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孔子曰:“昔者明王之治民也,法必裂地以封之,分属以理之,然后贤民无所隐,暴民无所伏。使有司日省而时考之进用贤良退贬不肖则贤者悦而不肖者惧。哀鳏寡,养孤独,恤贫穷,诱孝悌,选才能。此七者修,则四海之内无刑民矣。上之亲下也,如手足之于腹心;下之亲上也,如幼子之于慈母矣。上下相亲如此,故令则从,施則行,民怀其德,近者悦服,远者来附,政之致也。”
(节选自《孔子家语·王言解》)
材料二: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此? 自朕有天下已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①,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即朕所赐。向使朕科唤不已,虽数资赏赐,亦不如不得。”魏征对曰:“臣闻晋文公出田,逐兽于砀②,入大泽,迷不知所出。其中有渔者,文公谓曰:‘我,若君也,道将安出? 我且厚赐若。’渔者曰:’臣愿有献。’文公曰:‘出泽而受之。’于是送出泽。文公曰:‘今子之所欲教寡人者,何也? 愿受之。’渔者曰:‘鸿鹄保河海,厌而徙之小泽,則有矰⑤九之忧。鼋鼍保深渊,厌而出之浅渚,必有钓射之忧。今君出兽砀,入至此,何行之太远也?’文公曰:‘善哉!’谓从者记渔者名。渔者曰:‘君何以名?君尊天事地,敬社稷,保四国,慈爱万民,薄赋敛,轻租税,臣亦与焉。君不尊天,不事地,不敬社稷,不固四海,外失礼于诸侯,内逆民心,一国流亡,渔者虽有厚赐,不得保也。’遂辞不受。”太宗曰:“卿言是也。”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
【注】①科差:古代官府向百姓征收赋税和派劳役。②砀:砀山,地名。③矰:古人用以射鸟的箭。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使有司A日省而时考B之C进用D贤良E退F贬不肖G则贤者H悦而不肖者惧。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文中指孤单,与《六国论》“可谓智力孤危”中的“孤”意思不同。
B.从,文中指听从,与《项脊轩志》“从余问古事”中的“从”意思不同。
C.若,文中指你的,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中的“若”意思不同。
D.君何以名,与《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何以至此”句式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明君治理百姓,必定遵照礼法分封土地,去关怀弱势群体,选拔有才能的人。
B.孔子认为,君主应该爱护百姓,就如同手足爱护心腹一样,对待自远方来归附的人,更应如此。
C.魏征用晋文公的故事劝谏唐太宗要薄赋敛,轻租税,爱护百姓,这样才能真正让百姓安居乐业。
D.唐太宗听了魏征讲述晋文公的故事后表示赞同,体现了他愿倾听臣下意见并接受有益建议的开放态度。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向使朕科唤不已,虽数资赏赐,亦不如不得。(4分)
(2)一国流亡,渔者虽有厚赐,不得保也。(4分)
14.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请各举一例并简要说明。(5分)
答案:
10.【答案】CEG(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
【解析】“使有司日省而时考之”是一个兼语句式,意思是“派主管官员经常视察并且定时考核官员”,因此C处应断句。“进用贤良”和“退贬不肖”是两个并列的动宾结构,句式整齐,分别表示提拔选用有才能的人和对不称职的人进行降级或免职,因此E处和G处都应断句。
11.【答案】A
【解析】“文中指孤单”错误。文中指幼年丧父。
12.【答案】B
【解析】“对待自远方来归附的人,更应如此”于文无据。
13.【答案】(1)假使我不停地征收各种赋税,即使多次资助赏赐他们,也还不如不那样做。(“向使” 1分,假使,假如:“科唤” 1分,征收赋税;“资” 1分,资助;句意1分)
(2)一旦国君流落逃亡,我作为渔夫,即使拥有丰厚的赏赐,也不能得到保全啊。 (“一” 1分,一旦;“流亡” 1分,流落逃亡;“保” 1分,保全;句意1分)
14.【答案】①材料一假设国家做到关爱鳏寡孤独之人等七个方面,天下就没有犯罪之人了。②材料二假设国君因为不尊天事地等而流落逃亡,作为渔夫的“我”也不能保全所拥有的赏赐。(答出一点2分,两点5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古代圣明的君主治理百姓,必定遵照礼法将土地分封,分别派官员来治理。这样以后,贤良的人不会被埋没,顽劣的人也无处隐藏。派主管官员经常视察并且定时考核官员,选拔贤良的官员,罢免贬斥才能品德差的官员。这样一来,贤良的官员就会愉快,而才能品德差的官员就会害怕。怜悯无妻或丧妻的老年男子和无夫或丧夫的老年妇女,抚养幼年失父的孤儿和老年无子的人,同情穷苦贫困的人,引导百姓孝敬父母尊重兄长,选拔有才能的人。一个国家做到这七个方面,那么四海之内就没有犯罪的人了。君主爱护百姓,如同手足爱护心腹;那么百姓爱戴君主,也如同幼儿对待慈母。上下能如此相亲,上面的命令百姓就会听从,措施也得以推行,民众会感怀君主的德政,身边的人会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会来归附,这真是政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材料二:
贞观八年(634年),太宗对侍臣们说:“隋朝的时候,老百姓即使拥有财物,但怎能保得住他呢? 自从我拥有天下以来,一心一意体恤百姓,没有什么差役摊派,每个人都能维持生计,守住自己的钱财,这些都是我赐予他们的。假使我不停地征收各种赋税,即使多次资助赏赐他们,也还不如不那样做。”魏征听了,回答说:“我听说晋文公出去打猎,在砀山这个地方追赶野兽,进入了大沼泽,迷失了道路,不知道该从哪儿走出去。那里有一个渔夫,文公对渔夫说:‘我是你的国君,这路该从哪里出去? (如果你告诉我,)我会重重地赏赐你。’渔夫说:‘我希望有所献言。’文公说:‘等出了这片沼泽再接受你的献言吧。’(渔夫)于是把晋文公带出大沼泽。 文公说:‘现在你想教导我的话,是什么呢? 我愿意接受。’渔夫回答:‘鸿鹄如果生活在汹涌澎湃的大河海洋之上,就能保全性命;如果迁徙到小河周围,必然有受到猎人弓箭和弹九袭击的危险。龟鳖只要生活在深水中,就能安然无恙;如果跑到浅水滩,必然会有受到打鱼人垂钓弓射袭击的危险。现在您离开野兽出没的砀地,进入这片沼泽,是不是走得太远了呢?’文公听了,大声赞叹:‘太好了!’便命令随行的人记下渔夫的姓名。渔夫说:‘你凭什么叫作国君呢? 是国君就应该尊奉天地,敬重社稷,保卫边疆,爱护百姓,减轻各种徭役赋税,我也就得到好处了。 国君要是不尊天事地,不祭祀社稷之神,不巩固边防,外不结交诸侯,内又丧失民心,一旦国君流落逃亡,我作为渔夫,即使拥有丰厚的赏赐,也不能得到保全啊。’渔夫于是拒不接受文公的赏赐。”太宗(听了魏征的话,)称赞道:“你说得太对了。”