,才知道荀子对儒学思想的推崇在孟、扬之间。
B.韩愈删削《荀子》的做法与孔子删削《春秋》的做法相提并论,这说明他在文章编撰方面的才能并不逊于孔子。
C.《读荀》《读墨子》两篇短文表现出韩愈不拘于儒家思想,以及他对诸子百家兼收并容的思想倾向和学术态度。
D.读《读荀》《读墨子》可以体会到荀子“学不可以已”的重要性。阅读学习对文化传承、论辩是非是有益的。
10.《读墨子》是一篇论辩色彩鲜明的读书札记。请具体说明韩愈是如何对讥墨之儒的观点进行批驳的。
答案:
6.B
7.A
8.C
9.B
10.①文章一开头直接摆出“儒讥墨”的几个要点:“上同、兼爱、上贤、明鬼”。从儒家之鼻祖孔子那里去找根据,用孔子的言论行动来证明其同样是主张“上同”“兼爱”“上贤”“明鬼’的,从而摧毁“儒讥墨”的几个支柱论点,使儒无以立足、不攻自破,墨子观点的正确性便不言而喻了。②在分项论述之后,作者又从总体上、从本质上,更深一层地指出“儒墨同是尧、舜,同非桀、纣,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国家”的观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儒讥墨”的原因,指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非二师之道本然也”。③文章的最后,作者得出结论,点破了儒墨二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译文:
我开始读孟轲的著作《孟子》,这之后才知道孔子倡导的儒家学说值得尊崇,圣人的学说容易施行,王道思想容易统一天下,霸道思想可以称霸诸侯。我认为,孔子的弟子去世后,尊崇孔子的人只有孟轲而已。晚年读到扬雄的著作,更加尊崇相信孟子。借助扬雄的著作,孟子更加受到尊崇,那么像扬雄这样的人也可以说是圣人之徒吧!
圣人的学说,没有传于后世。周代衰弱,好事的人各自以其学说向当时的君主求售,纷纷扰扰,十分混乱,六经和诸子百家的学说相互混杂,然而此时还有一些名师大儒在世(可以传授圣人的学说)。儒家经典在秦朝遭到大火焚毁,汉朝初年则又尊奉黄老之学,留存于世的纯粹儒家文献,只有孟轲的著作和扬雄的著作了。等看到荀子的书,于是才知道还有一个叫荀卿的人。考察其文辞似乎还不够纯粹。概括其主旨则不同于孔子的地方很少。大概应在孟子和扬雄之间吧?
孔子删削《诗》和《书》,抄录改定《春秋》,合乎道义的保留下来,背离道义的就删掉它,所以,《诗》《书》和《春秋》没有失当之处。我想删除荀子著作中那些不合乎道义的内容,附着在圣人典籍之后,这大概也是孔子删《诗》《书》、削《春秋》的意思吧!
孟子的著作醇之又醇。荀子和扬雄的著作,则是大旨纯粹而小处有瑕疵。
(取材于韩愈《读荀》)
儒家讥讽墨家的尚同、兼爱、尚贤、认同有鬼神存在等思想,但是孔子对当官的人很敬畏,在哪个国家就不说那个国家的官员的坏话。(孔子在)《春秋》(里)讽刺专权的臣子,这难道不是“尚同”吗?孔子关爱众人亲自践行仁义的理念,以广泛的施舍救济众人为圣贤,这难道不是“兼爱”吗?孔子看重贤才,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个科目来褒奖弟子,以人死了但是名声没有显扬为耻,这难道不是“尚贤”吗?孔子主张祭祀祖先的时候要当祖先就在面前一样恭敬,讽刺哪些虚情假意的祭祀的人,说“我祭祀就会享受到祖先赐予的好处”,这难道不是在证明鬼神的存在吗?
儒家和墨家都称赞尧帝和舜帝,都反对夏桀和商纣,都是注重自身修养端正心态来治理天下国家,为什么要像(现在)这样不相认同呢?我认为分歧产生于后代的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向他人推崇他们老师的学说,不是两位先师的思想的本意。
孔子必须借鉴墨子的思想,墨子必须借鉴孔子的思想,不互相借鉴就不足以形成各自的思想。
(取材于韩愈《读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