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大臣论》《焚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天下不幸而无明君,使小人执其权,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夫小人者,必先得于其君而自固于天下,是故法不可击。击之而不胜身死,其祸止于一身。击之而胜,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是以《春秋》之法,不待君命而诛其侧之恶人,谓之叛。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是也。
世之君子,将有志于天下,欲扶其衰而救其危者,必先计其后而为可居之功,其济不济则命也,是故功成而天下安之。令夫小人君不诛而吾诛之则是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夫既已侵君之权,而能北面就人臣之位,使君不吾疑者,天下未尝有也。国之有小人,犹人之有瘿①。人之瘿,必生于颈而附于咽,是以不可去。不胜其忿而决去之,夫是以去疾而得死。汉之亡,由此之故也。自桓、灵之后,天下之权,归于内竖,贤人君子,进不容于朝,退不容于野,天下之怒,可谓极矣。当此之时,士大夫之论,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以为天下之患独在宦官,惟宦官之务去也。然窦武、何进之徒击之不胜,止于身死,袁绍击之而胜,汉遂以亡。
方其未去也,是累然者瘿而已矣。及其既去,则溃裂四出,而继之以死。何者?此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且为人臣而不顾其君,报其身于一决,以快天下之望,亦已危矣。故其成则为袁,败则为何、窦。然则忠臣义士,亦奚取于此哉?夫窦武、何进之亡,天下悲之,以为不幸。然亦幸而不成,使其成也,二子者将何以居之?故曰:以义正君,而无害于国,可谓大臣矣。
(节选自苏轼《大臣论》)
材料二:
安石误国之罪,本不容诛,而安石无误国之心,天地可鉴。主意于误国而误国者,残贼之小人也,不待诛也。主意利国而误国者,执拗之君子也,尚可怜也。卓吾②曰:“公但知小人之能误国,不知君子之尤能误国也。小人误国尤可解救,若君子而误国,则未之何矣。何也?彼盖自以为君子而本心无愧也。故其胆益壮而志益决,孰能止之。”
(节选自李贽《焚书》)
【注】①瘿,瘤子。②李贽,号卓吾。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夫A小人B君不诛而吾诛之D则是侵君E之权F而不可G居之H功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犹,指如同、好像,与《六国论》中“犹抱薪救火”的“犹”意思相同。
B.惟,指只要、只是,与《陈情表》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惟”意思不同。
C.捐,指舍弃、抛弃,与成语“细大不捐”中的“捐”意思并不相同。
D.盖,指大概,与《屈原列传》中“盖自怨生也”的“盖”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春秋》记事法,晋国赵鞅进入晋阳应被认定为叛乱,因为赵鞅不等待君主的命令而杀其身边的恶人。
B.强行替人割掉脖子上的瘤子可能导致人的死亡,大臣强行清君侧也会导致亡国,汉朝灭亡就是这个原因。
C.汉末宦官当道,君子进退两难,天下忿怒,士大夫们认为国家的灾难在于宦官,必须除去专权的宦官。
D.李贽认为王安石的误国是君子误国,本来就不应被诛杀,因为王安石没有误国之心,这是天地可证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亦幸而不成,使其成也,二子者将何以居之?
(2)主意利国而误国者,执拗之君子也,尚可怜也。
14.李贽为何认为君子“尤能误国”?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BDF(“夫”是发语词,故A处不可断,;第一个“而”表并列,C处不可断;“则是”表示对前面行为的判断,D处需与前文断开;第二个而表因果,F处需断开;综合考量B处可断开)
11.C(C项中“细大不捐”中的“捐”也是抛弃,与文中意思相同)
12.D(D项原文意思是王安石误国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他所犯的罪恶,但也承认其本心是不想损害国家的)
13(1)然而这也幸亏不成功,假使他们取得成功,他们二人将怎样自处?
(幸,幸亏;使,假如;居,自处,自居;关键词每个1分,句意1分,共4分。)
(2)用心想要有利于国家却损害国家的人,是固执任性的的君子,还是值得什么怜悯的。
(主意,用心有意;值得同情、怜悯;判断句1分,关键词每个1分,句意1分。共4分。答案
14①君子误国有迷惑性(难以发现)。②君子误国难以补救(很难阻止)。
2个(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人)号》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天下不幸没有出现英明的君主,让小人执掌了政权,天下的臣臣义士无不想振臂来攻击他。而那小人,一定要先在君主那里获得宠信从而在天下人面前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不可用攻击的办法。(如果)攻击他不能取得胜利自己身亡,它的灾祸还只是殃及自己。(如果)攻击他取得胜利,君臣之间不能相安无事,天下一定要灭亡。所以《春秋》记事的办法,(将)不等君主的命令而杀他身边的恶人称为“叛”。晋国赵鞅进入晋阳被称为“叛”就是这样。
世上的君子,将要对天下有所作为,想扶持救助衰危国家的人,一定先要考虑它的后果才去建立可以据(为己)有的功劳,至于事情能否成功就靠命运了,因此一旦取得成功就会使天下得到安定。今天倘若有小人,君主不杀他而我来杀他,就是侵犯了君主的权力,因而是不可据为己有的功劳。既然已经侵犯了君主的权力,而又能面北归于人臣的位置,使君主不怀疑的,天下还不曾有过。国家有小人,就好像人有瘤子。人的瘤子,如果生在颈部而附着于咽喉部位,所以就不可以割掉。不能抑制愤怒而决定割掉它,割掉了瘤子却只能死亡。汉代的亡国,就是这个缘故。汉代从桓帝、灵帝以后,直到献帝,天下的权力,归于宦官。贤人君子,出来做官,朝中不能相容,退隐,也不能安身于草野,天下人们的愤怒,可说达到极点了。当这个时候,议论的人认为国家的灾难,只在宦官身上,必须除去专权的宦官。然而窦武、何进他们攻击宦官不能取胜,以身死而终;袁绍攻击他们取得了胜利,汉代于是就灭亡了。
当它没有除去的时候,是下垂着的一个瘤子罢了;等到它已经被割去,就溃烂破裂向四面流出来,接下来就会死亡。为什么?这是侵犯君主的权力,(因而是)不可据为己有的功劳。而且作为人臣不顾他的君主,在一次决战之中放弃他
的性命,来满足天下的希望,也已经很危险了。所以他成功就能成为袁绍,失败就成为何进、窦武。那么,作为忠臣义士,何必要采取这个办法呢?窦武、何进的被杀,天下人们为他们悲伤,认为是不幸。然而这也幸亏不成功,假使他们取得成功,他们二人将怎样自处?所以说:用义来匡正君主而对国家无害的,可说是大臣了。
材料二:
王安石误国之罪,罪不容诛,而王安石没有危害国家的心,天地可鉴。用心想要有利于国家却损害国家的人,是固执任性的的君子,还没值得怜悯的。卓吾说:“你只知道小人们能误国,不知道君子尤其会误国。小人误国尚且可以解救,如果君子误国,却没有办法。为什么呢?他自以为是君子而内心没有愧疚。所以他的胆量越来越大而志向更坚决,谁能阻止他。
 


相关文言文练习
《黄州安国寺记》《行香子·述怀》阅读练习及答案
《潮州韩文公庙碑》《谢欧阳内翰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养生》《东坡志林·赠张鹗》阅读练习及答案
《刑赏忠厚之至论》《韩非子·二柄》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思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记游定惠院》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一泉铭并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陶渊明传》《哨遍·为米折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龙图燕公肃雅多巧思》《徐州莲华漏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刑政》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黄鲁直书》《答黄庭坚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黄鲁直》《古风二首上苏子瞻(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求谏》《田表圣奏议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书蒲永升画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眉山远景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臣自颍移扬,过豪、寿、楚、泗等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与朱鄂州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礼以养人为本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厚货财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汉高帝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后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梁贾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代张文定公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赤壁赋》《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陈公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日喻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文正公集》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方山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答李端叔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与章子厚》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书黄筌画雀》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书戴嵩画牛》阅读练习衣答案
苏轼《黠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钟山记》《春在堂笔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净因院画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隐士方山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答谢民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范增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问养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