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答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未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流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
材料二: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果以进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果氏。民食果蔬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堤取火以化阻顾,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巡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惩禹决涣。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未而守株,翼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咨守株之矣也。
(节选自《韩非子·五盘》)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是以圣人不期A修古B不法C常可D论E世之事F因G为之备。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解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文中意为适应要求,与《鸿门宴》中“张良出,要项伯”的“要”意思不同。B.择,文中意为选择,与李斯《谏逐客书》中“河海不择细流”的“择”意思相同。C.胜,文中意为承受,与《陈情表》中“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的“胜”意思相同。D.伐,文中意为攻打,与《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自伐者无功”的“伐”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作者认为治国必须有法,但法的制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应该根据时代进步和社会变化,改变先王的法令。
B.材料二中,作者指出历代圣人受百姓拥戴,是因为他们能针对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做法。给百姓以幸福。
C.两则材料均借寓言说理,“循表夜涉”讽刺墨守成规的人,“守株待兔”讽刺懒衔嵌动的人,生动形象而深入浅出。
D.两则材料都针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论证,观点鲜明,论据有力,层次清晰,善用类比手法,在今天仍具有启发意义。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2)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14.两则材料中阐述的对待“先王之法”“先王之政”的正确做法,在今天的改革创新中仍具有启示意义,请简要概述。(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BDF(3分。每涂对一处给Ⅰ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解析】根据文意,本句断为: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11.B(3分)【解析】择,同释,舍弃、放弃的意思。
12.C(3分)【解析】守株待兔的故事在材料二中是讽刺固守先王成法、不知随着时代变化而变通的人,指出做事不能死守已有经验,生搬硬套。
13.(1)早先他们做标记的时候是可以凭借标记引导渡河的,可是现在河水已经变得更多了,楚人却仍按照先前的标记引导渡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啊。(4分。“向”“表”和“所以”各1分,句意1分)
(2)这时有位圣人出现了,他在树上架木做巢而居以避免禽兽虫蛇的侵害,因而人们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王,称他为有巢氏。(4分。“作”“说”“王”各1分,句意1分)
14.①做事不能墨守成规而要顺应时代变化进行改革创新。②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事物的本质和关键。(3分。答到第①点,1分;答到第②点,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君上为什么不效法先王之法?不是先王之法不好,而是因为不能效法。先王之法,经历了前代而流传下来,有人增益,有人损减,这怎么能够效法呢?即使人们没有损益,仍不可以效法。先王之法总是适应其时代需要的,时代不可能与法同行,所以即使先王之法流传到现在,仍然不能效法。所以应该舍弃先王的现成之法,而效法其立法的依据。
先王制订法令依据是什么呢?先王制定法令的依据就是人,而我们自己也是人。所以细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细察今天就可以推知古代。古今是一样的,别人与我也是一样的。有道之人,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凭借近的推知远的,凭借今天推知古代,凭借所看到的推知所看不到的。楚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作了标记。后来澭水猛涨,楚人却不知道,仍按照原来的标记在晚上渡河,淹死了一千多人,士兵的惊呼声如同大房屋倒塌的声音那么大。早先他们做标记的时候是可以凭借标记引导渡河的,可是现在河水已经变得更多了,楚人却仍按照先前的标记引导渡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啊。今天的君上效法先王成法的情况,就与此相似。当今时代与先王之法已不相适合了,却偏要说这是先王之法而效法之,用这来治国,难道不可悲吗?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就会乱,遵守成法而不知变革就会与时代相背,违背时代、局面混乱都不能够治理好国家。世道变了,时代不同了,变法是适宜的了。
材料二:
上古时代,百姓少而禽兽多,人们忍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这时有位圣人出现了,他在树上架木做巢而居以避免禽兽虫蛇的侵害,因而人们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王,称他为有巢氏。上古的人们生食野果和蚌蛤,气味腥臊难闻,伤害肠胃,人们因此而多病。这时有位圣人出现了,他钻木取火让生食变成熟食以消解食物腥臊之气,因而百姓很爱戴他,便推举他做王,称他为燧人氏。中古时代,天下发大水,因而鲧和禹疏导了河流。近古时代,夏桀和商纣残暴淫乱,因而商汤王和周武王起兵讨伐。如果有人在夏朝还在树上架木筑巢而居,钻木取火而食,一定会被繇、禹耻笑了;如果有人在商周时期还尽全力去疏导河流,一定会被商汤王、周武王耻笑了。这样说来,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那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是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来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宋国有个耕田的人,他的田里有个树桩子,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树桩上,碰断脖子死了。于是他就放下手里翻土的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捡到死兔子,死兔子不可能再得到,而他本人也被宋国人嘲笑。今天想要用先王的政策来治理当代的百姓,和守株待兔一样,都是愚蠢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