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艺祖受命之三年》《太祖勒石》阅读练习及答案
蓬窗日录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是年秋享,礼官奏请如敕。上诣室前再拜升阶独小黄门不识字者一人从余皆远立庭中。黄门验封启钥,先入焚香明烛,揭幔,亟走出阶下,不敢仰视。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而出。群臣及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岁时伏谒,恭读如仪,不敢漏泄。靖康之变,犬戎入庙,悉取礼乐祭祀诸法物而去。门皆洞开,人得纵观。碑止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言者,天必殛之”。后建炎中,曹勋自虏中回,太上②寄语云“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云。
(节选自《蓬窗日录》卷五)
材料二:
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德之盛者,求诸己而已。舍己而求诸人,名愈正,义愈伸,令愈繁,刑将愈起;如彼者,不谓之凉德也不能。
夫善治者,己居厚而民劝矣,谗顽者无可逞矣。己居约而民裕矣,贪冒者不得黩矣。以忠厚养前代之子孙,以宽大养士人之正气,以节制养百姓之生理,非求之彼也。捐其疑忌之私,忍其忿怒之发,戢其奢吝之情,皆求之心、求之身也。人之或利或病,或善或不善,听其自取而不与争,治德蕴于己,不期盛而积于无形,故曰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求之己者,其道恒简;求之人者,其道恒烦。烦者,政之所繇紊,刑之所繇密,而后世儒者恒挟此以为治术,不亦伤乎!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政刑烦而民之耻心荡然,故曰不谓之凉德也不能。
(节选自《宋论》卷一)
【注】①艺祖:文中指宋太祖。②太上:文中指宋徽宗。在位期间政治昏庸,生活奢靡,国势日下。靖康元年匆匆禅位,称太上皇。靖康二年与钦宗同被金人掳去,最后死于五国城(今属黑龙江)。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上诣室
A前B再拜升阶C独小黄门D不识字者E一人从F余G皆远立庭中。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烛,蜡烛,与《登泰山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烛”意思相同。
B.洞,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与《项脊轩志》“室始洞然”的“洞”用法不同。
C.也,句中语气词,与《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也”用法相同。
D.劝,勉励,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亲故多劝余为长吏”的“劝”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即位三年后,令人秘密刻了一块石碑,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中,还命令礼官在皇帝四时祭祀、新天子即位谒告祖庙之后,奏请君主恭读石碑誓词。
B.立碑当年秋季祭祀后,宋太祖到石碑前跪诵誓词,他人都不知道誓词内容。此后的君主均遵照旧例,四时祭祀后恭读誓词,不敢泄露誓词内容。
C.靖康之变后金人将太庙洗劫一空,众人才看到石碑上的誓词。南宋年间,宋徽宗痛自忏悔,让曹勋传话给当今天子,说到祖宗誓碑之事。
D.宋太祖严令后人厚待柴氏子孙,即便其谋反也只能在狱中赐死,不可当众诛戮,也不能连坐亲属。这一举措彰显了宋太祖的忠厚德行。
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一云“子孙有渝此言者,天必殛之”。 
(2)政刑烦而民之耻心荡然,故曰不谓之凉德也不能。 
14.材料二中“不加农田之赋”为何能体现君主的“盛德”?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10.BCF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解析】原文断句:上诣室前,再拜升阶,独小黄门不识字者一人从,余皆远立庭中。
11.A【解析】A项,“意思相同”错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烛”是动词“照”的意思。B项,《项脊轩志》“室始洞然”的“洞”是“明亮”的意思。D项,《归去来兮辞(并序)》“亲故多欢余为长吏”的“欢”是“劝说”的意思。
12.C【解析】“宋徽宗痛自忏悔”于文无据,从原文“太上寄语”中看不出宋徽宗的忏悔之情。
13.(1)一是“有违背此誓的子孙,上天必定杀死他”。
(“渝”“殛”各1分,句意2分)(2)政令和刑罚烦琐了,百姓的羞耻心就会荡然无存,所以说不称之为德行浅薄是不可能的。
(“荡然”“凉德”各1分,句意2分)14.①不增加农田的赋税,农民才可能过上宽裕的生活,这体现了君主的高尚品德。②不增加农田的赋税,君主节俭朴素,这也体现了君主的高尚品德。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宋太祖即位三年后,(命人)秘密刻了一块碑,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里,称之为“誓碑”,用嵌金色线的黄帐幕遮盖着,夹室锁闭非常严。于是嘱咐有关官吏,自此以后太庙四时祭祀以及新天子即位,谒告祖庙之礼结束,就奏请(君主)恭读誓词。这一年秋季祭祀,掌管礼仪的官员按照命令奏请君主恭读誓词。太祖来到夹室前,两次下拜,自堂下拾级而上,只有一个不识字的小宦官跟随,其余的人都远远地站在庭中。小宦官检查夹室锁闭完好后才开锁,先入内点燃香烛,揭开帐幕,就赶快走到阶下,不敢抬头看(碑上的誓词)。太祖来到碑前两次下拜,跪着瞻仰(誓词),默默诵读完毕之后,又两次下拜,才退出夹室。群臣和左右侍从之人,都不知誓词所为何事。自此以后各位君主递相沿袭,无不遵照旧例,四时祭祀后俯伏拜谒,按照仪式恭读誓词,不敢泄露(誓词内容)。靖康之变后,金人闯入太庙,将礼乐、祭祀器物掳掠一空离开。太庙诸门大开,众人得以随意观看。(看到)誓碑只有七八尺高,四尺余宽,誓词共三行:一是“柴氏子孙(后周世宗本姓柴,宋太祖即位前为后周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有罪,不得执行刑罚。即使谋反,只在狱中赐其自尽,不得在市曹诛戮,也不得连坐亲属、宗支”;一是“不得杀害士大夫及上书提出意见或建议之人”;一是“有违背此誓的子孙,上天必定杀死他”。后来到了(南宋)建炎年间,曹勋从金国逃回(曹勋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后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太上皇(徽宗)传话说“祖宗誓碑在太庙,恐怕当今天子来不及知道”等等。
材料二:
太祖在石碑上刻字,放在殿中并锁住殿门,让继位的君主在即位时,进入殿内跪读碑文。碑文上刻了三条戒语: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增加农田赋税。唉!根据这三条戒律,不认为(他)品德高尚是不可能的。品德高尚的人,只是严格要求自己罢了。不严格要求自己却苛求于他人,名义越正当,义理越深长,法令越繁琐,刑罚就越严厉;像这样的人,不认为(他)德行浅薄是不可能的。
那些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以德行忠厚要求自己,百姓自然会受到勉励,愚妄奸佞的人就不能得逞了。以节俭朴素要求自己,百姓自然生活宽裕,贪图财利的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了。以忠诚宽厚来养护前代帝王的子孙,以宽容大度来培育士人的正气,以节俭朴素来养育百姓的生计,这些都不是苛求于他人。捐弃自己猜疑忌妒的私心,克制自己忿恨怒气的发作,收敛自己奢侈吝啬的心态,这些都是求之于己心、求之于自身。人们对于事物或以为利或以为害,或认为好或认为不好,听任他们自行取舍而不与之相争,治理天下的品德蕴藏于自己,不期求高尚而在无形中逐渐蓄积,所以说不称之为品德高尚是不可能的。
求之于自己的人,他的“道”总是很简明的;求之于他人的人,他的“道”总是很烦琐的。烦琐,就是政令因此而紊乱、刑罚因此而繁多的原因,而后世的儒者总是以此作为治国的方法,不也很有害吗!孔子说:“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政令和刑罚烦琐了,百姓的羞耻心就会荡然无存,所以说不称之为德行浅薄是不可能的。


相关文言文练习
《艺祖受命之三年》《太祖勒石》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严光传》《严先生祠堂记》《苍云轩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士议之不可辱者,大之也》《新五代史·乌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李广苏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宛风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元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管子·法禁》《说苑·杂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屠苏酒》阅读练习及答案
《金山竞渡》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维善画》阅读练习及答案
《景公春夏游猎》《孟子·尽心章句》《秘书监虞世南以太宗颇好畋猎》阅读练习及答案
《鼠画逼真》阅读练习及答案
《九月,契丹主将五万骑,号三十万》阅读练习及答案
《画中罗汉》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说·事君篇》《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及答案
《北史·许智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寸已乱》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牧自撰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家教》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人刘仁》阅读练习及答案
《僧某献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山窃糟》阅读练习及答案
《孔子家语·六本》《颜氏家训·勉学》《了凡四训·改过之法》阅读练习及答案
《正午壮丹》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