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本题共5小题,20分)
(晋惠)公在秦三月,闻秦欲和,乃使郤乞①告吕甥②。吕甥教之言,令国人于朝曰:“君使乞告二三子曰:‘秦将归寡人,寡人不足以辱社稷,二三子其改置以代圉③也。’”且赏以悦众,众皆哭,愿作辕田。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众曰:“何为而可?”吕甥曰:“以韩之病④,兵甲尽矣。若征缮以辅孺子,以为君援,虽四邻之闻之也,丧君有君,群臣辑睦,兵甲益多,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众皆说,愿作州兵。
吕甥逆君于秦,穆公讯之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公曰:“何故?”对曰:“其小人不念其君之罪,而悼其父兄子弟之死丧者,不惮征缮以立孺子,曰:‘必报仇,吾宁事齐、楚,齐、楚又交辅之。’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秦,有死无他。'故不和。比其和之而来,故久。”公曰:“尔无来,吾固将归君,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曰不免,君子则否。”公曰:“何故?”对曰:“小人忌而不思,愿从其君而与报秦,是故云,其君子则否,曰:“吾君之入也,君之惠也,能纳之,能执之,则能释之,德莫厚焉,惠莫大焉。纳而不遂,废而不起,以德为怨,君其不然?””秦君曰:“然。”乃改馆晋君,馈七牢焉。
(节选自《国语·晋语》,有删改)
【注释】①郤(xi)乞:晋国大夫。②吕甥:晋国大夫,赴秦国谈判代表。③圉(yū):指晋太子子图。④韩之病:指晋国在韩原会战的失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
B.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
C.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
D.吕甥致众而告之/曰吾君惭焉/其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不亦惠乎/君犹在/外若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孺子”指小孩子,多作幼童统称,在古代也用来称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
B.“四邻”即周围的邻居,文中指晋国边境周围的国家,也泛指除晋国外的诸侯国。
C.“好我者劝”的“劝”意为鼓励、勉励,与《荀子·劝学》中的“劝”字意思相同。
D.“七牢”为古代备办宴飨时的诸侯之礼,羊、猪各一为太牢,三牲全备为少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惠公得知秦国有意讲和,于是派臣子回国运作;臣子们采取一系列行动,营造舆论,赏赐臣民,意在赢得民心。
B.吕甥在迎接晋惠公回国前,呼吁晋国臣民辅佐太子以作为国君的后援,为迎接晋惠公回国全面创造有利条件。
C.秦穆公接见吕甥时,从晋国国内的战乱原因、人民立场分裂情况等角度询问了许多问题,以此探察晋国内情。
D.吕甥告诉秦穆公,晋国国人对君主的态度分“小人”“君子”两种立场,在双方统一了认识后才来迎接国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寡人不足以辱社稷,二三子其改置以代圉也。(4分)
(2)尔无来,吾固将归君,国谓君何?(3分)
14.简要评析晋国臣子吕甥应对秦穆公问讯的辞令特点。(4分)
答案:
10.选择B项。“吾君惭焉”是“我们国君因败亡在外而感到愧疚”的意思,应断到“焉”后。“其亡之不恤”解释为“此时他并不关心自己”,中间不能断开。“而群臣是忧”宾语前置句,意思是“而是担忧群臣百姓”。“君犹在外”意思是“国君还被关在国外”,不能断开。
11.选择D项。“太牢”和“少牢”弄颠倒了。
12.选择C项。这里的“不和”,不是“不和平,发生战争纷乱”的意思,而是“和睦,相处融洽,不争吵”之意。
13.(7分)
(1)我不配当国君,辱没了国家,你们改立一个国君,就用子圉来代替我吧。
【采分点】“不足”,不值得,不配。(1分)“辱”,使-··--·受辱,辱没。(1分)“社稷”,国家。(1分)“以代图”,用子图来代替我。(1分)
(2)(即使)你不来,我也本来想要送回晋君。晋国的人怎样看待晋君呢?
【采分点】“固”,本来。(1分)“归”,使动用法,使·····归,让·······回去。(1分)“谓······何”,认为·····怎么样,如何看待·····。(1分)
14.(4分)吕甥巧妙地将国人分为“君子”“小人”两种立场,既承认晋侯过错,向秦服罪,又表明晋国的士气不可轻侮。(分析2分)形式上对举,表达上委婉,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恰到好处,既赢得秦穆公的尊重,又不辱使命,外交辞令中包含着思想智慧。(评价2分)【评分标准】按点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