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执政览其文而怜之,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坐是改官。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然时有恃才肆意,亦有整孔、孟之旨。若南人妄以柳宗元为罗池神,而愈撰碑以实之;李贺父名晋肃,不应进士,而愈为贺作《讳辨》,令举进士;又为《毛颖传》,讥戏不近人情:此文章之甚纰缪者。时谓愈有史笔,及撰《顺宗实录》,繁简不当,叙事拙于取舍,颇为当代所非。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材料二:
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至它文,造端置辞,要为不袭蹈前人者。然惟愈为之,沛然若有余,至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投文于公卿间A故相郑余庆B颇为之延C誉D由是知名E于时F寻G登进士第。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养于从父兄”和《师说》中“吾从而师之”中的“从”意思不同。
B.“无以过之”和《劝学》中“无以成江海”中的“无以”意思不同。
C.“拙于政务”和《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的句式特点相同。
D.《师说》是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说”是文体标志,另如《马说》。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三岁时父亲去世,他在亲戚家长大,因为自己年少失怙,所以从小学习非常刻苦,而且不需要别人的奖励来督促。
B.韩愈认为,“业”和“行”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告诉人们治学要勤奋不辍、研习不止,修身要独立思考、不流于俗。
C.宰相欣赏韩愈文章,同情他的遭遇,改任了他的官职;可不喜欢韩愈的人却搜集他过去降职任掾曹时的事来诬蔑他。
D.韩愈仕途通达、名声显贵之后,对待孟郊和张籍的态度还和原来一样;可当他看到豪门贵族时却瞪起眼睛不予理睬。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
(2)均子锷凡鄙,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坐是改官。
14.材料一第二段和材料二在评价韩愈时有什么不同?我们可以从中得出怎样的结论?(3分)
答案:
10.ADF(3分)(原文为“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于公卿间”介词结构后置,“延誉”意思为“传布声誉”,“于时”介词结构后置。每对一处给1分, 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B(3分)(B项,无以,都指“没有什么(办法或东西)”。A项,分别指“堂房亲属”“跟随”。C项介词结构后置。D项说法正确。)
12.C(3分)(“诬蔑”与原文不符。“诬蔑”意为捏造事实毁坏他人名誉。原文说“摭其旧事”,可见是事实,不是捏造。)
13.(8分)(1)韩愈曾经上书几千字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没有听从,还一怒之下把他贬为连州阳山县县令。(尝、言、主语省略各1分,句意1分。)
(2)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在序中称呼裴均的字。因为这个原因,韩愈被改任官职。(鄙、省、坐各1分,句意1分。)
14.(3分)答案示例:
(1)材料一在肯定韩愈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他的不足;侍才肆意,远离孔孟旨;作文繁简不当,拙于取舍。材料二只肯定了韩愈的成就。(2)我们在评价人物时,应该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史学家也存在历史局限,我们在阅读时应该保持自己的思考。
(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第一问只概括出两则材料的不同给1分,有具体分析(如“侍才肆意”等)再给1分。第二问答出任意一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