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休数年,使人请地于韩,韩康子与之。知伯说,又使人请地于魏,魏宣子与之。知伯说,又使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知伯因阴结韩、魏,将以伐赵。
赵襄子定居晋阳,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襄子欲以城下,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张孟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夫知伯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
知过出见二主,入说知伯曰:“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若不杀则遂亲之。”知伯曰:“亲之奈何?”知过曰:“魏宣子之谋臣曰赵葭,康子之谋臣曰段规,是皆能移其君之计。君其与二君约,破赵则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如是则二主之心可不变,而君得其所欲矣。”知伯曰:“破赵而三分其地,又封二子者各万之县一,则吾所得者少,不可。”知过见君之不用也,言之不听,出,更其姓为辅氏,遂去不见。
张孟谈闻之,入见襄子曰:“臣遇知过于辕门之外,其视有疑臣之心,入见知伯,出更其姓。今暮不击,必后之矣。”襄子曰:“诺。”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
知伯身死,国亡地分,为天下笑,此贪欲无厌也。夫不听知过,亦所以亡也。知氏尽灭,唯辅氏存焉。
(《战国策·赵一》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
B. 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
C. 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
D. 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康子与之”和《六国论》中“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与”含义相同。
B. “阴结韩魏”和《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的“阴”含义不同。
C. “三国之兵乘晋阳城”和《过秦论》中“因利乘便”的“乘”含义相同。
D. “知伯军救水而乱”和《荆轲刺秦王》中“秦王必喜而善见臣”的“而”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伯带领赵、韩、魏三家的军队灭掉了范氏和中行氏,休整几年后,智伯向韩、魏、赵索要土地。三家联手灭掉智氏,奠定三家分晋的局面。
B. 晋阳被包围了三年,城内到处都是水。百姓在高处筑棚居住,挂起锅来做饭,财物粮食快用光了,士兵衰弱不堪。赵襄子无法坚守想要献城投降。
C. 张孟谈和韩、魏约定在当夜举事,首先杀了守护河堤的官吏,又淹灌了智伯的军营。赵、魏从两面夹击,韩康子带兵从正面进攻,活捉了智伯。
D. 文章以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用冷静而客观的笔调,明确指出智伯最后的灭亡,是因为他的“贪得无厌”和“不听智过劝说”造成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
(2)知过见君之不用也,言之不听,出,更其姓为辅氏,遂去不见。
答
10. A
11. D
12. C
13. (1)三个月都不能够攻下,因此(三家)散开军队包围晋阳城,使晋水冲开堤岸流入城中。
(2)智过见智伯不肯采用(自己的计谋),不肯听从自己的劝告,便退出来,把自己的姓氏更换为辅氏。从此离去,不再出现。
相关文言文练习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