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楚辞集注》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材料二:
屈原被谗,忧心烦乱,不知所,乃作《离骚》,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诱与俱会武关。原谏怀王勿行。不听而往,遂为所胁,与之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而襄王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复作《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篇,冀伸己志,以悟君心,而终不见省。不忍见其宗国将遂危亡,遂赴汨罗之渊,自沉而死。
《吊屈原》者,汉长沙王太傅贾谊之所作也。谊以适去,意不自得,及过湘水,时屈原沉汨罗已百余年矣。谊追伤之,投书以吊,而因以自喻。后之君子,盖亦高其志,惜其才,而狭其量云。
谊在长沙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鵩似不祥鸟也。谊以长沙卑湿,自恐寿不得长,故为赋以自广。太史公读之,叹其同死生,轻去就,至为爽然自失。以今观之,凡谊所称,皆列御寇、庄周之常言,又为伤悼无聊之故,而藉之以自诳者,夫岂真能原始反终,而得夫朝闻夕死之实哉!谊有经世之才,文章盖其余事,其奇伟卓绝,亦非司马相如辈所能仿佛。而扬雄之论,常高彼而下此,韩愈亦以马、扬厕于孟子、屈原之列,而无一言以及谊,余皆不能识其何说也。是以因序其赋,而并论之,以俟后之君子云。
(节选自朱熹《楚辞集注》)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有鵩飞A入谊B舍C止D于坐E隅F鵩似G鸮H不祥鸟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曰”后面是作者的评论,《聊斋志异》中“异史氏曰”作用与此相同。
B.见,此处表示被动,与《陈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的“见”含义不同。
C.适,是“刚刚”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中的“适”含义相同。
D.狭,“以……为狭”,与《过秦论》中“却匈奴七百余里”中的“却”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死后,缺乏像屈原这样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来匡正时弊的楚国,最终为秦所灭。
B.屈原因遭受谗言,内心苦闷,又无处倾诉,于是作《离骚》,希望楚怀王能迷途知返。
C.贾谊赴长沙途经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以此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及忧愤不平之情。
D.韩愈认为司马相如和杨雄难以和孟子、屈原并驾齐驱,他们的言论远远比不上贾谊。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2)是以因序其赋,而并论之,以俟后之君子云。
14.材料中司马迁、杨雄、朱熹对贾谊的评价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10.CFH
11.C
12.D
13.(1)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
(2)因此决定重新排序贾谊的赋,并对其进行深入讨论,来等待后来的君子能够公正地评价贾谊。
14.司马迁读了《鵩鸟赋》,认为他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使自己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扬雄常常是抬高这个贬低那个,没有一句话涉及到贾谊。
朱熹决定重新排序贾谊的赋,并对其进行深入讨论,来等待后来的君子能够公正地评价贾谊。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有只鵩鸟飞进他的住所。鵩鸟长得很像猫头鹰,落在他的座位上,是不祥的鸟。
“飞入”的宾语为“谊舍”,中间不应断开,应在“舍”后面断开,即在C处断开;
“于”的宾语为“坐隅”,作“止”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隅”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
“鵩”的谓语为“似”,宾语为“鸮”,中间不应断开,应在“鸮”后面断开,即在H处断开。
所以,应在CFH处断开。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表示被动;/用在动词前面,可译为‘我’”;句意:却最终不能被明察。/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C.“是‘刚刚’的意思”“含义相同”错误。“贬谪;/刚刚”;句意:贾谊因为被贬谪离开京城。/刚刚得到府君的信。
D.正确。“以……为狭,意动用法;/使……退却,使动用法”;句意:但认为他的气量狭窄。/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难以和孟子、屈原并驾齐驱”错误。由原文“韩愈亦以马、扬厕于孟子、屈原之列”可知,韩愈认为司马相如和杨雄是可以和孟子、屈原并驾齐驱。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祖”,效法;“从容”,委婉文辞;“莫”,没有人。
(2)“是以”,因此;“序”,排序;“俟”,等待。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可知,司马迁读了《鵩鸟赋》,认为他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使自己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由原文“而扬雄之论,常高彼而下此,韩愈亦以马、扬厕于孟子、屈原之列,而无一言以及谊”可知,扬雄常常是抬高这个贬低那个,没有一句话涉及到贾谊。
由原文“余皆不能识其何说也。是以因序其赋,而并论之,以俟后之君子云”可知,朱熹决定重新排序贾谊的赋,并对其进行深入讨论,来等待后来的君子能够公正地评价贾谊。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还)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爱好文学,由于擅长写赋受到人们称赞;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从这以后,楚国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所灭亡。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鵩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材料二:
屈原遭到小人谗言陷害,心情忧愁烦乱,不知该向谁倾诉,于是写出了《离骚》,文中向上追述了唐、虞、三个帝王时期的盛世之治,往下陈述了桀、纣、羿浇的灭亡,希望国君能够觉悟过来,返回到正道上,并让自己回到朝廷。这时候,秦昭王派张仪欺诈怀王,让怀王断绝与齐国的交往;又让张仪诱骗怀王,请他与秦王一起在武关会盟。屈原劝谏楚怀王不要前去。楚怀王不听,于是被胁迫,怀王与秦王一起到了秦国,被扣留,不让回去,最终客死在秦国。怀王的儿子顷襄王即位,又听信谗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屈原又作了《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篇,希望证明自己的冤屈,来使君主醒悟,却最终不能被明察。他又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家走向灭亡,于是投汨罗江自沉而死。
《吊屈原》是汉长沙王太傅贾谊所写的。贾谊因为被贬谪离开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过湘水的时候,当时屈原自沉汨罗江已经一百多年了。贾谊追念感伤这件事情,写了一篇文章来凭吊,借此来比喻自己。后代的读书人,大概也是认为他的志向崇高,爱惜他的才能,但认为他的气量狭窄。
贾谊在长沙做了三年太傅,有只鵩鸟飞进他的住所。鵩鸟长得很像猫头鹰,落在他的座位上,是不祥的鸟。贾谊因为长沙气候很潮湿,认为自己寿命已不长了,于是写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太史公读了,感叹他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自己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贾谊所论述的内容,都是列御寇、庄周的常见论点,又因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伤感和无奈,有时甚至会借助这些情感来自我安慰,他怎么能真正深入事物的本质达到那种朝闻夕死的境界。贾谊拥有经世致用的才能,他的文章只是他才华的余波,他的才华和独特性并不是司马相如所能比拟的。而扬雄的评论,常常是抬高这个贬低那个,韩愈也将司马相如、杨雄与孟子、屈原并列,而没有一句话涉及到贾谊,我都不能理解这些不公正的评价。因此决定重新排序贾谊的赋,并对其进行深入讨论,来等待后来的君子能够公正地评价贾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